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浪淘风簸自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
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________ 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_____)
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______)
3.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_______)
3、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补充完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shāo wēi xuán yá tái xiǎn kānɡ kǎi
( ) ( ) ( ) ( )
páo xiào dǐ yù línɡ lì ɡē da
( ) ( ) ( ) ( )
5、补充词语并完成相关习题。
行云( ) 全神( ) 呆头( )
笔走( ) 热血( ) 自作( )
画线的词语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请你写一个它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再运用具体情景描述它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雨知时节 ( )
A. hǎo B. hào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重锦官城( )
A. chóng B. zhòng
【3】解释下列字词。
乃: 发生:
潜: 润物:
【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第一句写了 ,后面三句集中写
【5】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延伸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似 江海汇合之处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________)
(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________)
(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________)
【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
8、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优美的景色,“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干净、清幽,“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3】诗的后两句中,“________”运用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4】诗的后两句是对偶句:“一水”对“________”,“护田”对“排闼”,“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庭院的景致,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人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是对主人的赞叹,也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C.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D.诗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9、阅读练习。
小事才重要
吃饭了,我们打开电视,一个频道正在播放海鲜制作节目。
一个妇女正在为顾客表演凉拌生蟹。她先把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活蟹剁成小块,盛(shèng chéng)在大碗里,浇上海鲜酱油、米酒,再辅以芝麻、辣酱之类调料,然后直接下手在碗里翻腾着搅拌,最后用手抓起一小块,喂进顾客的嘴里。
我问旁边的韩国女孩雪子,生蟹为什么一定要下手去拌。雪子说,韩国的凉拌菜一般都讲究直接用手拌。韩国人认为手指本身有味道、有温度,不同的手拌出来的菜有不同的味道。切生鱼时,多由男性来切,因为生鱼对温度很(敏捷 敏感),过热就会失去鲜味,而男性的手温是低于女性的。
“那么,戴上薄手套不是更好吗?又卫生又隔温。”我问雪子。她说戴上手套的手,感觉是麻木的,切时心里没底,切出的鱼片肯定不(均匀 匀称)。这样想来,韩国的凉拌菜其实是融入了皮肤的暖意。一只手究竟有多么独特的气味可为菜肴增色,暂且放在一边不说,但是这种讲究的本身便是一种浪漫的文化。
饭后,雪子不小心把剩菜倒进了可回收的垃圾桶。这下可麻烦了,她干(gān gàn)脆把那只垃圾桶扣个底朝天,再从倒出的垃圾里一点儿一点儿往外拣剩菜。我知道,韩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推广垃圾分类成功的国家之一。
也许正因为都是小事,所以才重要。
【1】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短文讲了哪几件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国人为什么切生鱼时多由男性切而且不戴手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两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了说:“他爹娘走了五年了,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 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洛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没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竞成了嚎啕大哭。
⑾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⑿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 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
⒀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短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______→_______,他获得父母的温暖,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揣摩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zhuān( )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jiǎo( )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1】根据拼音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zhuān______ jiǎo______
【2】选文中第1自然段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内容,抄写下来。这一段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个自然段。作者分别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任选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表达真情实感。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围绕“带蘑菇”,文中的人物做了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对于本文第⑩、⑪自然段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⑩自然段通过对青海大汉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他的热心助人。
B.第⑪自然段中人们“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是因为被青海大汉的行为感动了。
C.这两段话通过点面描写来展现众人对“我”的帮助。
【3】结合自己的阅读发现和感受,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13、炮仗花的春天
①行走在校园里,因昨晚的这场“随风潜入夜”的“喜雨”,让我惊喜地发现,春天真的来了。
②校园的炮仗花,似乎一夜之间,“呼啦啦”地全都开了。一朵朵,一串串,铺陈蔓延开来。黄澄澄的一大簇,直艳到人们心里面。炮仗花橘色的花朵,簇拥成一大串,轰轰烈烈燃烧开来。小蛇似的藤蔓在藤架子缠绕攀援,在高处挂出一片花墙。炮仗花连绵不绝地倾泻下来,如童话世界的花海。放眼望去,满眼是暖暖的色调,满眼是繁花盛开的世界。淡淡的花香也引来蜂拥蝶舞,让这宁静的校园,有了春天的热闹。
③校园里,多是常绿树木,香樟树、芒果树、阔叶榕树,都只是清一色的绿色。它们历经一个寒冷寂静的冬天,显得有些沉闷单调。只有炮仗花,开在冬天,明艳在春季。这不,此刻,整个校园,就是它的世界。朵朵艳丽,簇簇明艳,开得特别欢快,特别自在,特别张扬。在这个还有些寒凉的春天,万物还有些沉寂,炮仗花却有了一点与众不同且肆意昂扬的味道。是花就应该灿然开放,没有犹豫,不曾迟疑,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盛开着。
④曾经,炮仗花的藤蔓被我忽视。去年九月份,刚到这个校区,灰褐色的炮仗花藤,缠缠绕绕在花架上,无精打采,毫不起眼。秋天的世界显得低沉而寂窦,有如我那时的心情。过去的一年,周遭的一切让人感到乏味,工作、身体遭遇不顺,生命就如这秋天的藤蔓。我想跳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可生命前进的脚步不能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望着这枯黄的藤蔓,我的心,也如它一样没有半点儿活力。
⑤渐渐地,冬天来了。万物也进入休整期,积蓄力量,期待来年春天勃发生长。路过炮仗花藤架,我惊喜地发现,炮仗花开了。一朵,一簇,一挂,不多,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盛放。那橙红的花朵,花冠若罄(qìng)钟,花蕾似锦囊,花丝如点绛,如炮仗般,簇拥在一起。一簇簇的花朵又有序地串成一串,累累下垂,如一挂待燃的喜庆鞭炮。难怪人们给它起了如此形象的名字。我的耳边,也似有鞭炮声响起,一声惊雷,唤醒沉睡的人。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⑥春天,在一场春雨的洗礼后。此刻的炮仗花,已不是冬日时稀稀落落地盛开。它们已迫不及待地,要展现自己的全部美丽。十几米长的花架,爬满艳艳的炮仗花。花架两旁,垂下一米多的花墙,鲜花烂漫,蜜蜂飞舞。香樟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在这个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春天是如此的热烈。
⑦同事说,这些炮仗花花苗,当年是她带到学校,校长种上去的。她说,与其说她见证了花的经历,不如说花见证了她的成长。是啊,多美妙的经历啊。种下花苗,收获成长。人不一定要成功,但一定要成长。迈过去,新的一年又来了。愿新的未来,如炮仗花一样,璀璨盛放,红红火火。
(刊载于《潮州日报》2023.2.28李少英有改动)
【1】阅读本文,请按照季节转换,提取关键词梳理“炮仗花”的生长过程。
秋天 | 冬天 | 来年春天 |
( ) | ( ) | ③( ) |
【2】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将炮仗花与校园里的其他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其好处是突出强调炮仗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校园里的炮仗花,其中没有提及的是( )
A.品种
B.颜色
C.形态
D.气味
【4】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部分的观察顺序是( )
A.从点到面
B.从上到下
C.从远到近
D.从左到右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④自然段“周遭”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名,姓周名遭
B.指绕着的一圈
C.周边的事物
D.遭遇
【6】第⑤自然中,冬天盛开的炮仗花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么样的思考?( )
A.一朵,一簇,一挂,不多,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盛放。
B.那橙红的花朵,花冠若罄钟,花蕾似锦囊,花丝如点绛,如炮仗般,簇拥在一起。
C.一簇簇的花朵又有序地串成一串,累累下垂,如一挂待燃的喜庆鞭炮。
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7】第⑥自然中运用了( )手法,写炮仗花在春天热烈开放的样子。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C.动静结合
D.借物喻人
【8】如果让你将此文推荐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最适合推荐给哪一类人?( )
A.骄傲自满
B.吃苦耐劳
C.慷慨大方
D.正经历困难
【9】请联系生活实际,用两三句话写一写你将此文推荐给身边同学阅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重 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 》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 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 》和安恩的长篇小说《 》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1】用“/”画去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
【2】根据课文在横线上把句子的内容填写完整。
【3】“她们的路走对了!”中的“她们的路”是指________。
【4】片段中的“小草”指__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____。
【5】她们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哪些语句说明她们已经成为“大树”?请用“ ”画出。
【6】对画线句中两个“硬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硬是”突出了三姐妹们付出的艰辛努力
B. 两个“硬是”表明了三姐妹们满腹经纶,非常有文学才华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改为陈述句)
2.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改为“把”字句)
3.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改为反问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③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④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17、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我要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筑青藏铁路困难很多。我国成功修筑了青藏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很狡猾。狐狸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我们身边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羊、小鸡等。如果有一天,它们聚到了一起,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