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 2、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三周年之际,有人散步抗日悲观论调,鲁迅先生为鼓舞民族自尊心,写下了一篇“犀利如刀而又热情似火”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 《钦差大臣》中,果戈里以辛辣的笔触描写了中关园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的丑态,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腐败与黑暗的本质。

    C.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由内而外详尽介绍花朵各颜色形成原因的事物说明文,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富有艺术情趣。

    D. 面对圆明园废墟,宗璞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来。

  • 3、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fēi)   臧

    B.阵(háng) 倾tuí)   钝(

    C.zōu)   遗zhāo) 其jiù

    D.益(bēi)   费夜(

  •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

    A. 少 年 的 时 候 总 是 讨 厌 父 母 强 聒 不 舍 , 像 母 鸡 一 样 护 着 自 己 ,长大后才明白父母的用心何其良苦。

    B. 虽 然不 断 发 展的 深 圳 吸引 了 大 量 来深 建 设 者, 但 高昂 的 房 价 令他们 叹为观止

    C. 对 于高 考 考 生异 地 高 考, 教 育 部 广泛 征 求 意见 , 社会 各 界 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D. 他 最 喜 欢 理 平 头 , 剪 小 平 头 的 好 处 自 然 是 不 言 而 喻 , 省 事 、利索、凉快又省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私:                                (2)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邹忌认为“王之蔽其矣”的原因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乙诗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哪两句?(2句)

    2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 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段旅程中。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 -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有删改)

    材料二

    围绕《流浪地球》,人们主要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能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手套战狼”的方式绝地大翻身。

    另一方面,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必然的,尽管今天的地球并不面临立刻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胁,但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极而言之,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无数中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只不过,在2019年农历猪年春节,这个选择,以借鉴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可视化呈现的结果,是诱发了超大规模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节选自观察者网:《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国崛起的试金石

    材料三

    《流浪地球》的现实意义,绝不仅仅是几十亿元票房和一片赞誉。它更大的贡献,在于创作制作影片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技术团队和方方面面的人才力量。通过参照“好莱坞模式”生产制作类型化大片,大大推进了中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化水平。此外,《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也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范式。这些人才队伍弥足珍贵,这些经验、路径和模式更应该进行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一整套标准、 流程和规范,并进行固化和推广。这些工作,将为后来的电影人开辟道路,为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类型化大片的涌现,从创作制作的人才、标准、流程和机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后,开辟一个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类型化大片的全新时代。

    ——摘自光明日报:用工匠精神打造《流浪地球》

    【1】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它不光有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并让我们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B.材料一中的“飞船派”在科幻电影中指当危险(灾难)来临时放弃地球,造飞船离开;“地球派”则是带着地球-起走。

    C.《流浪地球》将中国人面对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的回应可视化地呈现了出来。

    D.《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划线句的作用。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3】联系上下文,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中加点的“这个”具体指代什么?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安不忘危,   (《汉书》)

    (3) ,志在千里。(曹操《   》)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6)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的浩渺景象。

    (7)自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之后,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高尚的信仰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1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B. 只有信仰公平、奉献、正义,才是高尚的信仰。

    C. 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D. 人要有高尚的信仰。

    2下面对文章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主要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所走过的不同历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 第四段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选择信仰公平,才有舍己为公的朴素坚守”的论点。

    C. 第五段分别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年代三个不同的时期,写了什么是“多做事、讲奉献”的人生信仰。

    D. 文中所提到的“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活着就该多做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等,都是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

    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针对小明的信仰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链接材料]课堂上,老师问小明的信仰是什么,小明答:“他的信仰就是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赚很多很多的钱,买别墅,开豪车,享受快乐的人生”。

  • 10、阅读《烽火台的诉说》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衷。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

    【2】段和第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

    (1)悄悄告诉:

    (2)据《汉书》记载  

    【3】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⑾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1简要说说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5“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雄鹰说:别束缚我,我要展翅高飞。风筝说:感谢束缚,我才飞得更稳。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定恰当的主题作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