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至上,确立了源自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惠及人民、引领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导向,“人民至上”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经过退休改革引起的几周喧闹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将精力重新投入到经济领域,公布了法国加快再工业化的战略规划,并描绘了“绿色工业”法案的重大方针。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绿色产业法案》。这表明( )
①法国总统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掌握大政方针
②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可以直接颁布国家法律
③法国的政体为半总统制,议会掌握了国家实权
④法国议会是立法机关,有审议通过法律的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于元宇宙的未来,有两类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元宇宙可能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它将带来一场产业革命甚至会推动人类文明重塑;二是部分元宇宙项目更像是用“新瓶”装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的“旧酒”。由元宇宙的未来引发的不同意见说明( )
①受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会有所不同
②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需要经过多元标准的不断检验才能成为真理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角度有关,角度不同可能会导致结论不同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古村落抖露出历史印记,土特产出落成美丽产品,老土屋弥漫出乡愁氛围,小石板路招引来八方游人。”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这说明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时
A.要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应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要创造多种多样的联系
D.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近日,没有海的新疆迎来了“海鲜”大丰收。原来是得益于创新的“海鲜陆养”方式:在陆地上营造类似海洋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如“海虾淡养”方式。首先是淡化池,将海虾苗放入调成接近海水的水质中适应新环境。接着是加水淡化,每天定时添加新疆当地的淡水,逐渐降低盐度,让虾苗适应当地环境。最后是将虾苗放入大塘养殖,监测水质环境以保证养殖效果。还可以通过巧用资源“造海”,将盐碱水转变成“人造海水”,成功养殖出各种高质量的“海鲜”。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美味佳肴,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这说明( )
①“海鲜陆养”方式是从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
②“海鲜”养殖的成功取决于人们对养殖方式的正确认识
③“海虾淡养”的实践中需要把握适度原则
④“海鲜”的价值是当地老百姓的需要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人民民主理论和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经过反复探索、反复检验形成的理论性认识和规则体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B.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C.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
7、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强调“人民是阅卷人”,是基于( )
①群众观点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庭审视频直播是阳光司法“塔尖上最耀眼的明珠”,承载着司法公开、法治宣传、服务群众、接受监督等重要使命。在2023年12月7日11点“中国庭审公开网”显示正在直播案件437场,公民可以点开网页观看直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②公民观看庭审直播了解案件,满足了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
③让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
④庭审直播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吉林省大安市龙海灌片曾经是白花花的“碱巴拉”,土壤板结,作物难以生长。在政府、科研单位和中国中化等合作下,对盐碱地成因和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改良修复土壤,选用耐盐碱品种,种植过程中施用微生物菌肥,根据苏打盐碱地土壤特性,应用了智能化水稻灌溉系统。今年金秋时节,龙海灌片实现了来之不易的水稻丰收。这说明( )
①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④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功说明( )
①社会历史是人们有自觉意识和目的性的活动的结果
②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③先进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④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具体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从哲学角度看,“四下基层”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沈某一家人在火锅店聚餐,因大厅地面湿滑,沈某不慎摔倒并致左臂骨折,入院治疗共花费2万余元,沈某要求火锅店赔偿。火锅店表示,沈某聚餐当天因穿高跟鞋走路不稳摔倒,对受伤负有主要责任,只同意给付2000元的消费代金券作为补偿。沈某对该解决方案不满意,欲起诉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沈某应做的准备包括( )
①用各种手段收集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②根据相应信息完成民事起诉状的撰写
③委托诉讼代理人并依法申请法律援助
④明确对该案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由此可见( )
①香港作为完整政治实体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经济政策更加灵活高效
②“一国两制”未改变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③“爱国者治港”有利于香港长治久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④“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年11月,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中方为安理会成员常驻代表准备了一份纪念品——鲁班锁。它是2500年前中国古人发明的益智玩具,采用榫卯结构,简单却凝结着智慧,拆开各部分看似容易但组装难,以其作为纪念品寓意世界和平破坏容易重建难。鲁班锁寓意着安理会要解决当前面对的难题,需要( )
①注重关键部分,搞好局部实现质变
②保持耐心信心,立足部分发展整体
③协调各个部分,发挥整体最优功能
④坚持系统优化,采用综合思维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石工号子《恩施抬工号子》用高亢的嗓音挑战着山的威严,老秧歌调《艄公谣》用起伏跌宕的旋律震荡着水的波浪,大兴安岭鄂温克族的民歌表演《敖鲁古雅》伴随着古老单鼓的活泼舞姿冲破山林的密锁,闽东宁德的畲族双音《采茶歌》悠悠地歌唱着田野的芬芳。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内容形式上异彩纷呈
④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多种形式文化有共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柳宗元在《天对》当中提到:“从蒙昧混沌到天地形成,皆为元气之作用,故元气才是宇宙之本源。”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选项与此一致的有( )
①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
②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③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
④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12月听取和审议监督方面的报告时间的安排表。从中可知( )
12月 (6项) |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
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 |
国务院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 |
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多元主体共治实现社会发展目标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行使监督权推动国家治理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职能机构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即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这体现了中国( )
①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④国家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话语权进一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凡是社会现象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三段论推理( )
A.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B.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C.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D.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20、2023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时代内涵可表述为“向上”与“向善”,在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体现了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在理想信念上、价值取向上、人际关系上体现了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因为( )
①人们需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
③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 )
①取缔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④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部分构成。其中社会存在包括(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政治
③人口
④法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3、2023年12月30日,在阿根廷大选中获胜的新一任总统米莱向金砖国家领导人致信,正式拒绝加入金砖国家。据阿根廷媒体报道,米莱政府此举的目的是希望从美国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私人投资者的融资,根据材料可推断出( )
①阿根廷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②阿根廷实行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阿根廷总统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④阿根廷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的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牢牢把握了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2014年4月,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对17市科学发展考核作出重大调整,加大了资源消耗、科技创新等指标的权重,新设置“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打破了政绩考核“GDP决定论”的考核标准。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新的考核标准的制定所体现的道理。
26、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
27、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这个节目看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为“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对全党提出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继续奋斗。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本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9、材料一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二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为有效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