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彻底解决”是( )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崎岖  浮现  拽着  搔动 B.啜泣  理踩  孵养  车撤

    C.斑鸠  干涉  轻睫  抹杀 D.解剖  谛听  吝惜  显露

  • 3、下列括号里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行(果断)   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于逆乱(并)

    古之君子,其己也重以周(要求)   项籍唯不能,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坚忍)

    B. 怀抱利器,郁郁兹土(到……去)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被任用)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有阙者(遗憾)   募僧二人,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委托)

    C. 一身而负公道久矣(偏爱)   强留之,食与乐,霁云坐(备办/邀请)

    年博士,不见(忙,繁忙/治绩)   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矣(差距)

    D. 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赈济)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也(表明心迹)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接)   为我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告诉)

  •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西昆体师法李商隐,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C.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商隐、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启发蒙昧),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纯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4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陈情表》中作者形象刻画出自己孤独无依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隐忍著书,以此抒发内心愤懑,期待文章流传后世,使自己心意得以表白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眇,同“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恩泽,唯独欣慰的是收获了与林景思的友情。

    B.颔联先写林的贫穷至骨,再写其胸怀千古、豪气凌云,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之情。

    C.颈联既表达出与林景思相见恨晚的遗憾,也充分展现出诗人的重情重义。

    D.“尺书”一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难舍难分。

    2“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哪些诗句的艺术手法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

    1解释加点的字

    (1)范文正公桐庐____________   (2)改为满____________

    2在“范文正公”这个称呼中,“文正”是这位文学家的_______。王安石,他被封为_________,世称王荆公。

    3文中哪个细节表现了范文正公对李泰伯改字的赞佩之情?(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以上两段文字,都体现写诗文用词的精当,请结合语段阐释“风”与“德”字相比,“风”字更为高妙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把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或引发的联想写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旧衣服,身体看上去很虚弱,脸上却呈现出祥和的神情。女作家挑选了一枝花,说:“您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您倒是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