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拉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妈妈从小_________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她_______我不是简单的____________,而是自己身体力行,因此我从小到大从来不说谎。(   )

    A.教导  教育  说教 B.教育  教导  说教

    C.教育  教导  教训 D.教导  教育  教训

  • 2、揣摩字义,选择正确义项(填序号)。

    陷: 1缺点2攻占3为捉野兽挖的坑4坠入、陷落、沉下5设计害人6凹进

    1)母亲顿时又陷入了忙碌。  

    2)你这样诬陷别人,良心何安?。  

    3)敌人掉进了我们实现为他们准备好的陷阱里。  

    4)他瘦得很,两只眼窝深深的陷了进去。  

    5)我们不应该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6)国土沦陷,苟且偷生活着有何意义?  

     

  • 3、下列语句中,最能反映《三个和尚的故事》主题的一项是( )

    A.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B.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C.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D.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我能把词语选填到合适的地方。

    毛嘟嘟 胖乎乎 蓝悠悠 圆滚滚

    在孩子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有趣。那穿行在花

    间的蜜蜂是(   )的,(   )的;那生长在路边的狗尾巴草是(   )

    的;就连那天空也是(   )的。

  • 5、查字典给下列“姓”注音。

    ________  朴________  解________  盖________ 

    ________  查________  曾________  燕________

  • 6、精彩的课文品悟。

    (1)时光匆匆,小明写下名言警醒自己惜时勤学:__________

    (2)《珍珠鸟》一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

    (3)《将相和》作者____,本文写蔺相如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原因是_______

    (4)当长辈渐渐老去,却有未实现的愿望时,总会反复叮咛后辈们说:“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面对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人时,我们会用:“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去提醒他们。

    (5)河出伏流,______。潜龙腾渊,____

  • 7、根据平时所学知识填空。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

    (2)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______

    (3)诗中有情:“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是陆游的爱国之情:“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是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青箬笠,绿蓑衣,______”是张志和对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4)夕阳西沉,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

  • 8、将下列汉字加一笔或减一笔组新字。

                   

    减一笔(___)(___)(___)(___)(___)(___

                

    加一笔(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      ,而是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这个片段写了作者第几次去“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

    2“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是对母亲__________的描写。说明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重复两声“妈——”“妈——”的呼唤,想象“我”喊“妈”的时候,语气是什么样的?联系上文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

    A.悲伤的语气 B.疑惑的语气 C.感激的语气 D.高兴的语气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突出了母亲工作的________;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

    5“我的母亲”在每个分句的结尾出现,是为了强调:_________!“我”从没想到母亲____________

  • 11、阅读。

    概说圆明园

    ①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1709年,即康熙 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胤禛(yìn zhēn,即雍正),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即位第三年,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 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 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 ),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 ),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 ),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吏,也不得擅自入园游览。1897 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几名手下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1861年1月14日,英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无价的瓷器和珐琅(fà lánɡ)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màn)子罩着整个圆明园,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1】第1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圆明园规模宏大的特点。

    【2】请根据第②自然段内容选择合适词语,将选项序号填入括号内。

    A.深山幽谷        B.名园胜景            C.仙宫幻境

    【3】文中通过一个什么事例来体现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自入园游览?请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大量引用了英方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有人反对。你的意见呢?请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文段,至少提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2】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想一想,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欲擒故纵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买了一座房子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男孩子们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年轻人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个人每人一块钱。”

    三个男孩子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

    男孩子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放学后,继续去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以后我每天只能给你们每人两毛钱了。”

    “两毛钱?”一个男孩子脸色发青,愤怒地说,“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表演呢,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有改动)

    【1】老人去跟男孩子们谈判,下面不是他的真实想法的一项是(  )

    A.他想在那儿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B.他受不了这些噪音。

    C.他很喜欢看男孩子们踢桶玩。

    D.他得想个办法让男孩子们不来这里玩。

    【2】文中两次写到老人的神情,分别是“____”和“____”,老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

    A.通货膨胀使他的收入减少了一半。

    B.最近他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C.他想让男孩子们误以为自己为不能观看他们的表演而感到可惜。

    【3】找出第4~6自然段中表现男孩子们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变化都是因为_____________,最后他们也因此不再“表演”了。

    【4】老人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成功地获得了他想要的安宁,在这个故事中,“擒”指( ),“纵”指( )

    A.让男孩子们不再踢垃圾桶

    B.和男孩子们谈判

    C.一步步缩减给男孩子们的费用

    D.让男孩子们踢垃圾桶

  •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我正在超级市场玩具部忙着。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时,一位30多岁的母亲走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个小男孩,模样像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小姐,您能抽点时间听一听我的孩子想说的话吗?”她神情严肃地请求道。我立即迎上去,蹲下来问小男孩有什么事。只见他的小嘴巴紧闭着,两眼盯着自己的鞋子。一双小手微微发抖,拿着当时深受儿童欢迎的机器人玩具。

    “快点说!小姐没有那闲工夫等你。”母亲疾言厉色地命令道。

    突然间,气氛变(   )紧张。母亲不停(   )掉眼泪,小男孩哭了起来。我顿时预感到,可能有什么要紧事,自己必须耐心(   )听小男孩说出他要说的话。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   )利害关系,甚至会影响小男孩今后( )成长。

    过了几分钟,小男孩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话——“小……姐,我没……没想……拿,对……不……不……起。”他边说边伸开手,机器人玩具在被揉摸得皱皱巴巴的包装盒里露了出来。

    听完小男孩的话,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随即要我把玩具部的负责人请来,她得把事情讲清楚。

    她的行为很使我感动,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理解到教育子女的不易。我动情地说:“夫人,不必了,玩具钱我收下就行了,让这件事成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既然明白错了,也就够了。”听了我的话,她赶紧付了玩具钱,并在离去前不停地向我鞠躬致歉。

    从此,这个秘密永远藏在我心里,成为美好的回忆。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1.请给这篇文章选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感动      B.秘密      

    C.机器人玩具      D.鞠躬

    2.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的”“地”“得”。

    3.文章第五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语意未尽

    4.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

    A.机器人玩具     B.小男孩     

    C.母亲     D.小男孩要说的话

    5.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语气、情绪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在下面画“ ”。(至少两处)

    6.作者通过对一位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突出了其__________的形象特征。请展开想象,写写文中“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当时内心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尾处“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我”难以忘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欣赏。

    乡梦不曾休

    黄永玉

    我为曾在那里念过书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写过一首歌词,用外国古老的名歌配在一起,于是孩子们就唱起来了。昨天听侄儿说,我家坡下的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抱着弟弟唱催眠曲的时候,也哼着这支歌呢!

    歌词有两句是: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

    这当然是我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到外头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养育过我们的深情的土地。

    我有时不免奇怪,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你小时候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故乡是祖国在观念和情感上最具体的表现。你是放在天上的风筝,线的另一端就是牵系着心灵的故乡的一切影子。唯愿是因为风而不是你自己把这根线割断了啊!……

    家乡的长辈和老师们大多不在了,小学的同学也已剩下不几个。我生活在陌生的河流里,河流的语言和温度却都是熟悉的。

    我走在五十年前上学的石板路上,沿途嗅闻着曾经怀念过的气息,听一些温暖的声音。我来到文昌阁小学,我走进二年级的课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黄永玉,六乘六等于几?

    我慢慢站了起来。

    课堂里空无一人。

    1.想深入学习这短文,你最想搜集哪些相关的、有价值的资料?

    2.文中划线部分作者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

    3.我生活在陌生的河流里,河流的语言和温度却都是熟悉的。联系上下文,思考:陌生的河流、陌生河流的语言和温度分别指什么?

    河流——   语言——   温度——  

    4.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乡梦不曾休的情感,请从文章中找出一句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

    5.我还能推荐两篇课外关于思念和赞美故乡的文章,列出作者及文章的名字

     

  • 16、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来刻画蔺相如,突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秦王为什么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走了?______(多选)

    A.因为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

    B.因为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C.因为秦王爱惜人才。

    D.因为秦王不敢招惹蔺相如。

  • 17、阅读理解。

    改错

    孔子带领着几个门生周游列国,讲学传道。一天晌午,他们来到朐阳山下,山那边是大海。

    孔子问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呢?”

    子贡抢先答道:“大海呀,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子贡见孔子脸色有点儿发红,急忙把话头一转:“老师,咱们到山上逛逛,一来观赏大海,二来避暑乘凉,不亦乐乎?”

    师生们下了马车开始登山,孔子一鼓作气攀到山顶,向东一看,哟!只见天连水,水连天,波浪滔滔,望不到边,好大的海呀!这时,孔子觉得喉咙发干,嗓门冒火,口渴得难受,叫来颜渊说:“你到山下去,舀点儿海水来解解渴。”颜渊正要下山,一个面孔黝黑、身材魁伟、精神抖擞的老渔民,冲着孔子和颜渊直笑。孔子问道:“老兄,你笑什么呀?”

    老渔民说:“你们是外乡人吧?要知海中事,须问打渔人,那海水咸、腥、涩、苦,不能喝,一喝就会闹肚子。”说完,从腰间解下盛水的葫芦,递给孔子解渴。

    孔子又惭愧,又感激,捧起水葫芦喝了几口,觉得心里凉爽痛快,正要向老渔民道谢,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陡陡地扑了过来。老渔民说:“莫慌,跟我来!”说着,把孔子和他的门生领进一个山洞。孔子站在洞口,观看海景,吟诗一首:“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老渔民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千层浪’、‘万点坑’都不妥当。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反问道:“既然不妥当,怎样才合适呢?”老渔民不慌不忙地说:“这两句诗应该改成‘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才合乎情理。”孔子心服口服,正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老渔民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小伙子!对圣人,咱敬佩,可你也不能拿‘圣人’吓唬人呀!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打渔,你们会吗?”老渔民说完,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挥舞渔叉,表演起打渔的招数来。

    孔子看着老渔民熟练的打渔动作,想着老渔民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贵子路的情形,严肃地对门生们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只因这么个传说,加上早先人们尊孔崇圣,所以后来“朐阳山”就改叫“孔望山”了。

    【1】短文中哪一句被录入《论语》了?这句话对你有何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借用文中的好词妙句描写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渔民和孔子,你更敬佩谁?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写一写你敬佩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又惭愧,又感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创造性地复述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做?概括列举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____》。

    2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花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写桂花落下来时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宝贝,谢谢你

    宝贝,又到儿童节了,妈妈有幸陪了你12年。一直以来,你的世界是阳光灿烂的,所以你也送给了妈妈一片灿烂的阳光。谢谢你,宝贝!

    宝贝,记得你在三四岁时,才会拿筷子便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爷爷奶奶夹菜。一块块菜肴从你颤巍巍的小手中洒落,然而在妈妈的眼中满桌子洒落的不是菜,而是浓郁的爱。直到现在,有好吃的,你一定会先奉送到两位老人手上。“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宝贝,你虽年龄不大却懂得以孝为先,妈妈为你骄傲,同时也感谢你。是你一直陪在爷爷奶奶身边,享受着他们的关爱,也带给他们快乐。

    宝贝,记得你上小学后,不在乎吃和穿这些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变得更加明事理、有爱心、乐分享。我开心地看到:你买完东西就把剩余的钱递到我的手中;你一个劲地倒出自己储存的钱作爱心捐赠;你为边远儿童捐出自己喜爱的书籍……宝贝,你的世界,纯真善良、自由温暖,这是你常常给予我的感动,也常常让我思考成人世界的浑浊不堪源于何处。

    宝贝,你即将小学毕业了,在这些年中有这样一件事最让我难忘。最近,你们班开展了“听新闻、议时事”的活动。没有想到,从你口中谈到了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中俄关系进展等一个个热点话题。看到你谈起这些时慷慨激昂的样子,妈妈愕然了。记得那天,你在谈论起其中的一个话题时,你激动得从座椅上站起身,挥起手臂对我和你爸爸说:“周恩来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要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看到你胸怀志向,妈妈和爸爸真是兴奋不已。宝贝,妈妈希望你心存梦想,有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因为我们不能积攒你的未来,这需要你自己去寻觅。

    宝贝,未来的人生路上你会辛苦一些,但你也会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你,让我拥有太多的幸福。妈妈真心感谢你给予我的灿烂的阳光,诚挚祝福你一生幸福!

    【1】短文记叙的三件事中分别描写了“我”不同的心情(  

    A.感谢——感动——愕然

    B.骄傲——感动——兴奋

    C.快乐——感动——幸福

    【2】下面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短文正确的表达顺序(  

    A.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B.按时间顺序叙述。

    【3】“宝贝,未来的人生路上你会辛苦一些,但你也会享受更多的乐趣。”一句中,“辛苦”指的什么?( )

    A.在生活上照顾老人。

    B.心存梦想,有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C.参加“听新闻、议实事”活动。

    【4】联系短文,对比下面两句话的异同,再填空。

    ①记得那天,你在谈论起其中一个话题时,你从座椅上站起身,说要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②记得那天,你在谈论起其中一个话题时,你激动得从座椅上站起身,挥起手臂对我和你爸爸说:“周恩来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要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我认为第___句写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短文画“~~~~~~~”的地方联系起来读一读,你发现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

    _______________,”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这样写更深刻地表达了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写句子

    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缩写句子)

    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了。

     

  •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根据要求写句子。

    1.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把字句:

    被字句:  

    2.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飞扬扬地飘着。

    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任选一题完成)。

    (一)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要求:

    1.先自拟题目,再写作。

    2.注意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围绕中心组织语言,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二十年后的家乡

    要求:

    1.大胆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