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张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夫妻中年才得了这个令郎,的确太娇惯了,孩子毁坏的公物我一定照价赔偿。”
B. 本店内沃尔沃XC90现车销售,颜色可选,指定车型可优惠10万元,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电垂询。
C. 同学从千里之外的老家给我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推辞不掉,只好笑纳了。
D. 表弟要参加村支书竞选,特地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一定鼎力相助。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错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吝惜
B.诚有百姓者:的确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
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 今也制民之产 制:规定
D.谨庠序之教:重视 殆有甚焉 殆:恐怕
3、下列划线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是故无贵无贱
C.以弱天下之民
D.谨庠序之教
4、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祖先满人。曹家曾是显赫的贵族世家,后来家遭败落。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课文内容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C.课文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贾府—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行踪为线索,串联起对贾府环境与贾府主要人物的介绍。
5、以下对每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②怵然为戒 虽然,每至于族
③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④视为止,行为迟 为之四顾
A.①③④不同②相同 B.①②③不同,④相同
C.②④相同,①③不同 D.都不相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人间词话》中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而王静安却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这一评判足见趣味的高低。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表示好恶,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苏东坡对于文学不能说算不得“解人”,他所指出的好句也确实是好,可是细玩王静安所指出的另外几句,苏东坡的见解确不无可议之处,至少是“郴江绕郴山”二句实在不如“孤馆闭春寒”二句。几句中间的差别微妙到不易分辨的程度,所以容易被人忽略过去。可是它所关却极深广,赏识“郴江绕郴山”的是一种胸襟,赏识“孤馆闭春寒”的另是一种胸襟。同时,在这一两首词中所用的鉴别眼光可以用来鉴别一切文艺作品,显出同样的抉择,同样的好恶,所以对于一章一句的欣赏大可见出一个人的一般文学趣味。好比善饮酒者有敏感鉴别一杯酒,就有敏感鉴别一切的酒。趣味其实就是这样的敏感。离开这一点敏感,文艺就无由欣赏,好丑妍媸就变成平等无别。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资禀性情。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艺趣味偏向,比如拉丁民族喜欢明晰,条顿民族喜欢力量,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恰好表现他们的国民性;就个人论,类型的差异也会影响文艺的趣味,“硬心类”人物偏袒阳刚,“软心类”人物特好阴柔,外倾者喜欢戏剧式的动作,内倾者喜欢独语体诗式的默想。二是身世经历。文学欣赏贵在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如果作品所写的与自己所经历的相近,我们自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起同情。杜工部的诗在抗战期读起来特别亲切有味,就是这个道理。三是传统习尚。各民族、各时代都有它的传统,每个人的“圈子”也都有它的习尚。在西方,古典派和浪漫派,理想派与写实派;在中国,唐诗和宋诗,桐城派和阳湖派,彼此之间都树有很森严的壁垒。各派旗帜之下的人,只觉得自己一派是正统,阿其所好,而目空其余一切。每派人都站在一个“圈子”里,那圈子就是他们的“天下”。
以上三个因素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我们应该做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选自朱光潜《文学的趣味》,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趣味就是鉴别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的高低,进而表现出的自己的好恶。
B.作者认同王静安的“皮相”之论,认为王静安的文学鉴别眼光高于苏东坡。
C.民族传统和个体性情反应到个人身上,就会在文艺欣赏时体现为不同趣味。
D.文学上不同的派别彼此对立,互相隔阂,不同圈子形成了不同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品尝食物为喻,形象地证明文学趣味的分别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第二段列举事例,意在证明对词的鉴别眼光也可适用于其他一切文艺作品。
C.第三段从先天、后天因素,民族、个体层面等,论证文学趣味的决定因素。
D.文章从趣味是什么写起,层层推进,最终得出纯正的趣味取决于学问修养这一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文学修养不仅要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更要在提升评判欣赏能力上下功夫。
B.对文学的敏感性,可以从鉴赏一章一句做起,渐渐推广到其他文艺作品。
C.一个人要完全摆脱秉性、经历、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就必须提高学问修养。
D.不同的人读《四世同堂》分别看到抗战、人性、宿命等,这与读者趣味不同有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他先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又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岳阳
北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停舟的地点和时间。两句倒装,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卧闻岳阳城里钟”,起句朴素自然。
B.颔联的“空江”两个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的空旷景象,也点明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一点轻快之情。
C.颈联描绘月下晚唱,江月似乎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
D.全诗写旅中思归,却深藏不露。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赏析“轻舟短楫去如飞”。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与官职
B.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固止之曰 固:坚决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而君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也有一定的不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0、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有人说,人生的精彩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