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打比方、作比较
C.作比较、举例子
D.列数字、作比较
2、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用词造句很讲究,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 )里。
请教 打扰 恭候 劳驾 拜托 失陪 久违 留步
(1)麻烦别人用( ) (2)等候客人用( ) (3) 好久不见用( )
(4)请人帮忙用( ) (5)托人办事用( ) (6) 请人不要送用( )
(7) 中途先走用( )
3、《水浒传》中有个名叫李鬼冒充谁而被当作造假的代名词 。( )
A. 李逵 B. 林冲 C. 李俊
4、巧用歇后语。
(1)看着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小表弟笑着说:“你啊,真是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
(2)中国景德镇陶瓷十分畅销,连外国人都知道,可以说是________啊!
5、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宾( ) ( ) 龙( ) ( )
尧( ) ( ) 方( ) ( )
肖( ) ( ) 胡( ) ( )
6、我是高手。
(1)“履”字的音序是 ,音节是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它的第一笔名称是
。“履”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鞋;②践,踩;③脚步。根据意思给下列“履”字选择正确的答案(只填序号):
A.如履薄冰 B.郑人买履
C.步履轻盈
(2) 鄙,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粗俗;低下。②谦辞,旧时用于自称。③轻视;看不起。在“鄙夷”一词中应选择;在“鄙人”一词中应选择
。
7、读拼音,写词语。
1.鸵鸟善于奔跑,是鸟类中的奔跑guàn jūn(________)。
2.他在超市的专柜买了yī méi(________)chì hóng(___________)色的胸针。
3.火箭比pēn qì(______)式飞机要快得多。
4.这只大鸟从空中fǔ chōng(_______)下来。
8、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____ _____远眺 __________ 成竹
_________自得 _________体壮
成群 ___ _____ __________ 起敬
神机_______________ _____无垠
_______的草原上,________的骏马正在奔驰。近处,_______的牛羊正_______地吃着青草。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神圣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手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蹊跷,他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来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颤抖……
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接济——( ) 善良——( )
清楚——( ) 圣洁——( )
(2)仔细读第4~8自然段,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3分)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概括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手明白了什么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你结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塑料
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微塑料”。这被认为是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该调查于当年1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五个地点实施。经换算,每平方千米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数量不相上下。
研究者表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约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在风、阳光和水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极小的碎屑。这些塑料难以降解,会在海里存在数百年。另外,我们使用的带有磨砂颗粒的牙膏、洗面奶、洗衣粉,这些颗粒的体积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办法处理它们,于是它们不能被分解,最终都有可能进入大海。据估计,现在的海洋中已有数十亿个塑料微粒在海水中沉浮,海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汤”。
除了海鲜类正在遭受塑料的污染,海盐等海产品也正在受到微塑料的影响。据马来西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全球各地采集的几十个海盐样本中,不含塑料微粒的仅有个例。它们会登上人类的餐桌,进入人体。
2018年1月10日,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学家,在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五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1】画“____”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与短文表述不一致的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海域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说明微塑料的影响非常广远。
B.微塑料已经通过海产品,对人类产生影响。
C.牙膏、洗面奶、洗衣粉中的磨砂颗粒一定会进入大海。
D.治理塑料制品对海洋的污染迫在眉睫。
【3】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出微塑料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并告诉他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深山里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但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临别前。龙王告诫他不要将鸟兽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力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可无论海力布怎样劝说,但乡亲们不明原因,仍不肯搬走,他急得掉下了眼泪。
海力布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含着泪水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淹没了村庄。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阅读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加点的三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里让你很感动,请用“ ”画出来。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______________;华如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如丹,________________。朵如葡萄,核如____________,壳如红缯,膜如紫绡,________________莹白如冰雪,________________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________________,二日而_______________,三日而________________,四五日外_____________。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把文章补充完整。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
【3】文章依次向人们介绍了荔枝的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花、果实、朵、核、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滑翔机之父”
--奥托·李林塔尔
①李林塔尔是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被世人称为“滑翔机之父”。
②青年时代的李林塔尔已经清楚地知道,将来的飞行器必然要依赖于机械动力。然而,当时他所面临的难题并不是有无动力,而是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和如何稳定操纵。
③李林塔尔选择了进行滑翔实验飞行的这条道路。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飞行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鸟类飞行原理的研究上。他耗费数年时间悉心观察,仔细研究各种鸟类的翅膀结构和飞翔的方法,尤其是注意到翼面和升力之间的关系。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百折不回,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④然而探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从德国斯图伦附近的山坡上起飞后,恰遇一股强劲的风,他一下腾空很高,李林塔尔非常兴奋,然而他却全然不知滑翔机已达失速的边缘。正当他试图尝试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时,滑翔机突然失速,一头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在弥留之际,对他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⑤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最伟大的老师”。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1)病危将死的时候。( )
(2)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3)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这一段中的破折号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了解决研究中的难题,李林塔尔选择了____________这条道路;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飞行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______________的研究上。从“7年”“18种”“一次又一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林塔尔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3.本段晏子的话里有两个相同的词语“水土”,试分析有何不同。
前一个“水土”指____________;后一个“水土”指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晏子使楚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避免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本句把___当作____来写。
(2)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花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快乐阅读,我能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词语。
聊胜于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授一张路线图”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体会,“路线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给上面的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狼吞虎咽(______) 意味悠长(______)
【3】在文中用“___”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4】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圏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A.与众不同 B.天高气爽 C.千篇一律 D.独树一帜
①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 )
②天空晴朗,气候清爽。( )
③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2】选修辞填空。
A.打比方 B.夸张 C.排比 D.拟人
①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②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
③秋天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
【3】你从这篇短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时,你读书做笔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本文已用“|”将短文分为两层,请写出各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沮丧”的意思?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每当傍晚,他就会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凝望着灯光。(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书包。(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
(1)鲸是动物。(扩写句子)
(2)鲸的祖先最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9分)
(1)一本好书好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门。(句子仿写)
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强不屈的伤病员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溪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原句修改)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
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23、名言收藏夹。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伟人给了我们以答案。请你搜集几条写下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