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汕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姐姐为纪念武汉军运会精心设计了一张卡片。

    B.朋友送给我的礼物是做工精彩的轮船模型。

    C.爸爸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鸟笼。

    D.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住(zhēng zhèng)  按图索 

    着(yǐ qí)   喋喋不休(dié  

     

  • 3、下面各组划横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给(ɡònɡ) (bó) 承(bǐnɡ) 羽(línɡ)

    B.踉(qiànɡ) 图(qǐ) 刻(juàn) (jué)

    C.污(huì)  杆(wéi)   骨(quán) 清(chénɡ)

    D.狱(jiān) 染(yùn) (shāo) 山(jiān)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积累与运用

    1.白鹭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合,________的大小,一切都很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临终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遗憾让人落泪;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佩。梁启超的“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 !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 !”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让人热血激昂。

    3.《_______________》是人们根据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名字创作出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这个故事创作诗歌,如唐朝诗人林杰《乞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__________》。

    4.《松鼠》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____。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主席的名句“多少事,______ ;天地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唐朝魏征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

  • 5、比一比,组一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充成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   )然不同:

    2名( )其实:

    3  )(  )皆是:

     

  • 7、读音节,写汉字

    shēn yōu xì nì bān bān bó bó yǎn lián jiāo nè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8、按要求完成四字词语,在完成练习。

    ______)机妙算  半夜三(______  手疾眼(______  肃然起(______

    (1)像“半夜三(   )”这样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老教授庄重的仪表和精辟的论述,令人由于受感动而钦佩恭敬。用以上四字词语来替代画线部分,最恰当的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

    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这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1)从加点的词语中可以看出秦王的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发挥想象,秦王在击缶时,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段,完成问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   ),把头又(   )摇了几摇,越发指得(   )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就没了气。

    1.请按原文把括号内容补充完整,从所填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话,你觉得此时严监生的样子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

    严监生不断气。   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A.因为严监生不断气,所以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B.严监生之所以不断气是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C.如果严监生不断气,灯盏里就点着两茎灯草。

    D.只要严监生不断气,灯盏里就点着两茎灯草。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

    5.后人对严监生这个人物有以下两种说法:一则说他是个吝啬鬼,二则说他是勤俭持家。你赞同哪个说法?请你说出自己的理由。

     

     

  • 11、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在正确的说法后画“√”。

    (1)赵王和大臣们: A.进退两难(  ) B.考虑周全(  )

    (2)蔺相如:A.逞能(  )    B.勇敢、果断(  )

    【3】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

    【4】选文中对蔺相如进行了____、_____、____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_____的人。

  • 12、拓展提升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距易县县城大约45千米。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将日寇引上棋盘陀,这里三面都是绝壁,异常险要。在子弹用尽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位战士摔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如今,狼牙山上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因此,这里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牙山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里风光绮丽,山上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有松、柏、桦、枫等。金风送爽时,山上层林尽染,景色宜人。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1】读这篇短文你大约用了______分钟。在阅读过程中,你心中一定产生了很多疑问,请写出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因此叫________

    【3】下列对第五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不但风光绮丽,而且这里曾经有五位勇士浴血奋战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

    B.狼牙山极其险峻,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攀登到顶峰。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品析

    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以上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句子中加点的字是作者细致入微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国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国、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島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10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国。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国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解释下列词语。

    金碧辉煌:_________  玲珑剔透:_________

    2   画出选文中的过渡句,该句所起的作用是

    3用波浪线画出各地的风景名胜。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写它如此辉煌的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太阳》(节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把□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选文中作者介绍太阳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本段中所起到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

    B.点明中心

    C.概括全文

  • 16、阅读短文。

    小名

    也许我的出生和水有关,于是外公给我起的小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森儿、森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于是,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莱端上餐桌时,同学们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连声称谢,打开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水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原来你叫森儿呀,挺好玩的名字!”同学们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晩上临睡前,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不耐烦地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别叫我的小名!”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分别的那一天,爸爸妈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喋喋不休地叮嘱我,妈妈则沉默着,表情显得很是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安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一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短文围绕“小名”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梳理“我”的心理和妈妈的表情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

    A.短文主要抓住了母亲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B.第1自然段中,“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在文中起铺垫作用;第3自然段中,“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C.“咦?原来你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同学们的话中带着对“我”的嘲笑和讽刺。

    【3】短文末尾“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中的“什么东西”,你认为指的是什么呢?运用“猛撞”一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

    天鹅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án)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羽毛,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舒畅。无论它到哪个地方,它都会成为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欢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禽类里第一名善航者,而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可不是么,它的颈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只最强大的狗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共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1】这篇短文的作者也是《松鼠》一文的作者——法国作家____________

    【2】短文介绍了天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短文第2自然段采用____________的结构,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了天鹅的体形非常便于它水上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一个作比较的句子,用“﹏﹏﹏”画出一个举例子的句子,并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5】先读画“ ”的句子,再读下面的句子,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天鹅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睑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根;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扇动双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敲掉不要的李子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把李子从树上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作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看到短文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2】本文共86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大约为________分钟。

    【3】本文发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六月初

    B.七月初

    C.八月初

    D.九月初

    【4】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

    A.李子太多,采摘太辛苦

    B.想等李子的收购价涨上去

    C.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

    D.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

    【5】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日寸的两种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

    【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并说一说用上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①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_____

    ②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_____)(_____

    ③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_____)(_____

    我认为,用上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照样子,写句子。

    例:书是知识的宝库 , 使无知者变得博学多才。( 写一个关于书的比喻句 )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2)太阳光杀死了细菌。(改成被字句)

    (3)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也许也有与《桂花雨》的作者类似的经历,如摘柿子、打枣子、摘樱桃、掰玉米、挖红薯……这些经历也许会比作者童年时代的摇桂花更有趣,更值得留恋和回忆。让我们敞开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用手中的纸笔留下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吧!(作文纸自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