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完成填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划线的句子采用什么修辞( ),好处是( )。
(2)仿写句子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时,便从( )过去。
(3)划出时间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什么?
2、根据你的习作思路,完成下面的思路图。
3、“却” 应查大写字母(______),它的读音是(______)。“却”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后退;②推辞,拒绝;③去,掉;④表示转折。“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却”应选第(_____)种解释,“好意难却”中的“却”应选第(_____)种解释。
4、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2)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常可以借诗表达志向,当我们怀着远大抱负而得不到重用时,可以借李贺 《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慰藉自己;当我们陷困境,面临严酷考验时,可以用于谦《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自己。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5、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
(2)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___________
(3)_________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4)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__________
6、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枣树
我家院子里有棵高大的枣树,它有一个粗壮的主干,树皮是褐色的,虽然看上去它很粗糙,我却喜爱它。‖
春天,光秃秃的树枝上长满了黄绿色的小花。花瓣很小,几朵花开在一起,和叶子紧紧相连,就像一簇很小很小的绿色绒球,是那么不引人注目,如果不仔细看,几乎找不到它。
枣树的叶子和花朵,不像其他树木那样引人注目,它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枣花用芳香吸引着成群的蜜蜂,把自己的花粉无偿地献给人们,制成高级补品──枣花蜜。
秋天,枣树结满果实,一颗颗小枣点缀在绿叶之间,微风吹来,向人们点头致意。红枣营养价值极高,补气养血,还可以当作药材。‖
我喜爱枣树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要像枣树那样,做一个对人们有用的人。
【1】文中已经用“‖”分好了段,你能概括一下段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二自然段中,用横线划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四自然段中,用波浪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记叙________了,赞美了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
10、比较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凡卡(节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童年(节选)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 ,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________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高得出奇,震耳欲聋的。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________ , 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两篇节选的小说描写的都是俄罗斯底层孩子的童年生活。《凡卡》的作者__________与法国的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A.欧·亨利 B.高尔基 C.莫泊桑 D.马克·吐温
【2】节选的小说写的是两个不同少年,却有着相似的童年,请你细细阅读选段,用阅读思维图,概括他们的苦难童年的生活细节,完成内容的梳理。
不一样的少年,不一样的苦难
(1)凡卡流落在城市鞋铺的遭遇____________、被伙计捉弄 、_______、_______
(2)“我”寄住外祖父家的境遇、父亲死后寄人篱下,母亲忍气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细读两个小说片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凡卡》中的“我”是作者虚构的人物;《童年》是自传体小说,小说里的“我”其实就是高尔基。______
(2)两个片段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不同是:凡卡用书信的形式自述悲惨的生活,而《童年》却多以旁观者叙述的口吻,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出外祖父一家充满仇恨的家庭生活现状。____
(3)《凡卡》一文中的鞋铺老板和《童年》这个选段中的外祖父非常相似,都一样残暴,不近人情。_____
(4)“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读这句时,为读出凡卡内心的委屈痛苦,语速要快点,语调要激昂一点。_______
(5)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节选的这段话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_______
【4】《童年》第三自然段丢失了不少人物神情举止的细节刻画,依文义顺序是_________
①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②附身向前 ③背冲着大家 ④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5】《童年》节选的第三自然段中没有这些细节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那一扇门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1】文中划波浪线的a、b、c三句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示少年心理变化,请你选用4个字的词语分别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例如,升学、事业、爱情等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遭遇到一些挫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可实现的,在实现目标个愿望的过程中每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不过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馁、不退缩;有的遭遇挫折不能自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挫折,会使你走向成熟。这是因为通过挫折,会使你看清天不都是蓝的,云不都是白的;会使你发现患难之时见真情......
生活中,成功与挫折并在。要心存希望,便不能拒绝挫折。这就像我们既然接受了生,便不能回避生命尽头的死一样。因此,人不能因为迟早要死便丧失生的勇气,也不能因为有挫折而放弃对希望的追求。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避免或减少挫折;才能勇敢地闯过生活一个又一个挫折。为了生活,为了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应该心平气静地随时容纳挫折。因为,挫折也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1)给文章加一个题目,并用文中的话语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说:"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并不都是坏事。",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举出两个"直面挫折"的例子或名句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丹柯领着他们。大家跟着他走——他们相信他。这条路是很难走的!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走一步都碰到泥沼张开那些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想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
每前进一步都要流很多的汗和血。他们走了很久……树林越来越密,气力越来越小!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来,说他年轻没有经验,不知道把他们领到哪儿去了。但丹柯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快乐而安详地走着。
【1】丹柯他们前进的道路十分艰难,充满危险,都有哪些?请具体分析。
。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
【3】在十分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族人有什么表现?丹柯又有怎样的表现?
。
14、现代文阅读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突遇暴雪→① →发现黑点→② →发现村庄
心理:③ →焦急万分→④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4)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
(5)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6)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连成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百花园。
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要求:1.要说自己的心里话。2.中心明确,条理清晰3.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