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东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了一个生活贫困,却舍已为人、关心天下“寒士”、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B.《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游览永州之时所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记”是一种文体,以记叙描写为主,也可以议论抒情为主。

    D.《社戏》作者是鲁迅,选自《呐喊》。《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根珍贵的同学送我的钢笔。

    B.听到语文老师意味深长的一席话,使我深受教育。

    C.这些被制造出来的食物,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而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D.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 4、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祥  聒噪   与日俱增  郑重其是

    B.栈桥  嗔怒   莫名其妙  唯唯连声

    C.纯粹  张皇失措  死心塌地  迟疑不绝

    D.污蔑  前扑后继  万贯家私  锲而不舍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运用移动的视角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2)《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性格迥异,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宋江私放晁盖就是“义”。请从《水浒传》中再举能体现“义”的一例,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 ②武松(《水浒传》) ③祥子(《骆驼祥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回答问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佘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顷,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刷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著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莱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莱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3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段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E.母亲来到“我”这里,吃饭时仍然小心客气地坐在“挂角”的位置,这让“我”黯然神伤。

    4学习本文,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举一例说说父母(或亲人)怎样关爱你,你将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有时我们也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很多很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主题明确,思想健康,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