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基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韩愈,自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C.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D.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 2、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莫之夭阏者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彼且奚适也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A.①④/②⑦⑧/③⑤/⑥ B.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C.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D.①⑥/⑤⑧/②/③④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临摹字帖、写作文、读英语绘本、做口算题……今年暑假,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张收到一份个性化作业单。这是老师根据他口算能力偏弱、字迹潦草的学习情况“定制”的。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作业、个性作业,是少城小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项探索。记者看到,类似的减负增效举措正在为“双减”全面落地打下良好基础。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处长方彤表示,该市中小学校已在今年暑假作业中强调总量监管和质量优先,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同时,作业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包括巩固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学练一项艺术技能、参观一次博物馆等。

    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面,沈阳市自今年8月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重点治理未经审批开展培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等重点问题。截至8月24日,已查处违规机构127家,其中限期整改43家,停办整改28家,责令停止办学56家,有31家违规机构被列入黑名单。

    成都市自7月中旬起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为加强风险防控,该市试点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第三方全额资金存管制度、风险评估机制,并支持和鼓励校外培训机构探索“先消费、后付费”运营模式。

    (摘编自2021年8月31日新华社《多地“双减”落地观察》)

    材料二

    北京市海淀区的赵先生正在犹豫要不要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报个班,但他本身并不赞同各种“开发”“启蒙”式的培训班。

    “但是有个现实问题。”赵先生说,“现在孩子不管是家里教也好,报班也好,上小学一年级前都会很多东西,甚至有些都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时间长了,小学的老师就默认有些东西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家长怕自己孩子跟不上,所以报班就成为必然,也就开始内卷。”

    这种担心在家长中颇具一定代表性,记者采访几位北京的家长,他们都在为孩子上一年级努力,或者报班,或者自己在家教。

    北京市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校长李玮说:“这其实是家长的自我加压,小学一直是零起点教学。孩子即使会一些加减算法,但是不懂算理,所以不管会多少,学校都是从头教。”

    配合“双减”政策,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出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教学方式,与幼儿园衔接。该意见还特别提到幼儿园和小学要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

    “幼儿园主要以培养孩子习惯为主,不做知识培养。”李玮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互访机制,我们入学也有前测。学习新东西,孩子们一开始都会比较慢,这是正常情况。比如汉语拼音,按照教学大纲,要在一个月以内教完,孩子刚开始肯定使用不熟练,很多家长紧张这个,其实没有必要。”

    以前,家长抱怨学校除了给孩子布置作业,还给家长布置,现在学校不布置了,家长又担心孩子的成绩。过度紧张的家长们没有注意到,“双减”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了。

    (摘编自2021年12月6日《光明日报·“双减”政策下,这些变化悄然发生》)

    材料三

    “要提质增效,做实做强校内保障。”据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介绍,西城区在课后服务上将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作业质量提升工程和“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西城区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有益补充。

    东城区在课后服务的时间保证、内容丰富、特色彰显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将拓展交流轮岗工作平台:一方面开展课堂延伸辅导,因材施教、提优补弱;另一方面开展综合素质类活动,特别注重加强课后体育锻炼与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据朝阳区教委主任肖汶介绍,朝阳区将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动,用好文化艺术场馆、体育场馆、科技馆、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涵。此外,课后服务也会突出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摘编自2021年9月14日《现代教育报·“双减”后,北京课后服务全面升级》)

    材料四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缺乏资质、虚假宣传、超前教育、价格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通过贩卖焦虑裹挟着学生、家长不断“内卷”,课程价格水涨船高,校外培训负担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教育公平。

    针对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此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又出台多项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政策。

    严控资本化运作,回归公益属性。“双减”文件明确规定,所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能够进行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在今年年底注册为非营利机构。

    在家庭教育、素质教育、艺术培训、职业教育等类别中,各校外培训机构正在摩拳擦掌,抢占先机。学而思则在给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中表示“将全面转型素质教育”,并成立了素养中心,推出“人文美育”“科学实验”“编程”等产品。学大教育则表示,将丰富职业教育类、素质类、科技类等教育培训产品。

    为避免培训机构打“擦边球”,教育部7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提出涉及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最近,教育部又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结果评价等维度明确了鉴别依据。

    随着培训机构的转型,非学科类课程的大量涌入,是否会造成新的负担或焦虑?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示,培训机构转型进行非学科培训,例如艺术培训、体育培训,应避免追求扩大规模和体量,避免以焦虑营销来刺激家长,防止出现新的“内卷”。

    (摘编自2021年11月19日《中国教育报·“双减”政策之下,培训机构如何走好转型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市少城小学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的举措是“双减”全面落地的良好基础。

    B.沈阳市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专项治理,并将查处的127家违规机构列入黑名单。

    C.北京市课后服务加强与社会资源联动,突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

    D.校外培训机构主要通过贩卖焦虑裹挟学生、家长不断“内卷”,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公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二可知,面对“双减”,学校教育已经转变做法,家庭教育却表现出不适应。

    B.由材料三可知,落实“双减”并不仅仅是学校与家长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统筹协调。

    C.由材料四可知,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转型后,就不能再用贩卖焦虑来造成“内卷”了。

    D.由材料一、四可知,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频发,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点治理对象。

    【3】要落实好“双减”政策,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用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军的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一诗通过反问表达事与愿违,美好不再,惆怅苦痛,让人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5)《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真实地反映了在秦始皇的强硬政策统治下,匈奴人再也不敢南侵,各国勇士不敢武力反抗的情形。

    (6)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____________”,而到了晚年却“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

  • 6、将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臣生当陨首,________。(李密《陈情表》)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视“小”处,如司马迁《屈原列传》“______”,表明“小”也可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伶官传序》“______”,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2)暑假时,小齐和家人一起去长城游玩。看到雄伟壮观的长城,他不禁想到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通过派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的举措,在国内外起到了“____________”的震慑作用。

    (3)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地名对举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与阻隔,以此写一方对另一方的深情,或写彼此的牵挂和无奈,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是很典型的一例。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古代有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的传说,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3)《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人与人的天资差异并不大。

    (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文章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引用了“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③空:只。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很有特点,如“零落栖迟”“幽寒坐鸣呃”“雄鸡一声”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李贺式的锦心绣口。

    B.“主人奉觞客长寿”写店主人奉觞敬酒,祝客长寿,这是失意的诗人冷眼旁观到的场景,和“零落栖迟”的处境吻合,也巧妙照应了题目。

    C.“主父”句以古人自喻,说自己像西游长安、久困不归的主父偃一样,家中的亲人因为盼望自己归来,将门前的柳树枝条都折断了。

    D.“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2】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划线句与《将进酒》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B.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C.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D.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古时“庶”“嫡”相对,嫡子指正室所生之子,地位高于庶子。

    B.不可讳,是死亡的委婉说法,亦作“不讳”。“不讳”也可指不避讳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C.社稷,是国家的代称。社,谷神;稷,土地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故以之代称国家。

    D.坐,是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少有奇才,曾事魏相公叔痤;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

    B.商鞅推动变法,秦国太平富强。他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秦国因之而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C.商鞅率军伐魏,惠王悔不当初。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地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的劝告。

    D.商鞅被告谋反,死而车裂示众。他因变法而招秦宗室怨恨,谋反而被告,逃亡中悟变法之弊,不容于魏而入秦,终身死家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2)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天,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高温,一些城市的市民涌入地铁、商场等有中央空调的凉爽区域避暑。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有损市容,有关部门应该禁止。其实,市民因高温涌入公共空间避暑,不仅发生在中国城市,也发生在世界其他地方。美国一些城市在高温时期,就普遍采取开放市政大楼、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公共区域的做法。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