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可克达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唐·刘禹锡《秋词》

    (2)撩乱边愁听不尽,____________。唐·王昌龄《从军行》

    (3)____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4)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 2、课文理解

    1.《花之歌》作者是________(国)诗人、小说家________,主要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等。

    2.这首散文诗以________的口吻,讲述了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的态度和________的精神。

  • 3、按规定的意思写词。  

    举:①提出________   ②推选______  ③全_______ ④上托________

    疾:①疾病_____ ②痛苦_______ ③痛恨_______ ④速度快_______

  • 4、填空。

    (1)人们常用_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

    (2)中国是诗的国度,读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似乎看到了江南的明媚春光;读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似乎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而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3)鲁迅原名___________,被誉为“民族魂”。他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积累与运用。

    (1)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世间有几人爱吃苦药,乐意听忠言呢?

    (2)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他相处久了,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了。

    (3)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都是禁锢不了的,他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正如宋代诗人叶绍翁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近几场球赛我都以失败告终,妈妈担心我泄气,我以清代诗人郑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越挫越勇的决心。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

    【2】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品读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写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乡村月夜的宁静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   B. 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   D. 旧时/茅店社/林边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下面描述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了,天边闪现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

    B. 山间变得昏暗,暴风雨突然到来了。

    C. 词人知道阵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

    D. 原来记忆中的一间破旧的茅店小屋和一座古老的小桥,一直没有看到。

    3下列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借此隐寓了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满情绪。

    C.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D.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

    4下列诗句中与本词下片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8、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现代文阅读。

    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神秘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各个湖,满怀(     )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     )。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至于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愿望   希望   盼望   期望   失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神秘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

    枉费心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_______

    (2)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_______

    【4】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我国古代科学家曾多次探索过无底洞,所以证实,地球上这个“无底洞”是确实存在的。(  )

    (2)地球上是真实存在“无底洞”的,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  )

    (3)美国曾派出两支考察队分别对“无底洞”的出口进行了不同的试验,但都一无所获。(  )

    【5】短文以“神秘的‘无底洞’”为题,你认为这个“无底洞”的“神秘”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说:“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也一定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请开动你的脑筋,结合你的体验,大胆想象,写下你的探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门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1】“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战士们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战士们__________的精神。

    【3】“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九江人民,你想对子弟兵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题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节选

    米兰回到学校,直奔自己班教室。

    教室在五楼。跑到五楼,米兰放轻了脚步,身子贴着墙,移到教室的窗下。踮起脚向里面一看,教室里果然有人――那四个坏小子背对着米兰,团  地围着鱼缸,不知道在干什么。

    难道真的是他们干的?

    教室的门是虚掩着的,米兰轻轻地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他们的后面。

    你们在干什么?

    ……老师……”

    四个人都转过头来,都有些惊慌失措。

    豆芽儿反应  反映)最快,向米兰讨好地笑:米老师,我们在看鱼。

    米兰不动声色是不是在看那条死了的鱼

    不是兔巴哥老老实实回答道我们在看活鱼

    米兰还是不动声色:看活鱼?

    米老鼠一脸的悲哀:这些鱼好伤心哦,我们在看鱼流眼泪。

    看鱼流眼泪?米兰凑近  走近)鱼缸,我也来看看。

    肥猫说:你看不见的,眼泪都流到水里去了。

    那你们怎么知道鱼在流眼泪?

    豆芽儿说:我们在心里感觉到的。

    米兰心中突然涌起 泛起)一阵感动。刚才这番鱼流眼泪的对话,多么的富有诗意啊!就在这一刹那,米兰几乎消除了对他们的所有怀疑。

    1这段选文节选自《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   这篇故事,书中米兰老师把人性关怀放在第一位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予家长和老师以深刻的启迪。比如她怎么处理两个班孩子的打架事件的?

    2给选文中第9、10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分

    3在文中的( )内用“√”选择合适的词语。

    4选文中那四个坏小子指的是       等。

    5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鱼真的会流眼泪吗?从四个坏小子的表情和言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米兰老师心中的感动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米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形象?可以自己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给颜黎民的信》,按要求作答。

    给颜黎民的信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糊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我的门外却有w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良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吗?如果有,能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个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还有,我看你是看了《妇女生活》里的一篇《关于小孩子》的,是不是?

    就这样的结束罢。

    祝你们好!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鲁迅知道“颜黎民”是假名的根据是什么?(     )

    A.名字就不像真的。

    B.写错名字后涂改了。

    C.看了《妇女生活》。

    D.看了(关于小孩子》

    【2】鲁迅先生认为古人看见月缺花残就黯然泪下的原因是什么?(     )

    A.古人的感情特别丰富。

    B.古时的人都是糊涂虫

    C.古人不明白自然现象

    D.古时的人专看文学书。

    【3】“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中的“蜜”指什么?(     )

    A.蜜蜂酿的蜂蜜

    B.花中藏的花蜜

    C.书中的好故事

    D.读书后的收获。

    【4】下列与“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吗?”这句话意思相同是哪一项?(     )

    A.我们没有说不能告人的话。

    B.我们不得不说不能告人的话

    C.我们说了些不能告人的话

    D.我们非说不能告人的话不可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哪-项?(       )

    A.颜黎民先写了信给鲁迅

    B.颜黎民专爱看鲁迅的书

    C.鲁迅不喜欢上海的桃花

    D.鲁迅希望青年重视科学

    【6】鲁迅在信中对颜黎民读书提了哪三点建议?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的家长同意你看电视或电影吗?如果不同意,你能用本文中提到的信息并结合生实际说服家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留着爱的位置

    去朋友家玩,见到了他的女儿,一个六岁的女孩,小圆脸红扑扑的,笑盈满面,活像一个精灵。只是她那大大的眼睛里却眼神滞散,她叫贝贝,是一个盲童。

    就在闲聊的片刻,我们的烟抽完了,朋友便叫贝贝到小区门口的小店去买。我说还是我去吧,朋友却说不用,硬把我按在座位上说:“贝贝已经很熟悉小区的路了,她可以买到的。”

    贝贝摸索着出去了,只是我依旧困惑,再问道:“我去不是更方便吗?”

    朋友却“诡秘”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包烟来,说道:“你以为我真没烟哪?其实是故意让她帮忙买烟的。因为即使帮我们买这么一点点小的东西,她也能感觉到自己被我们需要着,而不是个累赘。我常让她去买东西,给她留一个爱的位置让她爱我们,她才会感到幸福。”

    听罢,我心中震撼,为这个父亲给女儿细心留着的爱的位置。直到回家的路上,我才终于允许自己的泪水如泉般涌出,(怎么都冲不淡那份感动)。

    回到家,父亲正要出去.他依然如故,从衣架上取下大衣套在身上,提起公文包,就要匆忙出门。

    我一把拉住父亲,说:“外头冷着呢,你把扣子扣上吧。”

    父亲连忙闪身,挡住我的手,宛如我的那位朋友一般诡秘一笑:“一出门,你妈就会给我扣上的,让她扣吧。”

    说着,父亲大步迈了出去。刚走到院子里,母亲果然像我一样拉住父亲,一边亲切地责骂,一边帮父亲扣好大衣的扣子.父亲憨厚地笑着,像个粗心的孩子.我和他远远地相视而笑。

    母亲凝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如初嫁的女子般脸上泛着红晕,我知道那是一种幸福的颜色。

    我的泪轻轻地涌了出来,感动地想,爱的本身就是一种互相的给予,在给对方爱的时候,别忘了给他留一个爱的位置,让他好好地爱你。

    【1】文章标题“留着爱的位置”的含义是(             

    A.爱是奉献,不要希望得到回报

    B.把别人放在心上,好好地爱他

    C.给所爱的人表达爱的机会,让他幸福

    D.我们要关爱对方,这样生活才美好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闲聊_________________

    累赘____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加点的“故”在文中是指(          

    A.父亲提起公文包,就要匆忙出门。

    B.父亲不扣衣服扣子就要出门。

    C.“我”回到家, 父亲就要出去。

    D.父亲从衣架上取下大衣来穿。

    【4】第4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的“诡秘一笑”,分别写出了“朋友”和“父亲”怎样的心理?

    朋友: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第10自然段中的“那是一种幸福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老人与海鸥(片段)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 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片段中连续用两个字描写海鸥,这样用词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两句话写出你阅读片段后的真实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 16、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许多士兵尊称她为提灯女神”。(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难忘的拔河比赛、运动会、合唱比赛、趣味游戏……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会有许多难忘的场面,请你选择一次活动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提示:1.写清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2.写活动场面时, 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等。3.把活动中的体会写出来。4.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