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

    A. 上有六龙日之高标

    B. 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商人利轻别离

    D. 五十者可以帛矣

  • 2、对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为陛下所成就          ②何以女为见               ③空自苦亡人之地

    ④见犯乃死,重负国       ⑤使决人死生               ⑥何以复加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⑨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A.①⑤/②④/③⑥⑦/⑧/⑨

    B.①④/②⑥/③⑤⑨/⑦/⑧

    C.①④/②⑨/③⑤⑥/⑦/⑧

    D.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 3、下面三副对联是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对联与赠送对象组合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

    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

    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

    A.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

    B.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

    C.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

    D.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

  •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相如去

    ③方欲使送武等   ④虞常等七十余人欲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镇的修辞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他说,都去了国外。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乌镇还在乌镇吗?我还是我吗?“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2017年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 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 “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 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2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含义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3“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 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李商隐《锦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2以下对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妆成每被秋娘妒”,乃通过侧写旁人的反应,呈现琵琶女的美丽,相较于由容貌服饰正面描写美女的手法,有时更为高妙。下列对“美女”的叙述,也采用“侧写”的一项是( )

    A.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B.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C.李白《于阗采花》: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D.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拜:授与官职

    B.吾,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止之曰             固:坚决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

    C.而君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功大 徒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          不欲廉颇争列

    C.相如素贱人 庸人尚羞之

    D.相如廷斥之,辱群臣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4】下列句中的“因”与“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的“因”相同的一项是(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苏武传》)

    B.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C.不如因而厚遇之。(《廉蔺列传》)

    D.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5】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张衡传》)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蔺列传》)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D.以勇气闻于诸侯。(《廉蔺列传》)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蔺列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微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论点,从“苏东坡”“狂人”“夏瑜”中任选一个作为论据,具体论述这一观点。要求:采用总分总结构,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