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下列对“如山般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傅的身材魁梧,像山一样挺拔。
B.师傅名声很高,像山一样高大。
C.说明那一刻曹小三内心很紧张。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第( )项。
A.间隔 时间
B.恐吓 吓人
C.覆盖率 圆周率
D.扁豆 扁舟
3、(题文)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耗(hào)尽 证(zèng)实 御(yù)寒
B.欢畅(chàng) 例(liè)如 惠(huì)山
C.拱(gǒng)形 宏(hóng)伟 抛(pāo)给
4、读拼音,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zá ɡuō yóu qí yù liào yán sù xiōnɡ huái
( ) ( ) ( ) ( ) ( )
5、照样子仿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__ 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故今日之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______________。
2.《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既有对抗金大业尚未完成的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
3.《题临安邸》描写了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时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不禁发问:“____ ?”这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搭石》一文通过描写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一幕幕情景,赞美了乡亲们______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其中“搭石”象征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情感纽带。
(2)《鸟的天堂》一文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一次在______时分经过“鸟的天堂”,只见到_____,没有见到一只鸟。侧重于______描写;第二次在______来到“鸟的天堂”,见到了_______,感受到了鸟儿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侧重于______描写。
(3)《忆读书》一文是冰心奶奶以“回忆”的形式叙述自己小时候读书经历的一篇文章,前半部分以“______”为主,表达了她对书的_____;后半部分以“_____”为主,告诉读者应该_____。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
8、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无( )之宝 ( )口不提 同心( )力
(1)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______________ 和氏璧。
(2)秦王_______________用城换璧的事。
9、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kān( )称“军神”的刘伯chéng( ),bēn fù( )朝鲜保家卫国却长眠异国他乡的毛岸英,甘守qīng pín( )的方志敏,这些gé( )命先辈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bǎng( )样,时刻警醒我们不能享受养zūn( )处yōu( )的生活,要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紧紧相连,勇敢在时代的洪流中接受duàn liàn( )。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
【2】加点的“处”的读音是______。
【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列举《论语》中“君子喻于义”来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些先辈所表现出来的“义”是指崇高的______精神。一想到先辈们的事迹,“______、______”等这些四字词语就浮现在脑海。
【4】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学校举办了“讲红色故事”“观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读红色经典”等庆祝活动,根据你的了解,“红色”是指跟( )有关。
A.悠久历史
B.当下流行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救国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我们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走到粪池边迎他们。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趁机把鲁智深撞下粪池。(一)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二)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哈哈大笑,先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又让他俩快去洗澡更衣。
没多久,两个无赖收拾干净后,向鲁智深下跪认错后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鲁智深。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僧人笑着说:“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三)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打量一下,脱了外袍,弯下身子,右手向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一挺,那杨柳树便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1】本文所讲故事可用小标题概括为_____________
【2】摘抄第二自然段中形容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文中记叙了鲁智深接管菜园后,先是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深得众人佩服。
【4】文中有三处画线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分别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照样子简要填写表格。
人物描写 | 描写什么 | 鲁智深特点 |
句(一) | ____ | _____ |
句(二) | ____ | _____ |
句(三) | 动作 | 力大无比 |
【5】右边的图片是莉莉在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拍摄的一尊铜像。联系文中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的描写,指出这尊铜像存在的问题,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根据《水浒传》情节改编,《水浒传》中描写的人物性格独特,形象鲜明,请你照样子再写出两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来。
例,足智多谋的吴用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选段,完成练习。
①也许你跑得很快。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②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驼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驼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③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④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⑤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1】快速浏览选文,请你给文中提到的事物速度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2】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选文,并简要概括②、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③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总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写出了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画“﹏﹏﹏”的部分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四季之美(节选)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蒙眬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谜人。
【1】根据课文原文内容填空,并用所填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2】短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用“○”圈出来,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一处动态描写的语句。
【4】仿照短文。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经典赏读。
水漫金山
西天有一只乌龟,因躲在如来佛莲座底下听了几年经,学到一些法术,趁如来佛打瞌睡,偷了他三样宝贝——金钵、袈裟和青龙禅杖,跑到凡间,变成一个又黑又粗的莽和尚,自名法海。后路过金山寺,暗地使法害死当家老和尚,自己做起了方丈。
法海嫌金山寺香火不旺,便在镇江城散布瘟疫,想叫大家到寺里来烧香许愿。但保和堂药店施的“辟瘟丹”、“驱疫散”控制了瘟疫蔓延。法海气得要命,决定报复。
法海来到保和堂,发现开药方的白娘子根本不是凡人,而是白蛇变的!于是心生坏计。等白娘子上楼时,他便装作化缘,邀请许仙七月十五到金山寺烧香结善缘,许仙答应了。
七月十五那日,许仙来到金山寺,法海说他的娘子是蛇妖,让许仙拜自己为师驱妖除魔。许仙不答应,法海便 ,把他关了起来。
白娘子在家里等不到许仙,便和小青到金山寺去寻找。
法海见了白娘子,就嘿嘿一阵冷笑:
“大胆妖蛇,竟敢入世迷人,破我法术!如今许仙已拜我为师,要知道‘ ’。老僧慈悲为本,放你一条生路,趁早回去修炼正果。如若再不回头,那就休怪老僧无情了!”
白娘子按住心头之火,好声好气地央告:
“你做你的和尚,我开我的药店, ,又何苦硬做对头呢?求你放我官人回家吧!”
法海哪里听得进去,举起手里的青龙禅杖,朝白娘子兜头就敲。青龙禅杖敲下像泰山压顶,白娘子有孕在身,渐渐支持不住,只败下阵来。
他们退到金山寺下,白娘子和小青各施法术,引来滔天大水,调遣虾兵蟹将,一齐涌上金山寺去。
大水漫到金山寺门前,法海连忙脱下袈裟,往寺外一遮,一道金光闪过,袈裟变成一堵长堤,把滔天大水拦在外边。
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你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白娘子看胜不了法海,只得叫小青收兵。她们又回到西湖去修炼,等待机会报仇。
——节选自五年级“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中国民间故事》
【1】“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草,密生的草;②广大,辽阔;③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④粗鲁,冒失;⑤特指王莽。联系上下文,“莽和尚”中的“莽”应取第_______种解释。
【2】梳理情节,完成表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起因 | 法海报复白娘子,关了许仙。 |
经过 | _________ |
结果 | _____________ |
根据以上梳理,我能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故事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俗语,将下面三句俗语放入文中空白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
①井水不犯河水 ②不管三七廿一 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4】学习民间故事,要学会创造性地复述,这样能使故事更生动。请你大胆想象,为文中“﹏﹏﹏”部分增加合理情节,进行故事内容再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百姓智慧的结晶。整本书阅读中,我们了解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A.《牛郎织女》和《孟姜女》
B.《牛郎织女》和《刘三姐》
C.《孟姜女》和《长发妹》
D.《田螺姑娘》和《一幅壮锦》
【6】本学期整本书阅读中,我们不但走近了中国民间故事,还领略了欧洲、非洲民间故事。这些国外的民间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周全——______ 舒适——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干干净净 _________ _________
【3】选段的中心句是: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这一自然段从老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表现了牛郎对牛照顾周到。从中可以体会到牛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16、_______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 15 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 15 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单选题。
(1)以下不是上文段中介绍的书籍是( )。
A.缩微图书 B.简牍文书 C.阅读器
(2)与句子“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 公斤。”运用了相同说明方法的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 120 斤重。
B.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C.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 1/48。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文段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以上文段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以上文段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给以上文段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3】“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中加点词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材料一:
如今的滇池,无论是水量还是自净能力都不及古滇池,其变化特征主要为:水面缩小,湖底沉积物增多,湖盆变浅,蓄水能力下降,水流速度缓慢。
远古时期滇池水域
当代滇池水域
滇池水域面积变化
远古:1260km²
唐宋:520km²
元代:410km²
明代:350km²
清代:320km²
当代:299km²
材料二:
滇池的污染有多种原因。首先,从地势来看,滇池位于昆明盆地的低洼地带,形成一个蓄水池。其次,滇池与外界江河缺少连通,导致入湖的污染物难以被及时排出、置换,最终越积越多。最后,上个世纪的“围海造田”破坏了滇池的湿地,能净化水质的植被由原先的90%减少到了不足20%。
滇池水质变化表
1950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8年 |
Ⅰ-Ⅱ类 | Ⅲ类 | Ⅴ类 | 劣Ⅴ类 | 劣Ⅴ类 | 劣Ⅴ类 | Ⅴ类 | Ⅳ类 |
说明:Ⅰ类水质良好 Ⅱ类水质受轻度污染 Ⅲ类水质经处理后能供生活饮用 Ⅳ类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Ⅴ类仅适用于农业及景观 |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远古至唐宋时期,滇池水域面积大幅缩小。( )
(2)Ⅰ、Ⅱ、Ⅲ、Ⅴ类水都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
(3)如果滇池的湿地得到保护,滇池就不会被污染。( )
【2】选出下列不属于滇池变化特征的一项( )
A.水流缓慢
B.水面缩小
C.地势变低,湖底沉积物增多
D.湖盆变浅,蓄水能力下降
【3】选出下列滇池治理建设中不合理的一项( )
A.增加外界江河与滇池的连通,引入清洁水源。
B.增设污水处理厂,净化流入滇池的生活污水。
C.禁止游人到滇池边游览,以防垃圾入滇。
D.在滇池边建设湿地,广泛种植能净化水质的植被。
【4】阅读以上材料,为保护滇池写一句打动人心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花的心
卫宜利
①春天,刚下过雨,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株细细的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门前的菜地里。问是什么,母亲说,不知道,路上捡的。
②这株幼苗,就这样在小菜园里安家了。它的叶子和茎都是暗红色的,很像红苋菜,我很怀疑那只是株被人从地里拔出来的野草,却被母亲像宝贝一样宠着。母亲喜欢花草,房前屋后,种满了她从田间地头或者邻居家移植过来的花草。花很普通,不像仙人掌、凤仙花、向日葵之类的,多数甚至叫不出名字来,母亲却很爱惜,浇水,施肥,松土,一点儿不懈息。从春末到晚秋,花儿姹紫嫣红,一串串的,将整个园子都衬得烂漫多姿。
③因为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小苗开始飞快地长高,变壮。桃花开罢,牡丹谢了,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它只自顾自的往上长着;槐花落地,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风仙花包指甲,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地成长。淘气的小侄,每天都要跑去和它比个头,到膝盖了,到腰间了,终于有一天,小侄哭丧着脸跑去跟母亲告状:“奶奶,我怎么长这么慢啊,它都比我高了!”母亲笑了。
④我几乎断定,它不过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乎都要拔掉它,却被母亲拦住。母亲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一定要开花,难道你没发现,其实它的叶子也很好看啊。”
⑤忽然有一天,我早晨起床锻炼,经过菜园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有鲜亮的红色,一闪一闪地晃我的眼,走近,原来竟是那株草。啊,它终于开花了!待仔细看去,却不是花,只是它顶部的叶子全都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十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在一起,仿佛盛开的花瓣。远远望去,倒真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呢。
⑥我在心中止不住地惊叹:原来,原来花还可以这样开啊!慌忙叫母亲来看,母亲用手欣喜地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
⑦此后,它新长出的叶子,全都是灿烂的红色,如同经霜的枫叶,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倒让园子里其它的花都失色了。每一个从门前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惊讶于它的开花方式。
⑧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灿烂的花啊!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虽然,我仍然不知道它的名字。
⑨相信自己,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心,即使是野草,也一样能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1】文中“我”对母亲从路上捡回的那株幼苗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断定是一株不开花的草,几次要拔掉它——_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⑧自然段中“这样一种极致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小兵张嘎夺枪记
①鬼子们气势汹汹地闯向正房,嘎子跟在他们身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是个官儿,腰间别着一支手枪。嘎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自从奶奶被鬼子杀害以后,嘎子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支枪,给奶奶报仇。他目不转(晴 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②两个鬼子撞开屋门,闯了进去。一进屋,他们就像狼似的东翻西找,惊动灶边的一只鸡。母鸡咯咯叫着往外跑,鬼子连忙去捉母鸡。母鸡东躲西闪,最后一头闪进西屋的门窗子里面去了。
③一个鬼子上前一(挑 跳)帘子,突然,三把刺刀从里面一起刺出。他号叫一声,翻身栽倒在地。原来区队长和战士们刚才听到了嘎子在院子外的喊叫,已经做了准备。
④鬼子官见势不妙,哇呀一声,转身就跑。
⑤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官往外窜。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的一条腿被绊了一下,身子一栽,跌在了石阶上。他一边在地上滚着,一边往外掏那支手枪。
⑥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拍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手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嘎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用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⑦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拥 佣)出,冲出了大街。鬼子们四处逃窜,有的被击倒了,有的举手投降……
【1】用“/”划去文中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2】在第②自然段中,作者着力描写一只母鸡,一方面( );另一方面( )。
A.表现了鬼子穷凶极恶的样子,揭示了鬼子烧杀抢掠的本性。
B.表现了鬼子滑稽搞笑的样子,揭示了鬼子伪善的本性。
C.为了引出下文,这只母鸡钻进西屋,区队长在屋里正等着杀鬼子。
D.因为这只母鸡长得肥硕,区队长故意谋划让它钻进西屋吸引鬼子。
【3】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手枪的?请将要点填在括号内。
(关门)—( )—( )—( )—(夺枪)
【5】读完这篇短文,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外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4)妈妈的手紧紧地抱着生病的孩子。(缩写句子)
(5)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6)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3、笔下生花。
写一篇以“自尊”为主题的作文,体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