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昌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各组词语注音错误的是( )。

    A.健儿(jiàn ér)

    B.小人儿(xiǎo rén ér)

    C.男儿(nán ér)

    D.女儿(nǚ ér)

  • 2、“三岁出嶂岭,弱冠历吴楚。”该诗作者游历吴楚之地时的年龄是(   

    A.十六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 3、下面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惩法 竹伐 缺乏 军阀 B. 硝烟 消费 消夜 销弱

    C. 妨碍 防护 纺问 仿佛 D. 规矩 距离 火炬 狙击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填空。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_,她写给儿童的指导读书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将相和》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4.课文《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和小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5.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们还认识了心正笔正的唐朝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著名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________;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的爱国京剧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朝的玄奘和尚,古典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________》就是小说家典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他历时二十七年的努力写成的。

  • 6、根据课本知识完成填空。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非澹泊无以明志,非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临终前“___________”的遗憾让人落泪;

    龚自珍归隐后的“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佩;梁启超的“___________”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让人热血激昂。

    4.古诗中有静有动,有“音”有“画”有“色”,你看,“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你听,“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

  • 7、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8、经典诗文填空。

    ①松下问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②牧童骑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_____________,一丈丝纶一寸钩。_____________,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和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

    “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应该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作者认为中国人的凝聚力强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关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东西,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4】这篇短文写了汉字的哪些知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因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第①段采用了______的结构方式。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论述了______

    【4】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一下子把我(   )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   )他,可是什么也没有(   )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阅读短文,以“行”为线索梳理课文内容。

    艰难独行——__________——紧随其后——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文中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老红军___________,体会到小红军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描写老红军语言的句子,体会他的内心,并摘录一处,照样子完成表格。

    语言

    语气

    内心

    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凶巴巴

    希望“我”加快行军速度

     

     

     

    从老红军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毛主席心中的人民群众

    1947年,毛泽东东渡黄河后,乘吉普车去西柏坡。行进途中,他看到了路旁有一个生病的女孩和泪流满面的妇女。他身子一阵震颤,急忙下车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孩子怎么了?” 

    “病啦!”女人泪流满面。 

    “什么病?” 

    “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女人呜呜地哭出声。 

    听到此,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朝车上看。是在找随军医生。 

    “我在这里。”朱医生在毛泽东身边说。 

    “快给这孩子看病。” 

    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过程…… 

    “有救吗?”毛泽东声音颤抖,提着一颗心。 

    “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声音。 

    “可这药……” 

    “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 

    “有是有……只剩一支了。” 

    “什么药?” 

    “盘尼西林。” 

    “那就快用。” 

    “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那时,抗生素不象现在这么泛滥,所以很显特效。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掀起眼皮,轻悠悠叫了一声:“娘……” 

    那妇女呆呆地睁着大眼,泪水小河一样哗哗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后来,每当谈到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么!” 

    这种事,已完全不需要我们去作更多的评论。人民的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心贴得如此之近,如此之紧,人人一看便能明了。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_________     _________

    2用合适的关联词组重新组织句子。

    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

    3文中划线句子中,为什么毛主席“两眼泪花迷离”?

    4结尾的“人民的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心贴得如此之近,如此之紧……”中,“近”和“紧”各自表现了什么?

    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 13、阅读《野百合也有春天》,完成下列各题。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寂寞是这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室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株野百合倔强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羡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韧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

    在人们抬头仰视它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它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1】下列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是(       )(多选)

    A.物换星移

    B.波光粼粼

    C.蠢蠢欲动

    D.海枯石烂

    【2】从文中可以看出野百合有(       )的品质。

    A.坚强不屈,富有耐心

    B.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C.兢兢业业,坚守岗位

    D.吃苦耐劳,待人平等

    【3】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恰当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       

    A.有权势的人

    B.有钱财的人

    C.普通人

    D.弱势群体

    【4】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鲸》片段,完成有关说明文的练习。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1】说明文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太阳》一文语言____________,《松鼠》一文语言____________,但总而言之,都应遵循叶圣陶的“说明文以‘____________’为成功”。

    【2】选文第二部分主要按 顺序来写,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前的括号里。

    【3】选文第一部分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句,从说明方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作批注,写在选文右侧横线上。

    【4】结合生活经验,将下列散文片段改写成关于花生的说明性文字。(66字以内)

    春天,父亲把别人闲置的几块土地全部挖出来种上了花生。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花生藤绿遍了庄稼地,开出了鲜黄的小花,扮靓了春天的颜色。立秋时分,地里的花生藤虽然还是一片青色,但经历了春夏的风吹雨打已显露出一副苍老之态。收割的季节来到了,父亲用锄头撬动有些板结的土块,一串白白胖胖的花生就露出来了,细小的“脐带”缠在花生藤的根部上,花生壳上带着一层泥土,像是含着一份羞涩。夜晚,花生藤连着花生铺满了院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父亲告诉我,花生放久了要生虫,所以收成好的时候可以将它晒干了榨油吃。我咀嚼着新鲜的花生豆,泥土的味道,父爱的味道,交融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主要介绍了   、猴子观海、    

    这四种奇石,而略写了其他奇石,详略得当。

    4.这篇短文和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多项选择)

    A.作者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比喻的手法写。

    B.都采用的结构来写。

    C.都在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都能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 16、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给女儿的一封信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 )浪费了时间,( )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就会有新的收获,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在第②小节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展览室”是指:_______________;“种子”又是指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化用了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写出孔子的两句原话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思”也即朱熹所说的“三到”中的_______

    【4】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带问号,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小节中,作者提到了哪两种读书方法?请结合短文和实际对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爸爸希望女儿怎样的读书? 读了此文你觉得自己以前的读书方式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我的母亲(节选)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像这盘肉象征着看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1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从令人吃惊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

    2母亲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文段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多项选择)

    勤劳(   ) 坚强( )   勤俭节约( )

    懒惰(   ) 慈爱(   ) 小气吝啬( )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摔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我贴紧爸爸不再结实的后背,还是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皇帝的悲哀》是在我家极端困难时,爸爸省下坐汽车的钱给我买的。( )

    (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因为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因此买回家就被“我们”珍藏起来,谁也没有动过它。( )

    (3)爸爸省吃俭用买书,就是想让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

    【3】短文几次提到“薄薄的童话集”这样写的好处是(          

    A.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书的珍贵。

    B.突出书的内容不多。

    C.突出爸爸给我买书的不易。

    【4】全文围绕爸爸的美好心愿写了三件事,请把另外两件事写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给我“念”童话集,让我懂得读书的乐趣。

    (3)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结合自己的体验,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将相和》片段,回答问题。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

    【3】“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明园中,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将这句话写得更具体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好像似乎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段话描写自己“兴高采烈”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具体描述几个事例的表现来突出情景特点。

    六月一日,校园真热闹。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写出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把事物比作人来描写情景。

    清晨,无数雪花在空中飘扬,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兰是个现代化的国家。荷兰显得非常安静。(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习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话题一: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歌。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刻,如印刻一般,永远烙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请以“忘不了 ”为题,写记忆深处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或一个时刻,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话题二:如果有机会,你想去什么地方探险?展开想象写一写,注意写出可能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以及心情的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