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人有“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之说。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经济交流推动文化多元
B.政治改革导致风俗变迁
C.社会动荡引发人口流动
D.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2、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至于“关扑”,则类似于有奖促销。这反映出宋代( )
A.城市商业的发展
B.市民文化的丰富
C.经营模式的突破
D.音乐艺术的革新
3、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各埠设立纱厂。“(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由此可知( )
A.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
B.耕织分离在内地日益严重
C.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1932年公布《铁道法》并成立公路处。1934年又公布了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路。到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已成功构筑起一条贯穿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这些措施( )
A.实现了近代铁路修筑的自主权
B.推动了近代交通布局的合理化
C.促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D.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做准备
5、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有志青年以留学的方式学习西方现代绘画。他们的艺术观念、审美心理和知识结构受到了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双重影响。材料说明了( )
A.当时中国绘画中西融合的特点
B.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文化
C.西方绘画理论重塑了中国美术
D.留学生是近代绘画的主力
6、有学者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是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较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7、如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阿拉伯帝国的一枚金币。该枚金币( )
A.反映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频繁
B.见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C.说明了唐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可以用来佐证中外商业贸易情况
8、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普遍奉行契约意识
9、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
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D.社会共识的崩解
10、“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11、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会要求把农业、能源等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放在突出地位。这次大会的召开( )
A.表明国防安全形势已显著改善
B.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
C.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D.把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上了日程
1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D.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1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条件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B.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大量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
D.同于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14、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
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15、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
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
B.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外来物种促成美洲社会转型
16、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成为宗教改革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18、读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
A.开始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B.外交政策发生改变
C.坚持发展对外开放的政策
D.逐渐脱离冷战轨道
19、南京政府的国文考试(尤其是其中的论文考试)以经义为主,而且不得以白话做答。1936年高等考试的国文试题为:“德当其位,能当其官,禄当其功议。”除国文外,其他还涉及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试题也是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并重。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A.文官制度更具开放性和平等性
B.文官考试制度进步与保守并存
C.旧制度严重制约社会观念变革
D.继承吸收了中西考试制度精华
20、东汉中后期的皇帝普遍子嗣较少,以致多位皇帝是由外藩入维大统,即他们不是上一个皇帝的儿子,而是选自其他藩王的子弟,且其生母不能跟随入宫。这( )
A.推动了豪强势力的兴起
B.易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直接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21、中世纪时期,伦敦的木匠行会曾经设立储备金,并作如下规定:“任何兄弟姐妹由于上帝的旨意或疾病而陷于贫困,难以维持生计时,那么,从他生病后的第3周起,他将每周从行会得到14便士,直到他摆脱贫困为止。”当时许多行会都有类似措施。这表明当时的行会(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发挥了社会救济功能
C.践行了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
D.体现了城市的自治性
22、唐朝租庸调制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但岭南道怀集地区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成银饼。如图是唐怀集庸调银饼,观察该图可知当时( )
A.百姓赋税负担逐渐减轻
B.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C.南方税收总额高于北方
D.赋税征收管理较为严格
23、据学者研究发现,西汉武、昭、宣、元时期,以“尧”“舜”“禹”“汤”先贤名为名以及以“唐”“虞”“夏”“商”“周”古朝代名为名的慕古之名大量出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黄老思想的影响
B.分封制下引发复古思潮
C.思想文化的贫瘠
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学说
24、《旧唐书·职官二》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这客观上
A.推动了儒学复兴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促进了官员道德素质的提升
D.扩大了国家统治的社会基础
25、物种交流
(1)因素:人口迁移。
(2)表现:__________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26、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________个
27、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_________”。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_________。
28、古印度文化的特点:
①深受____制度的影响;
②以____为中心;
③以诗代史;
④具有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29、卢梭: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著作: ___________,阐述__________的学说,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主张建立契约,创立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0、随着________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________的持续发展,创建________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1)1920年初,________和________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2)同年4月,________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________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31、兴起与发展【知识点134】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
(2)1905年,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____起义最为壮烈。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1911年5月,全国爆发____。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____,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32、17世纪:________、法国、________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33、从集体劳作到农业家庭式劳作
(1)中国:随着__________的逐步推广,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__________生产模式。
(2)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__________日渐普及。
34、
所属领域 | 主要成就 | 作用 | |
文学领域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等都来自《天方夜谭》。但丁的___________、莎士比亚的___________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 |
科学技术 | 数学 | 伊本·穆萨的________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______________。 | |
天文 | 白塔尼修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证明了发生________的可能性。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传人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 ||
医学 | 伊本·西那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人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___________。 |
35、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1)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内部萌发了新思潮,列举代表人物,并写出其核心思想。
(2)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与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其代表作是哪一部?
(3)民国初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激烈变革”是什么,该“变革”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呈现一个什么趋势?
36、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7、宋词的兴盛
(1)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宋词的派别和代表人物是什么?
38、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并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39、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