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俯冲 应接不暇 B.迅期 小巧玲珑

    C.潮湿 夜暮降临 D.荒唐 心矿神怡

  •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分(fēn fèn )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外祖父( )  外爱惜。

    外祖父十(   )爱惜那幅墨梅图。

      卷  (juǎn juàn)

    外祖父给了我一(   )白杭绸包的东西。

    那些书被保存得很好,没有一页书角是(   )起来的。

     

  •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周瑜自叹不如

    B.“今天的雾可真大啊!”我自言自语道。

    C.班长演讲时落落大方,不时抓耳挠腮,可真滑稽呀。

    D.同学们听到下周开展研学活动,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在书中结识shén jī miào suàn( )的诸葛亮,让人sù rán qǐ jìng( )的刘伯承。通过读书,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学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纷纷 qiān xià( )请战书,bēn fù( )抗疫最前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起tè shū( )的安全防线,许多志愿者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投身抗疫。

  • 5、根据语境写俗语。

    (1)晚年的唐太宗生活逐渐趋于骄奢享乐,魏征立即奏议提醒他应当“_____________”,唐太宗深受触动,亲自写下诏书承认过失。

    (2)勤俭节约乃持家之本,《尚书》中说道“______________”。

    (3)曾国藩给儿子曾纪鸿家书上告诫儿子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因为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这就是“______________”。

    (4)午餐后,食堂的餐桶里装满剩饭菜。针对此种现象,请你帮学校选一句话贴墙上教育同学们要常思农事的艰难、物品得来的不容易,做到勤俭节约。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

  • 6、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无价之宝”的含义是__________。本文中的“无价之宝”指的是_____。文中____ 得到了这块“无价之宝”,____想用十五座城换取宝物。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壁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1)这段话属于______描写。

    a.动作 b.心理 c.语言

    (2)下列对蔺相如的言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他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b.一个“撞”字,把他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

    c.他想把璧撞碎,不让秦王得到这块璧。

  •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无(____)呻(____)      流(____)溢(____)   

    如(____)似(____            ____)(____)吞枣

    ____)心(____)血         牵(____)挂(____

    不言(____)(____         别(____)心(____ 

    兴(____)盛(____

    1.这部小说是他的(____)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好的。

    2.环保的问题在现今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____)的。

    3.“(____)”的意思是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4.读书就像品茶一样,(____)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 8、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完成练习。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①“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第①自然段中“陈迹”一词中“陈”字的意思应该是(  )

    A.排列

    B.久远的

    C.姓氏

    D.把思想、意见有条理地叙说

    【2】文中关于①②两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两句分别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B.①②两句并不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①②两句都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的功能。

    D.①②两句都说明汉字具有超越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3】下列哪类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形字

    B.有些形声字

    C.会意字

    D.所有的汉字

    【4】依据短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历史悠久,但在现代计算机输入方面与其他语言相比,却有其的不足。

    B.西方文字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所以无法形成强大的统一国家。

    C.我国方言众多,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D.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5】有外国人说,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太难了,会把人学傻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并用文中的语句来作为依据。

    ______________

    【6】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使用这个说明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

    【7】“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这一句子中的“仍在使用”一词能去掉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8】汉字具有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请你从“鸣、采、焚”三个字选取一个,说说你是怎么想象和联想的?

    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别人碰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女儿竟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连串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文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C.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4】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jiē kāi(   )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 )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mó fǎnɡ(   )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我知道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上相对应的词语。

    3字按音序查字法要查_________,“字的部首是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说你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或者自己搜集到的一些启示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小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精巧。

    【2】这段话把白鹭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

    【4】用选段中字体加点的词造句。

    即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6】第3自然段写到了白鹭、朱鹭、苍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

  • 13、群文扩读,开阔阅读视野增值生活经验。

    (一)“将你军哦!”

    今天中午,我闲来无事,对正在做作业的李俊挑战:“来来来,咱俩杀几局。”李俊飞快地拿出一盒正闲得蛋病的象棋,“啪”的倒在课桌上。我俩手忙脚乱地把象棋摆好了,我一把拎起炮,横移,瞄准小李子的司令部冲。他逗趣地说:“你是想让当堂炮冲锋陷阵呐!”“哈哈,到时你就知道了。”哼,竟然不把我的当堂炮当回事儿?他也把炮移来移去地想阻击,就是拿不定主意该放在哪儿,我也不甚在意,直接把炮架到能打他车的地方准备大决杀,他眉头一拧,上眼皮一掀,瞟了我一眼,许是察觉到了我的小心思,迅速地把车挪到了马能守护的地方,这家伙,自以为鬼精鬼精的,我直接隔山打牛,笑呵呵地地收下了他的车。“将你军哦!”他也来了一个辣手摧花手段,把我的炮斩杀于他的马下直接将军还威胁我的车,炮哇,炮哇,轰隆隆直响的高射炮啊,不幸遇难!

    (二)“你这损友啊!”

    “哟,这不摇摆吗?几天不见,又摇摆起来啦。”我望着他,给了他一个善良的微笑。只见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嗯,势头不妙。因为角上翘,是他使绝招的前兆:损人。我非常想跑,可是又跑不过他,只能站在这儿,等着挨损。

    咦?没损?这,奇怪啦……他好像不太开心,慢慢地走回了座位,一屁股坐了下去。不大对劲了哈,他一般都是损完我,才心满意足地坐回座位的哦。今儿个咋啦,改邪归正啦,大脑短路啦……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居然冲过来,桌子一拍,“呼”,老吓了我一大跳。“哥心情不好,还没有想好损你的台词呢!耐心等会儿,哦?”呵,你这损友!我站在他的桌子边上,一副戏谑挑逗的表情。

    (三)__________

    “走,一起吃厕所去……哎,不,一起上厕所去。”“看你这吃货!我才坐下来呀!”“啊,没事儿,趁年轻多走走,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走吧,走吧,go,go,go!”他拉着我就往门外跑。

    【1】在文中寻找最合适的四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提炼四字词,来填空。

    ________地摆棋 ________的当堂炮

    ________的手段 ________的表情

    【2】学了“人物描写”后,老师将学生习作编成册叫《______》,根据前两个题目的特点,我猜题目(三)是_______。我也学会了这样命名题目,如《______》,写我的爸爸;《____》,写我的体育老师。

    【3】三篇短文都抓住典型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都运用多种方法把人物写活。

    ①“来,来来来,咱俩杀几局。”______描写

    ②今儿个咋啦,改邪归正啦,大脑短路啦……______描写

    ③我一把拎起炮,横移,瞄准小李子的司令部冲。______描写

    【4】细读《“将你军哦!”》,提炼文中的信息,补充下列思维导图

    “我”方:挑战→冲锋→决杀→收车

    “李”方:应战→____________→杀炮

    【5】有人说,外号就是文字漫画,但叫他人外号不文明。建议老师把文章(二)从作文集中拿掉,你的看法呢?请你联系短文和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三篇节选短文,你觉得自己将会在哪些方面发生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

  • 14、文海拾贝。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按课文内容填空。我还积累了两个描写花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段落选自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句子。

    4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轩。

    祖母的启蒙

    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④“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第②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3】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出来。

    (1)作者刚懂事时候,祖母为其讲述孝德故事,启发作者的心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儿园、三年困难时期,祖母夸作者懂得谦让,让作者倍感心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哪些事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件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早 春

    微风带着湿润的芬芳气息,轻轻地吹过树梢,吹过田野,吹过我家门前的小河。

    春天来到了。

    小河岸边的薄冰开始融化。那冰下的小水滴越积越大,晶莹透亮,终于“叮咚”一下,冰块掉进河里,沉入水流之中。

    河水哗哗地唱着歌向前奔去。一群鸭子在小河里拍打着浪花,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张开翅膀浮上来,它们为了表达心中的欢乐,还不时放开喉咙大喊几声!古代诗人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真是一点不错。

    河岸上的小树开始露出淡淡的青色,树枝轻轻地在微风中摇曳。怎么,河那边的田野开始发绿了?那斜斜的河岸,那广阔的田间,就像披着一层透明的碧纱,好像残冬的荒凉正在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再仔细搜寻脚下,我这才发现,在软软的泥土中也有点点绿色,正探头探脑地冒出地面。这是小草,是幼小的生命!我舍不得把脚放上去,生怕把它们踩坏。忽然一对燕子从远处飞来,它们贴着水面,越飞越近。这么早就来啦!我想,也许它们就是我家的那对小“客人”吧!

    春天来到了,的确来到了。

    空气是那样清新,天空是那样蔚蓝。太阳已经升高,也更加温暖了,她的万道金光愉快地亲吻着万物,亲吻着我的面颊,那么温柔,那么深情,就像是一位慈爱的祖母爱抚着她的儿孙们!

    春天终于来到了!

    1短文写的是早春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了____吹拂”“____融化”“____戏水”“____发绿”“____冒出”“____飞来”“____普照等景物,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优美、生动、形象。

    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请把动态描写的句子画上波浪线,静态描写的句子画上“____”,每样最少画一句。

    3短文中引用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这句诗的上一句是_________

  • 17、阅读

    清展,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音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体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鄘,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解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解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撞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的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内,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要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甜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海黑的蚊怅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革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1用简短的话概括两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3选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4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造就我坚韧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将拳师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的形象和他为孩子们捉萤火虫的慈爱浪漫之心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的柔软 _______

    一只手一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一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的作用。_______

    ③文段中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_______

    6父母的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她的照耀和温暖,面对父母之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回报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琴证

    春雨潇潇,雨湖岸边的柳树,绿蒙蒙的,湿淋淋的,仿佛是一幅写意国画。不远处,是一条面朝雨湖的小街,开着一个个小店铺,卖画、卖古玩……街上很清静。蓟良真撑着一把油纸伞,来到了儿子蓟声开的“天风琴店”。 

    “爹,今天下雨,你怎么又来了?” 

    “我怕有人来换琴,就最后一把没换了,唉,我担心怕是等不来了。”蓟良真呷一口热茶,叹息道,“唉,我一世英名,就毁在那一年所制的琴上。这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知何时才能换回啊。我就为等这一把琴撑着身活着。” 

    蓟良真今年七十有六,是古城赫赫有名的专制京胡的高手。他十岁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京胡,后来古城成立了制琴厂,他就去当了一名技师。他自有制琴的秘诀:一是选料精;二是制艺精纯,无一处不费尽心思;三是他极熟悉京剧各个流派的唱腔,京胡便能因人而制,名角在台上唱起来,可说是酣畅淋漓。蓟良真制琴,往往在琴杆上刻上一行小字:蓟氏后人良真制于X年X月。 

    此时,望着门外迷蒙的细雨,蓟良真的思绪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样板戏”正风行全国,剧团铆足劲儿地演出,京胡也就成了抢手货。制琴厂忽然接到上级的任务:半个月内必须制出三十把京胡!任务交给了蓟良真,让他领着工人日夜制作。这么多把琴,时间又如此紧迫,蓟良真不能一一亲手制作,只能是大体上把把关。半个月,做了三十把琴!看着那些琴,蓟良真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这是什么玩意!更让他难受的是,厂领导还让他在琴杆上刻上这样一行字:东风制琴厂蓟良真小组研制于X年X月。交琴后,厂里受到了表彰。那面红锦旗像火一样,灼得蓟良真心痛了好多年。 

    世道终于清平了。蓟良真一直惦记着那三十把琴,不知流落何方。那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一想起来,就觉得真个是毁了他蓟家的名声。 

    蓟良真满了一个花甲,退休了。蓟声在父亲的指点下,开了这家“天风琴店”,蓟良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艺,重做三十把京胡,换回当年那一批货色。十多年过去了,三十把京胡,换回了二十九把。换回的京胡,老爷子毫不留情地砸碎后烧了,这使他得到一种温馨的慰藉。 

    那一把没换回的琴,还在人世上吗?     ⑨蓟良真说:“给我把琴拿来吧。”  这把琴是蓟良真的得意之作,琴杆、琴轴、琴筒、琴弓,形制、色彩、纹饰,没有哪个地方不妥帖,地地道道的一件精美艺术品。这几年身手、眼力都不行了,这样的琴成了他的“绝唱”,再不可制作了。蓟良真接过琴,痴看,轻抚,然后甩开膀子拉起来。拉的是京剧名曲《夜深沉》。 

    “好琴!”话音未落,店里走进一个中年人,腋下夹着一把京胡。他彬彬有礼地说:“敢问操琴的可是蓟老先生?我是博物馆陈列部的庄裕。因本馆登报征集有关文革的藏品,一位退休干部寄来了他数年前收购的一把京胡,携来请您一看,它应是出自蓟老先生之手。” 

    蓟良真的身子仿佛被雷击了一般,起了一下,然后踉踉跄跄奔近柜台,双手端起那把京胡,上看下看,不由得老泪纵横,呜呜地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蓟良真抹干眼泪,说:“总算找到了,天意!庄先生,我有言在先:用我拉的这把琴,与你交换。太谢谢你了!” 

    庄裕笑了笑,然后面色严肃起来,说:“蓟老先生,我知道你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听说换回的琴,皆毁之一旦,实在是可惜呀。你想,那个动乱年代,也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啊,我们征集实物,无非是让后人永不忘记。先生当时所制之琴,虽粗糙却是历史的佐证,何必要毁之无迹呢?” 

    蓟良真愣住了,哑默了好一阵,突然用手拍了拍脑门,说:“谢谢庄先生提醒,我是老糊涂了。历史既然存在过,岂能抹去?我不换琴了,让它传之后世,这才是物尽其用哟。不过,我有一事相求,我欲将这把精心制作的琴,赠予贵馆。两琴一起陈列,不知行否?” 

    庄裕向蓟良真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说:“老先生的得意之作能存于我馆,是我馆的荣幸,实在是太感谢了!先生有这般胸怀,更让人仰慕!” 

    蓟声说:“庄先生,请在敝店坐下喝茶。我爹今日应是最快活的了。”

    雨依旧在下着,湖光迷蒙。几只燕子剪剪而过,呢喃之声如珠子般跌落于地,脆脆的,圆圆的…… 

    (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

    1文章结尾处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以“琴证”为题有何妙处。(不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走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  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认真读文,再想一想,选择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打“√”。

    2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读一读,再联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加点词,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读了《军神》一文,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1、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根据词语“原来”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起初、本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发现真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三是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个别文字可做适量改动,保留句意不变。

    【2】老牛对牛郎说:“我不能帮你干活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披上老牛的皮和竹筐就往外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部分

    习作园地。

    题目:留在心里的印象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是你的父母、老师,或许是你的同学、伙伴,或许是曾帮过你的陌生人……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作文。要求: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叙事清楚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