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权吕蒙曰  ____

    A.叫作  B.说  C.对……说

    (2)蒙以军中多务  ____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3)往事耳  ____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4)孰孤  ____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5)蒙始就学  ____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6)鲁肃过寻阳  ____

    A.经过    B.到,等到  C.离开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已宣布取缔两个本土极端组织。

    B.父亲是个怀旧的人,家里的电器每每坏了,稍加修葺,又用上几年。

    C.鲁智深听说镇关西强抢民女,顿时怒目圆睁,气冲斗牛

    D.生命是一种缘,你不曾期待的灿烂反而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 3、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对朋友说的一段话,选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②同时,还要请你发挥同学积极投稿。③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④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

    A.①

    B.②

    C.③

    D.④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四川、福建等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拓宽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本次重点帮扶的对象。

    B.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她创作的《洗澡》《我们仨》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C.四川首届蔬菜品尝会4月在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举行,大会围绕“绿色江阳、蔬式生活”为主题,让与会者都尽情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D.5月下旬,发生在广州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8名游客死亡。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

  • 5、下面句中虚词“而”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A.①与②相同 B.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④相同 D.②与④相同

  •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庆祝大会。

    B.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C.鲁智深听说镇关西强占民女,顿时怒目圆睁,气冲斗牛

    D.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科学也好,文学也好,心不在焉地往下看。

  •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其作品《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欧阳修,字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B.见往事        往事:指历史

    C.当涉猎       但:但是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知晓事

    【2】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翻译: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C.肃遂拜蒙母                           翻译:鲁肃于是告别吕蒙的母亲。

    D.及鲁肃过寻阳                       翻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

    【3】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吕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了结果,而省略了吕蒙如何学习的过程。

    B.吕蒙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大惊”是鲁肃吃惊的表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发出的情不自禁的赞叹。这从正面反映出吕蒙学习效果显著。

    C.吕蒙的变化给了我们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启示。

    D.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现了鲁肃的敬才和爱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____________》)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郭茂倩《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⑦《木兰诗》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战地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   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③父亲独自去了赛场。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④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⑤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⑥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⑦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⑧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⑨中场休息,儿子走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的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两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把下面表格的内容填写完整。

    时间

    父亲

    儿子

    儿子9岁

    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儿子16岁

    想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儿子上大学

    邀请父亲一起去看球

    儿子工作了

    约儿子一起去看球

    答应一起去看球

    父亲坐上了轮椅

    想带坐轮椅的父亲一起去看球

     

     

     

    2第③段中,父亲为什么大嚷“我输了”?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任选1题回答)

    (1)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2)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4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 11、阅读《手掌里的清凉》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

    哥哥行动

    哥握弟手

    ______

    感受清凉

    ______

     

     

    3按要求品析语言。

    (1)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品味加点词语)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生活的姿态,惜时好学才是;驻足等待不是生活的姿态,昂扬前进才是;消极逃避不是生活的姿态,勇于担当才是……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生活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半命题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很多,必定收藏了很多;如果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快乐;如果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美满;如果美满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感动……

    请以“把________定格在心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②叙事具体,感情真挚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