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稻浪的翻滚,谷粒的沉实,稻香的弥曼,色彩的金黄,都是她特别留心的细节。
B.“求实存真”四个大字也同时镌刻在了董保存的心上。他醒悟到,长征中的真实细节,还有许多未被挖掘出来。
C.创造与毁灭、新生与死亡,一条浩荡大河,将这个单纯的哲学命题演译了千年。
D.水面倒映着的,是一张枯槁的面孔,额骨高凸,皮肤松驰,眼眶深陷,眼里没有一丝光彩,只有呆滞、笨拙和麻木。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篇小说,如果在情节上不能做到抑扬顿挫,就不足以吸引读者。
B. 他作为班长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会在一旁任劳任怨。
C. 李老师一进教师就发现气氛不对,同学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什么。
D. 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biān) 农谚(yán)
B. 簌簌(shù) 萌发(méng) 芳菲(fěi) 销声匿迹(nì)
C. 衰草(shuāi) 草长莺飞(yīng) 窥见(kuī) 纬度(wěi)
D. 风雪载途(zhài) 侵害(qīn) 逆温(yì) 数据(shù)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和《仿徨》。
B.阿西莫夫,俄罗斯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到永州,常探山访水,排解心中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__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北冥有鱼》中,从广度和高度写大鹏起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思古人之幽情。听杜甫,身居漏茅舍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听苏轼,被贬仍呐喊“西北望。射天狼”,心念国防。(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7、名著阅读。
⑴《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_____________的爱。
⑵吴敬梓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是长篇________小说。他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仕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8、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②就读王维吧———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留一口气活下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的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的顿悟、启发,不然,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一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⑪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⑫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⑬王维只活了61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⑭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
【3】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
王维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中悟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真谛;___从“___________”的________……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4】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副中国水墨画”还原到第_____段句首。
【5】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填写下列表格。
诗 句 | 诗篇的意境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①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闲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② |
【6】根据你的理解。归纳本文的写作线索,给本文另外命一个题目。
【7】积累链接:除本文文中出现的王维诗歌名句外,你还积累了他的哪些名句?请写出一联。
9、作文
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
面对感动,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4)卷面整洁,字迹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