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桂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众人之口有许多对王熙凤评价的语言,下面不是是对王熙凤评价的一项是()

    A.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

    B.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C.兴儿向尤二姐评价说“……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

    D.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2、下列选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为巡船所物色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C.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 D.悦亲戚之情话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hóng   dàn   挛(jīng 蚌相争(

    B.古(   弱(chán 旅(   相形见chù

    C.攻(yáng   友(zhèng 弃(bìng 民安(

    D.冕(guān   进(bié   然无声(qiǎo

  •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竭以待下 战败而亡,不得已

    B.能克者盖寡 惜其用武而不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使负栋之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____________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_________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__________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  固执己见  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固执己见  白驹过隙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加入中国国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B.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作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作出了积极示范。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人的言谈是其性格特点的外在流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的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一开始就抓住齐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告诉他武力征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庖丁解牛》中描述的解牛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文中用两首名曲来形容解牛的声音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奉送从兄宰晋陵

    韦应物

    东郊暮草歇,千里夏云生。

    立马愁将夕,看山独送行。

    依微吴苑树,迢递晋陵城。

    慰此断行别,邑人多颂声。

    [注]①吴苑;吴国宫苑,晋陵为古吴国地,故云。②断行;谓雁行截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从题材来看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交代事件;送别。并点明原因;堂兄即将到晋陵上任。

    B.本诗开头两句写傍晚郊外的情景,“东郊”“千里”为送别展开了一幅旷阔深远的背景图。

    C.诗的颈联运用典故,既表达出人事沧桑之感,又点出了堂兄此去路途遥远,尽显亲人关切。

    D.末联前句用“断行”来喻兄弟别离,后句则以“多颂声”表达对从兄居官有为的深切期望。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赏析颔联中“愁”与“独”二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愈,初名友德,太祖为赐名。父顺兴,据临濠,与兵战死,兄友隆代之,复病死,众推愈领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威服其勇。太祖起滁阳,愈自旴眙来归,授管军总管。从渡江,克太平,略定溧阳、溧水,下集庆,取镇江,皆有功。进广兴翼元帅,出守广德州,破长枪帅谢国玺于城下。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之再迁佥行枢密院事。友谅抚州守将邓克明为吴宏所攻,遣使伪降以缓师。愈知其情,卷甲夜驰二百里,比明入其城。克明岀不意,单骑走。愈号令严肃,秋毫不犯,遂定抚州。克明不得已降。会友谅丞相胡廷瑞献龙兴,改洪都府,以愈为江西行省参政守之,而命降将祝宗、康泰以所部从。二人初不欲降,及奉命从徐达攻武昌,遂反。舟次女儿港,趋还,乘夜破新城门而入。愈仓卒闻变,以数十骑走,数与贼遇。从骑死且尽,窘甚。连易三马,马辄踣。最后得养子马乘之,始得夺抚州门以出,奔还应天。太祖弗之罪也。既而徐达还师复洪都,复命愈佐大都督朱文正镇之。其明年,友谅众六十万入寇,楼船高与城等,乘涨直抵城下,围数百重。愈分守抚州门,当要冲。友谅亲督众来攻,城坏且三十余丈,愈且筑且战。敌攻益急,昼夜不解甲者三月。太祖自将来援,围始解,论功与克敌等。太祖已平武昌,使愈帅兵徇江西未附州县。从常遇春平沙坑、麻岭诸寨,进兵取吉安,围赣州,五月乃克之。进江西行省右丞,时年二十八。兵兴,诸将早贵未有如愈与李文忠者。

    (节选自《明史·邓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之/

    B.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之/

    C.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之/

    D.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元,是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C.丞相,古代官名,丞相通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州一级。如辛弃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愈的父兄都曾担任据守临濠的军中统领,都在与元兵作战中英勇牺牲。邓愈年幼时,就被众人推举为军事统领。

    B.邓愈率军归附太祖,跟随太祖渡江,先后攻克、平定了太平、溧阳、溧水、集庆、镇江等地,因功升任广兴翼元帅。

    C.苗军统帅杨完者向邓愈发动进攻,被邓愈挫败;长枪帅谢国玺也曾被邓愈击败。邓愈平定抚州时号令严肃,秋毫无犯。

    D.邓愈未及而立之年却已屡立战功,二十八岁时就担任了江西行省右丞。像他这样年轻就扬名显达的将领不多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最后得养子马乘之,始得夺抚州门以出,奔还应天。太祖弗之罪也。

    (2)敌攻益急,昼夜不解甲者三月。太祖自将来援,围始解,论功与克敌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