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北虽貌敬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既东封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寒食江畔①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②明日是清明。
[注]①本诗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下邽(guī),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A.首联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颔联中“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颈联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全诗虚实转换,曲折有致,勾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3、下面是对《祝福》题目意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B.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
C.作者深深同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祝福》这个标题,寄托了作者对祥林嫂的悼念和祝福之意
D.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死得寂寞、冷清,使“凶人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可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才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 极
D.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B. 《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是古代干支纪年方法,“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 《河东先生集》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集,《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幼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俗称“诗三百”,相传为孔子创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大利·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 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 5 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谢谢!” 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虑、忧虑的心情,为故事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B.小说中西西洛看护的并非他父亲,作品却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照应了西西洛对陌生人细心的照顾, 揭示了超越亲情的更美好、高尚、可贵的人间之情的主题。
C.结尾“外面天亮了”既是主人公可以回家的欣喜,也是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
D.文中病人“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暗示病人对这个叫自已父亲的孩子的狐疑,而第二次病人“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暗示病人对孩子的感激。
【2】这篇小说情节安排十分精巧,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蟹虽然身强体壮,“____________,但却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它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
(2)在《离骚》中,屈原这样诉说自己的芬芳与光彩同时具备,而且美好品质也没有亏损:“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谪居浔阳时居住环境地势低洼潮湿又杂竹丛生。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于塞北春日思归
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青山”和“白云”分言家乡和边关两地特征,意境优美,为下文抒情张本。
B. “为许”为陈述语气,“那堪”转为反问,感情色彩更进一层,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C. 颈联转写自然物状,惊鸟失侣,落花离林,诗人触景生情:物皆如此,人何以堪!
D. 内容上,全诗明白晓畅,情真意切;形式上,四联都是对偶,对仗工整,韵脚和谐。
【2】最后一句点明诗歌“悲”的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悲”的原因。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
【1】解释加点的字
(1)范文正公守桐庐(____________) (2)旋改为满(____________)
【2】在“范文正公”这个称呼中,“文正”是这位文学家的_______。王安石,他被封为_________,世称王荆公。
【3】文中哪个细节表现了范文正公对李泰伯改字的赞佩之情?(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以上两段文字,都体现写诗文用词的精当,请结合语段阐释“风”与“德”字相比,“风”字更为高妙的原因。
10、请以下面这段文字为开头(将其抄在作文纸上),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开头所引文字不计入700字内)。要求:立意积极,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开头)窗子始终开着,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人将它收起,那美丽的窗帘在窗外随风尽情飘舞,像一朵红色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