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竟(jìnɡ)书 称(chēnɡ)心快意 眷(juàn)属 卿卿(qīnɡ)
B.几家能彀(ɡòu) 不可数(shù)计 如晤(wù) 一恸(tònɡ)
C.不能禁(jīn)失吾之悲 婉(wǎn)解 依依旁(pánɡ)汝 率(shuài)性
D.以此行之事语(yù)我 双栖(xī)使之 肖(xiào)我 相和(hè)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寡人之于国也》)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B.空以身膏野草 (《苏武传》) 且庸人尚羞之 (《廉蔺列传》)
C.吾师道也 (《师说》) 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妙尽璇机之正 (《张衡传》)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除《锦瑟》外,还有《相思》(红豆生南国)。
B.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孟子被尊称“亚圣”,他是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D.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对这两门外语都很_________,而且都是自学的。
②在光彩夺目的背后其实_________着更多的焦虑,而这些焦虑来自多个方面。
③一男子在公交车上将司机的头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_________的流氓行为,必须依照法律严惩不贷。
④要以开放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对中国新诗进行_________。
A.熟悉 压抑 不可思议 估计
B.熟悉 压制 不可理喻 估量
C.熟习 压制 不可思议 估计
D.熟习 压抑 不可理喻 估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 ,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 ,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 ,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并且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的农人是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的形象。
B.被迫成为农夫的苏东坡,深深地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这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苏东坡用三十二个字警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我们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D.苏东坡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表明他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他直面生死后随遇而安的性格,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B.苏东坡不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被贬黄州后,常常寄情山水,以此来逃避现实。
C.苏东坡常怀仁爱之心,济世之志,以自己的行动来诠释最上乘的佛教教义,他阻止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
D.蛰居在黄州的诗人亲自参加劳动,衣食自给,怡然自得,他在《东坡八首》的小序中表示,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3】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他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__________,民以殷盛。(李斯《谏逐客书》)
(3)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举先王之政,__________,不为生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复道行空,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至于颠覆,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7)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8)悠然心会,___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寒云”“暮雪”照应“路出”,承接自然,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直率明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淡雅沉郁,哀婉动人,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连缀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应验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非常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使眼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古代时,官家学校要求在校学生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孝廉: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C.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通过仿照班固的《两都》创作了《二京赋》,对当时社会上过度奢侈的风气,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B.张衡精于天文,擅长机械,也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但在政治漩涡中也有祸福难料的苦闷。
C.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个方面的成就,重点详写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D.本文作为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叙述线索非常清楚。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说明。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0、请以“窗外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有描写,有抒情。1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