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①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此诗是作者求取功名无门,困居于灞上所作。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灞原上空风雨初定、大雁频飞的秋景图。
B.颔联中“落叶”“寒灯”等词语反映了客居之人内心的凄苦。
C.颈联表达了作者对在寂静“空园”中有“野僧邻”的高兴之情。
D.尾联写了作者寄居此地多时,表达了无法“致此身”的苦闷。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 以刀劈狼首
B.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
C.俟其欣悦 亲旧知其如此
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和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太阳”表现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B.《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而最终堕落,导致他悲剧的原因有很多,如兵痞的掠夺、孙侦探的敲诈、虎妞的引诱骗婚等,最终小福子的自尽,让祥子仅存的理智和道德支柱崩溃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但保尔都凭借他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逆境,即使是最严重的一次,紧张的肃反工作令保尔积劳成疾不得不回家休养,他也坚持文学创作,继续战斗。
D.《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各人上梁山的原因不尽相同,有自愿上梁山的,比如李逵;有官逼民反上梁山的,比如林冲;有被设计上梁山的,如卢俊义;有战败投降上梁山的,比如呼延灼。
5、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注: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⑵ 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
⑶ 庶竭驽钝(__________) ⑷ 旁人皆为之感怆(__________)
⑸ 诚如尊命(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出师表》分析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出身,追忆往事,并反复提及“先帝”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乙文中“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还没有能够帮助后主完成大业即死去。
C. 甲文中表现诸葛亮愿意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乙文中“后主”面对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慨、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让诸葛亮伤心落泪。
D. 成语“三顾茅庐”从甲文中演化而来;成语“乐不思蜀”是从乙文中演化而来的。
6、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②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③,疏雨过中条④。
树色随关迥⑤,河声入海遥。
帝乡⑥明日到,犹自梦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潼关:关隘名,在今陕西潼关境内。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长亭:古时驿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休息。③太华,陕西的华山;④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⑤迥:远⑥帝乡:帝都,长安。⑦梦:向往。
A. 首联,“红叶晚萧萧”,用景物描写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达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
B. 颔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C. 中间四句诗人连续写景,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出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安排得如巨鳌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D. “犹自梦渔樵”,含蓄地表达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表达了诗人不专意于功名的高洁情操。
7、电影《少年的你》持续热映,在全社会引发了对于校园欺凌的热烈讨论。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你所知道的校园欺凌现象有哪些?请列举出两例。
【2】你所在的班级为响应学校号召,开展“杜绝校园欺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3】小亮在与班级同学发生矛盾后,感到委屈,准备找高年级的同学帮忙“理论”。作为班长的你,如何劝阻?
8、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8)灾情十万火急,党中央一声令下,武警官兵“ , ”,迅速集结,赶赴灾区。(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1】选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2】奥楚蔑洛夫前五次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如果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达中心上会有什么不同?
【3】文中独语词“哦”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什么心理?
【4】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典型性格?
10、迈出追梦的步伐
①有位诗人写道:“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诚然,“梦”是美好的,可现实并非如梦般美好。因此,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
②在我们这个年龄,多学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寻求那些短暂的甜蜜要有意义得多。即使在现实的大道上走两步,也比在你梦中行万里强得多。
③“此刻睡觉,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的标语。凌晨三四点钟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总是灯火通明。学生们知道,此刻躺在床上固然是舒适与美好,可在梦里走过的路毕竟不是路,在书本里获得的知识才是一生的积淀。反观国内的一些大学生,终日昏睡,甚至半夜泡在网吧,他们让自己沉浸在了虚拟的美好里,不知现实会戳破一切幻想的泡沫,当就业的压力来临,他们意识到自己两手空空,只能长叹“悔相道之不察兮”,可时光已逝,行迷已远。
④自古以来,无数事实昭示我们:只知做梦必会留人笑柄,勤于圆梦才能光照千秋。人们耻笑“黄梁美梦”“南柯一梦”,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奉为典范,就是要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奋斗,脚踏实地,要大胆追梦而不是做梦。
⑤迈出追梦的步伐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喊出“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只有勇敢而自信的行动才能打消一切疑虑,让自己在追梦的路上奔跑。
⑥迈出追梦的步伐要让自己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金庸老先生晚年为了更高效地写作,提前与出版社签订一个时间紧张的合约,他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压力,正是这压力促使他即使年老也能写出传世佳作。追梦路上,压力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剂。
⑦迈出追梦的步伐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哈佛的学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怎能不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⑧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就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以实现。世界虽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迟疑不决时,不妨先迈出小小一步,前进不必遗感,若是美好,叫作精彩,若是糟糕,叫作经历。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迈出追梦的步伐。
B. 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
C. 只知做梦必会留人笑柄,勤于圆梦才能光照千秋。
D. 世界虽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
【2】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B.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C. 中国无动力帆船航海人翟墨克服重重困难,耐住旅程中的寂寞与艰辛,最终实现了环球航海一周的梦想。
D. 奇女子三毛,孑然而倔强,毅然离开舒适的家,旅居异国,以梦为马,穿越沙漠……她以自己短暂却丰盛的生命为我们讲述着自然与灵魂的故事。
【3】请分析本文第④—⑦段的论证思路。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多些“无声的联系”
徐文秀
①春节刚过,不少人回味,这几天只与亲人团聚,过得清爽,过得惬意。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到,这些年来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渐渐地安静下来了。过去那种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不是喝酒唱歌就是甩牌搓麻的现象少了,那种拉拉扯扯、勾肩搭背的喧嚣渐渐淡去,人们回到了平静和理性,人与人“无声的联系”多了起来。
②这是一种好现象,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过去那种热衷于“热线联系”,整天泡在一起推杯换盏,打得火热、走得很近,今天一个同学会、明天一个乡友会等,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有所图。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无声的联系”可以少些纷扰嘈杂,让心静下来、神定下来;少些“小圈子”“小团伙”滋长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净起来;少些精力上的分散,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
③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甲) 。“无声的联系”的可贵在于,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各奔东西,心却在一起,心心相印、守望相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相互支持与牵挂,然而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更多只是一种“无声的联系”。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两地一心的守望,志同道合的默契,虽天各一方,但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共同的志向、追求和品质,可以让人与人的交往精神高于物质,无形重于有形,虽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
④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稳稳的(乙) 。“无声的联系”并非冷漠无情,当他人身陷困境,能够雪中送炭,敢于挡风遮雨。明代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郑少谷去世时,王子衡哀伤至极,为素未谋面的朋友千里奔丧。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时却显非常,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既给人力量,又让人温暖。
⑤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默默的(丙) 。“无声的联系”不是忘却,也不是抛弃,而是把记忆和美好存放心里。宋代王安石与孙少述交情极深,孙少述离别王安石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别少述》诗为之送行,字里行间尽显彼此间的真诚和友谊。后来王安石到朝廷掌了大权,有好几年孙少述同他没有来往,人们猜测两人之间有矛盾、合不来。等到王安石再度罢相而归、隐居山林,路过高沙,孙少述与其彻夜长谈,依依难舍。这种君子之交诠释出“无声联系”的一种魅力,不因久别而褪色,不因沉寂而荒芜。
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无声的联系”是一种“淡若水”的表达,逢年过节时,或身患疾病中,或挫折失意之际,一声问候、一句叮咛,都会如春风般温暖,似春雨般滋润。多些“无声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就多一份纯粹与干净,多一份清澈与明媚,多一份醇厚与朴实,人与人的交往就更加行得稳、走得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以春节时人们与过去不同的交往方式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将下列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
①守护;②守望;③守候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5】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问母鸡:“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要求:①自拟题目,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