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是读后感写法方面的一项是( )
A.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阐述。
B.直接摘抄原文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的感想。
C.联系自己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D.引用原文中的语句或相关的名言谈自己的感受。
2、下面关于标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修”的音节是“xiu”,声调应标在“i”上。
B.在“ü”上面标调时,“ü”头上的两点要去掉。
C.汉字读轻声时不用标上声调。
D.“瘦”的音节是“shou”,声调应标在“u”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考个好中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B.新罗区“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了进一步提升。
C.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为了避免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
4、形近字组词
寇_______遭_______ 键_______ 僻_______ 茵________
冠______糟_______ 健_______ 劈_______ 菌_________
5、识字表写拼音。
吾_________ 弗_________ 夫_________
6、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身上有白点,他(______)白刷不要钱。
2.(______)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______)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
3.(_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______)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4.他(______)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______)如同升天一般美。
5.(______)怎么拥挤,船夫(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6.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7、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楚人夸耀自己的盾:“吾盾之坚,( )。”又夸耀自己的矛:“吾矛之利,( )。”…… 夫不可陷之盾与( ),不可( )。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四十( )。”
8、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jì 妒_______ _______然 药_______ ________续
liàn 锻_______ 眷_______ 白_______ 项________
chéng ______认 _______市 _______实 ________澈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是邮递员老张的儿子。老张不小心把腿摔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小张就替爸爸来送报纸了。
②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准能听到一阵轻捷的脚步声。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
③我与小张闲聊过,得知他每天穿街过巷,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得上下近万级台阶。为了把报纸按时送到,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我曾开玩笑似的跟他说:“你这可真算是闻鸡起舞呀!”小张也爽朗地笑着说:“就算是吧!”
④看着这个送报的少年,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和小张一样大,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自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更过分了,几乎每天都是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的屏幕……我说:“你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惜大好时光!你看看那送报的小张……”
⑤儿子却不屑地说:“您这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考上大学了,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儿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的回答仍然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⑥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小张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了,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⑦我急忙安慰他,赶快接过他手里的报纸。他笑笑说:“今天我是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他说:“我被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⑧我惊讶了,心里真为小张高兴!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我也笑着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以后就不用闻鸡起舞了。”小张却摇摇头说:“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更要闻鸡起舞了!”
⑨听了他的话,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又补充道:“我爸爸的腿伤刚刚好,行动可能会慢一点儿,以后送报迟到了,您多包涵!”
⑩他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我为这个送报的少年竖起大拇指,我也要为你鞠上一躬,你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少年。
⑪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_________。小张每天要为________,可是给“我”送报纸从不迟到。一天,下着大雨,他送报晚了,原来________。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我”送报纸,因为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外貌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语言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少年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1)“我”,说的“不用闻鸡起舞”,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少年说的“更要闻鸡起舞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送报的小张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并结合短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④自然段,对“我”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10、类文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调,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读一读。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
【3】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4】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忘了写内容。”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 ) ,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 ),(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惊恐万状
B.势不可当
C.汹涌湍急
【2】面对猝不及防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怎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对最后一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哈尔威船长在情急之中忘记了自己,表现了他在灾难来临之时的大无畏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C.天黑、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12、阅读检阅台
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 (惯 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每到新年,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在下面打上“√”。
【2】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摇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鸟和护林老人
树林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林中盖了一座小木屋,住下了。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呵!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棵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
老人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他要走了。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
林中小屋没有升起炊烟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黯淡的一天呵。
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争论——( ) 阻拦——( )
激烈——( ) 掩盖——(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惊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句中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老人是怎样取得鸟儿们的信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出。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杨》一文表面上写 ( ),实际上是写 ( ),作者借白杨树的精神 来比喻边疆建设者( ) ,借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比喻 ( )。这是( )的写法。
15、语段阅读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描写的。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空中的白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谐音小故事
清代的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饮酒。席间,和珅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珅是在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是狗。”想讨好和珅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到:“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是有区别的,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吃屎。”搞得和珅与御史狼狈不堪。
【1】找出短文中的谐音。
“_______”与“_______”谐音,“______”与“______”谐音,“_______”与“_______”谐音。
【2】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__________
(2)不慌不忙,沉着镇定。__________
(3)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__________
【3】和珅和御史用谐音攻击纪晓岚,没想到纪晓岚也用谐音回击他们,这使我们想起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谐音小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部。“漫”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溢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漫”字应选____
【2】诸葛亮料定曹操一定不敢出兵,是因为( )
A.曹操的兵力少,而东吴和蜀汉联手,兵力非常多。
B.曹操生性胆小怕事,面对诸葛亮他心里充满畏惧。
C.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而且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3】片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这也暗示诸葛亮借箭能够成功。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5】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划线句中的“您”指( ),变成转述句“您”可以改成( )。
19、(一)非连续性文本(7分)
最近小明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开展简单的研究,他找到了下面这本书,请你和他一起找找有用的信息。
版权页:
目录页:
书本内容:
【1】通过阅读版权页,我了解到这本书书名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出版社是________________。(3分)
【2】小明想了解“书法”,通过阅读书的目录,他应该去“_____________”寻找相关内容。(1分)
【3】小明通过阅读作者对欧阳询的介绍,了解欧阳询书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欣赏法帖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欧阳询书法的魅力。(3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人们保护环境。 ②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2、按要求写句子。
例如:
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23、习作训练。
你喜欢探险吗?探险意味着到无人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今天我们就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想象的,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