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分钟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v(A)=2v(B) B.v逆(A)=v正(C)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3、在光照条件下,CH4与Cl2能发生取代反应。若将1molCH4与一定量Cl2反应,待反应完全测得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H3Cl):n(CH2Cl2):n(CHCl3):n(CCl4)=1:1:1:1,则消耗的Cl2物质的量为___。
4、一定温度下,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含有NO2、N2O4两种气体,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所示。
(1)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用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N2O4)=_____,a、b两点对应状态中,曲线X代表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对大小为v(a)_____v(b)。
5、(请根据化学反应与热能的有关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在Ba(OH)2· 8H2O和NH4Cl晶体反应的实验中:反应物混合后需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体现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的现象是烧杯变凉和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过程中不一定释放能量的是______(请填编号)。
A.形成化学键 B.燃料燃烧 C.化合反应
D.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反应 E.酸碱中和 F.炸药爆炸
(3)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较多的是______ (填编号) 。
A.固体硫 B.硫蒸气
(4)已知:通常条件下,酸碱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稀溶液中1molH2SO4和NaOH恰好反应时放出Q kJ热量,则其中和热为______kJ/mol。
(5)已知H2和O2反应放热,且断开1mol H-H、1mol O=O、 1mol 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 kJ,由此可以推知下列关正确的是_____(填编号)。
A. Q1+Q2>Q3 B. Q1+Q2> 2Q3 C.2Q1+Q2 <4Q3 D.2Q1+Q2 <2Q3
6、Ⅰ.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时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3)4min时,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____(填“是”或“否”),8min时,v正____v逆(填“>”“<”或“=”)。
Ⅱ.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g投入盛有500mL0.5mol·L-1盐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O→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______。
(2)曲线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向溶液中加入(或改用)下列物质,能加快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
A.蒸馏水B.浓盐酸C.饱和氯化钠溶液D.将铝片改用铝粉E.将盐酸改为98%的浓硫酸
7、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_____电极流向_____电极(填“NiO”或“Pt”);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 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
实验 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mol/L) | CO初始浓度 (mol/L)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
Ⅰ | 280 | 1.20×10-3 | 5.80×10-3 | 82 |
Ⅱ | 280 | 1.20×10-3 | B | 124 |
Ⅲ | 350 | A | 5.80×10-3 | 82 |
①请把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__(填“甲”或“乙”)。
8、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以便完成下列反应。
Cu+2AgNO3=2Ag+Cu(NO3)2
(1)请指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写化学式):
正极:__,负极:__,电解质:__。
(2)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__,负极:__。
(3)溶液中Ag+向__极移动,电子从__极流向_极。(填“正”或“负”)
9、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组装了如图原电池装置,甲烧杯中加入CuSO4溶液,乙烧杯中加入FeCl3溶液,盐桥装有KCl溶液。
①原电池的负极为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盐桥中K+向______(填“甲”或“乙”)烧杯移动。
(2)移走盐桥后向甲烧杯中滴加氨水,开始溶液颜色变浅,出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后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深蓝色;经过一段时间,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相关离子在水中颜色:[Cu(NH3)4]2+深蓝色,[Cu(NH3)2]+无色。综合上述信息,推测最后无色溶液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3)进一步探究(2)中深蓝色溶液变为无色的原理,利用图中原电池装置,甲烧杯中加入1mol•L-1氨水和0.1mol•L-1硫酸钠混合溶液,乙烧杯中加入0.05mol•L-1[Cu(NH3)4]SO4,电流表指针偏转,20min后,乙烧杯中颜色逐渐由深蓝色变为无色。
①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0、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CO2 ②KCl ③CaBr2 ④O2 ⑤NH4Cl ⑥Ca(OH)2 ⑦N2 ⑧HBr ⑨NH3 ⑩Na2O2。试用以上编号填空。
(1)只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此有机物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______(判断对错)
12、按图连接好装置,如下表清单分别放入不同药品,做多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A | B | C | D | E |
实验1 | 70%的H2SO4溶液 | Na2SO3固体 | Br2的CCl4溶液 | BaCl2溶液 | 碱石灰 |
实验2 | 浓盐酸 | 浓H2SO4 | CCl4 | 淀粉-KI溶液 | 碱石灰 |
实验3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电石 | ? | Br2的苯溶液 | 碱石灰 |
实验4 | ? | ? | CCl4 | FeCl2和KSCN混合溶液 | 碱石灰 |
实验5 | 苯和溴的混合物 | 还原铁粉 | CCl4 | AgNO3溶液 | 碱石灰 |
实验6 | 浓氨水 | CaO | Br2的CCl4溶液 | 水 | ——— |
(1)实验1中,试管内的现象为:溶液C褪色,溶液D中出现白色沉淀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实验2中,试管内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溶液C应该为:___________,则D中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炔生成。
(4)实验4中,溶液D变为红色,则A和B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5中,同学们观察到溶液D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据此推断出圆底烧瓶内发生了取代反应,请问这个推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6)实验6中,溶液C褪色,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写出在溶液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7)在实验1、2、6中,溶液C还有一个共同的作用:_____________。
1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mol/L。
(3)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10s之后,该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__状态。
14、I.金属矿物资源以及海水资源的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金属铁常用的冶炼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 D.湿法冶金
(2)利用冶炼得到的铁屑和海带中提取的碘可以用于生产KI,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A包括______、______、过滤。
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a除去附着在KI表面的可溶性杂质:b.____________。
③反应I生成了铁与碘的化合物X,若X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反应Ⅱ中1mol X完全反应生成89.6L(标准状况)CO2,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海带或海苔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也是人体碘的一种来源。下图是实验室从海带(含)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图。
(1)步骤②的实验操作包括_______。
(2)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15、氢能是一种新型能源,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A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装置,电流由石墨极(C极)经外电路流向铂极(Pt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图A装置中充入氢气的一极是____(填“铂极”或“石墨极”),电子流向是________
(2)A装置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若A装置消耗11.2L氧气(标准状况),理论上有____molH+从交换膜________侧向________侧迁移(填“左”或“右”)。
(4)某金属合金是优质储氢材料,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如图B以KOH为电解质,电池反应为NiOOH+MHNi(OH)2+M。在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