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亳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 2、辨字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名话连起来。

    (1)这些红花开得密。那些褐色的枝条看不出来了。

     

    (2)这些景色给人感觉一年快完了。这些景象给人的感觉是一年的全盛时期刚刚开始。

     

     

  • 4、知识梳理

    课文《故宫博物院》中四个材料分别介绍了:

    材料一——详尽介绍故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讲述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材料三——截取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部分内容。

    材料四——呈现了故宫博物院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过四则材料,向我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一则材料沿着故宫的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详细介绍故宫主体建筑,第二则材料讲了有关太和门的故事,第三则材料介绍故宫博物院游览须知,第四则材料以平面示意图的形式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故宫博物院的全貌。

  • 5、看拼音,写词语。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在诗歌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千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把连绵不断的_____比作_____,把高大险峻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精神。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

    A.轻易,随随便便。

    B.平常,寻常。

    C.无端,平白无故地。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颜色。

    B.体面,面子。

    C.脸上的表情。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注:①题目居中写,上下阕之间空两格。②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③书写要正确,养成自我检视习惯。

    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西江月”是词牌,“_________”是词题。从“__________”等词句,可以知道,写的是乡村夏夜美景。

    3词中,“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4如果《宿建德江》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________”字来表示,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________”字。

  •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周日的清晨,山风徐徐。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客才拿出来,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无一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文中形容作者吃橘子时又猛又急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形象地写出了橘子花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同时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橘子花比作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4】结合全文,写写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使用比喻手法写出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从第3、4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成熟后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 10、阅读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A)的人像一本散文集,(B)的人是一本抒情诗,(C)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D)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入目______ ______万年_______ 粗制______

    【2】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什么?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_

    【3】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哪句?用“ ”画出来。

    【4】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自然段给我们的暗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精美又富有内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风筝(节选)

    鲁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注释:①他:现在写作“它”。②发见:现在写作“发现”。③胡蝶:现在写作“蝴蝶”。④偶而:现在写作“偶尔”。

    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与“苦心孤诣”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   )

    A.囫囵吞枣 B.费劲心机 C.苦口婆心

    3读最后一句话,“我”的心为什么很重很重的堕下去?(   )

    A.“我”为自己当年毁掉弟弟的风筝而自责。

    B.看到弟弟惊慌失措的样子,“我”认为自己做错了。

    C.弟弟爱玩风筝没出息,“我”为弟弟前途担心。

    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赞同这种说法吗?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助阅读链接,联系上面两篇选文,你认识了怎样的鲁迅?

    阅读链接

    《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及其昏乱,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也在迫害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很艰苦。

    他(鲁迅)从不向读者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了。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我把苹果递给了司令员。司令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送来苹果→传苹果→( )( )→感动落泪

    【3】文章中画“ ”的句子是对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小李准备吃苹果时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画“﹏﹏﹏”的句子写了战士们舍不得吃苹果,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非常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 动听)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胡说 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耻 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1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2“____”标出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鲁迅先生记得牢   B. 伯父批评读书马虎

    4试着想一想,在经历过这件事以后,会怎样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山中访友(节选)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 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 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

    深深的峡谷   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   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仔细读读画横线的句子,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对秦王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  我把璧交给他。(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 20、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下列汉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注意围绕中心思想,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

                             

    我选的字是____________   我写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