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教室里,同学们正(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__________地(qīng tīng)_____________老师讲课。突然飞来一只蝴蝶,好多同学的注意力全在它身上了。调皮的小明还从(chōu ti)__________里拿出本子去捉蝴蝶。老师(huì xīn yī xiào)_____________:“你们接下来的任务是陪蝴蝶(kǎo chá)____________教室!”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老师的做法多么(bié chū xīn cái)______________!
2、我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下面的人物。
雷棣:________
罗伯特:________
3、填字组词。
( )学语 ( )学步 ( )圆月 ( )昆仑
翱翔的( ) 纯洁的( ) 璀璨的( ) 崭新的( )
4、看拼音写词语。
遨游太空的宇航员,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jīng yíng(_____)的球体,周围guǒ(_____)着一层“纱衣”。这个生命的yáo lán(_____),她是这样hé ǎi kě qīn(_____)、无私kāng kǎi(_____),向人类提供各种矿产zī yuán(_____),长期给人们做gòng xiàn(_____)。但是,人们却不懂得珍惜,随意huǐ huài(____)自然资源,làn yòng(_____)化学用品,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母亲吧。
5、“书山有路”,读了很多书,走过很多路,最最不该遗忘的,是名著阅读!
名著中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西游记》中,孙悟空既有机智神勇的一面,也有急躁鲁莽的一面。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将以下人物性格的另一面和相关事例填写在表格中。
鲁滨逊漂流记》 | 鲁滨逊 | 唯利是图 | 想通过贩卖黑奴赚取巨额利益 |
①____ | ②____ |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汤姆·索亚 | 调皮捣蛋 | 给猫吃解痛药闹得家里天翻地覆 |
③____ | ④____ |
6、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这首诗中能突出表现松树的坚韧、耐寒苍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在于它们的本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处求芳草”一句中的“求”的意思是( )
A. 寻找、寻求 B. 祈求、请求 C. 索取
【4】画波浪线的诗句,描写了松树( )的品格。
A. 喜欢漂亮,做事慢条斯理
B. 在寒风中依然郁郁葱葱、坚强挺拔、不屈不挠
8、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⑤总关情⑥。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9、大江保卫战
某年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某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更显出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那一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句话中的“长龙”指什么?( )
A.修好的大堤
B.塌陷的大堤
C.奔腾不息的长江
D.抢修大堤的官兵们
【2】“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突出了什么?( )
A.洪水很大
B.许多人求救
C.情况万分紧急
D.被淹的地方很多
【3】“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属于什么描写?( )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有人说句中“日夜兼程”“挺进”用得特别好,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句中加点的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说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有两次对小伙子“吼”,仔细揣摩,老汉分别是以什么身份“吼”的?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对老汉的动作、神态描写非常凝练而富有深意,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老师的眼睛
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有一双令人生畏的眼睛。这双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经常在同学们身上来回扫射。只要是她上课,同学们总是绷紧每一根神经,凝神屏气,小心谨慎。
上学期,在赵老师的辅导下,我参加了全省青少年儿童作文大奖赛,获得了第二名。当我上台领奖时,赵老师不住地为我使劲鼓掌,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无限的快乐和欣慰,似乎在鼓励我说:“在前进的道路上,你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还要努力啊!”
当然,赵老师的眼睛确实有令人生畏的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和同桌因一件小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声音虽然不大,却被赵老师听到了,她眉毛往上一挑,一道严厉的目光直射向我。她虽然没有开口批评我,但我却读懂了那目光,那是责备和失望。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和同桌立刻认真地听起课来。
赵老师的眼睛,是令人生畏的眼睛,也是蕴含着期望的眼睛,她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就像那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将我的视线引向了一个广阔奇妙的世界……
【1】本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讲的是老师的眼睛里充满鼓励,第________自然段讲的是老师的眼睛令人生畏。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在正确的一项后面打“√”)
①主要写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
②主要写了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
③主要写了老师认真工作的情景。( )
12、阅读理解
面试
①雅安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戴维先生告诉我,面试将要由贝克先生主持,在10个人中选择一名。
②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雅安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他年龄也不大,只有40岁上下。
③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④考试是单独面试。我一走进小会客厢,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了起来,我认出他正是贝克先生。
⑤“是你!你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双手。
⑥“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贝克一脸的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⑦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我说话,贝克先生把我拉到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我只顾照看女儿,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⑧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双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女儿。”
⑨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我:“你忘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⑩我站起来说:“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是弄错了。我没救过您的女儿。”
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了,免试了。”
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了雅安公司的职员。有一次,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
“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7个人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女儿。”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第③自然段中“推销”:________________
(2)第⑥自然段中“淘汰”:________________
【2】第⑦自然段中,“我的心狂跳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中,“我竭力抑制住心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第⑨自然段中,当“我”否认救过贝克先生的女儿时,贝克先生又为什么特别强调“肯定是你”“你骗不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⑨⑩两自然段中,有三处贝克先生的神态描写,如“得意”“愣”“笑”,这表明贝克先生的心理从______到______再到_______的变化。
【5】第⑩自然段中,贝克先生说:“我决定了,免试了。”贝克先生真的对“我”“免试了”吗?从上下文看,只要你拥有了什么,就可以通过他的考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自然段详细写了“我”在面试前的种种准备,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处。这样写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
【7】文中加线的部分描写了贝克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表明了贝克先生______________,贝克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为什么要点明“有7个人”“被淘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延伸阅读
“乐圣”贝多芬的故事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强,对那些倚仗权势的贵族格外鄙视。
一次,贝多芬应一位亲王的邀请,参加一场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在亲王的庄园里举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并且下着倾盆大雨。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沉静优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 )在风雨中听演奏,( )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这时,有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声音越来越大。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主办音乐会的亲王( )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 )大声训斥贝多芬,以亲王的威势欺压贝多芬。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凭借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贝多芬说完,离开了大厅,顶着风雨,拂袖而去。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我能体会到( )
A.贝多芬琴技高超,《月光曲》优美动听。
B.大厅的音响效果极好,演奏出的音乐很美。
【3】用“( )”标出描写贝多芬特别愤怒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贝多芬不畏权势的句子。
【4】贝多芬为什么说“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①年真的有味儿!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儿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②年味儿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儿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两三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儿。
③年味儿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儿。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儿。随着硝烟味儿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儿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④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儿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⑤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这饺子味儿,一是肉馅的香味儿,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儿,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⑥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儿,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儿。过年时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品评春联的场景至今让我难忘。
⑦虽然离家几十年了,可是我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儿。
【1】短文依次写了四种年味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墨香味儿,在这四种年味儿中,_____________是略写部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数家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儿也是相当有气势的”,从这句话能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语句和短文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它特别的“味道”,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话,说说它有什么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7、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9、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盘旋在柴山峻岭之间的巨龙。(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人们都夸耀拥有高尚医德和医术的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楼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主楼十分宽敞,别致美观。(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空的繁星,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比喻句)
21、虚构的故事要吸引人,需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请选择一组词语,补充上人物,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题目自拟。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