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①广大知识分子遭到批斗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2019年央视春晚除北京主会场外,共设置井冈山、长春、深圳三个分会场,以下关于各分会场入选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长春—钢铁城深圳—对外开放“窗口”
B.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长春—钢铁城深圳—农村改革试点
C.井冈山—革命摇篮长春—汽车城深圳—对外开放“窗口”
D.井冈山—革命摇篮长春—汽车城深圳—农村改革试点
3、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其中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 屠呦呦
B. 鲁迅
C. 莫言
D. 老舍
4、莫言的小说《蛙》中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 B. 农业合作社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粮食产量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5、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B.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C. 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D. 造成了民族地区和边疆的不稳定
6、下面不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人物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黄继光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B. 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C. 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油田建立起来
8、“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D.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0、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 土地改革期间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 B. 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C.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实现了国防力量的现代化
12、某学校开展“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的主题团队日活动,在网络直播中推出“共和国的脊梁——先进人物汇展”的专题内容,下面一组图片反映出的共同精神为:( )
A.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B.民主自由,男女平等
C.艰苦奋斗,献身国防
D.勇于攀登,创新科研
13、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④开展两岸文教科技交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18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在众多的英雄烈士中,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战场上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灼烧的剧痛直至牺牲的英雄是
A. 邱少云
B. 谢咢元
C. 董存瑞
D. 黄继光
16、(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A.三个代表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新发展理念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沿海
B.城市
C.内陆
D.农村
18、《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礼遇期》一文中写道:“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把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材料中的“内乱”是指( )
A.抗美援朝战争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9、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辛亥革命
D.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0、《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为:“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记载,谁结束了蒙古草原上这种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元昊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2、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23、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4、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5、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
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28、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29、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30、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 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 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请回答:
(1) 以上材料内容涉及哪部法律文献?由哪一机构颁布?该法律颁布于哪一年?
(2) 此次土地改革针对哪一地区进行的?实行此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是哪年?消灭了哪一阶级?
(4)请说出此次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起到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