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防城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游(yì)                           (mán)                    (jì)将

    B.污(gòu)                    (sù)                    (shì)血

    C.(zhuō)厉                    (huī)                    (lìn)

    D.(shú)罪                    (xī)攘                    (xuān)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拳而土(更换)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趋向)

    B. 祸焉(招致)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对待)

    C. 后五年,吾妻来(回来)   独夫之心,日益骄(顽固)

    D. 稍异于前(形式,规制)   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前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大愚

    他从乡下出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踏上了眼前这条笔直宽阔的大路。

    他大步往前走,身后的挎包扑嗒扑嗒地响着。挎包里装着父亲给他装的“干粮”——一捆自种的小葱和几块自磨的豆腐。父亲没给他装菜团子或窝窝头,偏装了这两样东西。他有些不解,但是他相信父亲。父亲做事一向沉着稳健,这样做定有父亲的道理。

    前方闪出一个人。同路就是缘分,他追上那个人,友好地打招呼。两人并肩前行。

    迎面走过来一个推小车的人,看见他俩,满脸堆笑,话密得像推车人的络腮胡子。

    聊了一会儿,推车人把小车停到路边,试着去拆路边的防护墙。他皱眉:公共设施你也拆?推车人尴尬地缩回手,但马上调整了情绪,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只喷香的烧鸡递给他。他厌恶地别过头去。

    同路人暗暗捏了他一下,过来打圆场。好说好说,少一两块砖看不出来的。推车人把烧鸡转而递给同路人,外加几瓶啤酒。同路人帮着推车人把防护墙上的泡沫砖掀下几块,放到推车人的空车里。

    他一旁看得清楚,感觉胸闷,想说什么,又憋回去了。

    鼻端又有一股香风飘过来,斜刺里杀出一个娇媚的姑娘。帅哥,我们结伴同行吧。姑娘娇声说。他瞥了姑娘一眼,把头扭了过去,表示拒绝。

    跟我走吧,美丽的姑娘。同路人适时开口,声音比姑娘还甜。

    姑娘眼睛亮了,挽住同路人的胳膊。

    你能一直带着我吗?

    能!

    你会答应我的一切要求吗?

    会!

    姑娘很开心,笑得花枝乱颤。不知不觉已是正午。三个人又热又累又饿,就着路边一处阴凉,歇息用餐。他从挎包里取出小葱和豆腐,慢慢地吃起来。同路人则在不远处带着新女友,吃着烧鸡,喝着啤酒,两个人吃得眉开眼笑。

    他心里突然酸溜溜的,嘴里的小葱和豆腐也变了味道。

    再次起程。中途又有人来抠路旁的砖,这次他没阻止,甚至还给来人搭手帮忙。来人拱手致谢,拿出两包烟往他的口袋里塞。他愣了愣,笑纳了。走出几步,他追上对方,退还了烟,又把砖卸下来,放回原处按原样铺好。前方出现了好景致,路旁闪出一片桃园。

    成熟蜜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里。比蜜桃更香甜的是桃林里走出来的女人。女人看见他,眼睛水汪汪的,像两只小蜜桃。

    留下吧,女人说。何必那么辛苦赶路呢。这里什么都有,只要你留下,这桃园,这风景,这绚烂……都是你的。女人轻声呢喃。

    他有些晕眩,张了张嘴,像岸通搁浅约鱼,他转向桃园而去。这时,身后的挎包扑塔扑响了两声,他一激灵,停下脚步,重新回到大路上。

    女人哀怨地叹口气,隐入桃林。同路人和女友怪异地看着他。

    前行的路越来越窄,满地小石子,硌得脚生疼。天开始阴了,倏忽下起了倾盆大雨。

    三个人都慌了,跑进一家商店。店主拿出仅有的一把小伞说:你们三个一起的,到底给谁自己商量吧。

    同路人手快,一把抢过来就跑。女友怒了,追上去就扑打。两个人扭成一个球,滚来滚去,从路基的缺口处滚下去了。哗哗的雨声没能掩住两个人的惨叫。

    他打了一个寒战,站在雨中,有些茫然。

    一团模糊的红光穿过密密的而帘,看起来似乎很远,义似乎很近。他寻上前去。红光处有一盏灯笼,提灯人穿着黑色雨衣,脸隐在帽中,看不清面目。

    提灯人向他招手,他亦步亦趋小心跟随着。

    两个人慢慢往前走,漫天盖地的雨,似乎没有尽头。

    终于,雨过天晴,路也恢复了原先的宽阔平坦。此时天色已经临近傍晚。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想整理一下被雨水冲乱的头发,拾起的手却惊愣在额前——镜中人,已是七八十岁的容颜。

    他坐在黄昏里。夕阳的会晖将他的胡须染得金黄。提灯人的验依然隐在雨帽里。他并不在意,提灯人长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去拿挎包里的小葱和豆腐。让他欣喜的是,小葱还是那么绿那么嫩,豆腐还是那么白那么香。吃吧,吃吧,他说。他让提灯人吃,自己也吃。两个人吃得很香很满足。

    对,就是这个味儿!两人几乎异口同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葱”和“豆腐”在小说首尾出现。出现在开头,暗含父亲希望“他”“清清白白”地做人;出现在结尾,暗示“他”秉承初心。

    B.“他坐在黄昏里。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胡须染得金黄”这句话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落寞与凄凉。

    C.小说两次写“提灯人”“脸隐在帽中,看不清面目”,“他”并不在意,是因为“他”与“提灯人”虽然很熟悉,但无须深交。

    D.小说与《荀子·劝学》有类似之处,都强调“外物”的重要性,即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力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车人”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大众;“提灯人”象征在人生之路上引导人们走出困境的启蒙者等。

    B.小说多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如“话密得像推车人的络腮胡子”“眼睛水汪汪的,像两只小蜜桃”等。

    C.小说中写“他”终于走了出来,这时已是七八十岁的年纪,将“他”的一生进行浓缩,构思奇特。

    D.小说中“他”的心理流变过程清晰可辨,由坚持本心到犹疑动摇,最后又回归本心,真实细腻。

    【3】小说的标题“路”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4】小说善于在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情节中运用对比手法讲述故事,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宋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兼爱》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与相互憎恨对社会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脱离人世间的状态,“_____________”一句写用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的结果。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3)张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上讲到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他举出了一个例子:“看,红领巾来了。”这里的“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大家都知道借代在古诗词中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张溥《五人墓碑记》)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国家灭亡的道理,是因为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描写女子祈望男子卜卦顺利,以便尽快步入婚姻的殿堂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两句讽刺奸佞之人违背做人做事的原则,将尽心取悦别人作为行为的法度。

    (4)《涉江采芙蓉》一诗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相爱的两个人不能相守,只能孤独终老的忧伤,令人黯然销魂。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内心“___________”,导致陈胜、吴广起义而函谷关被攻破,最后因“______________”,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之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本诗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一联,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B. 上联运用“三顾茅庐”的典故,赞扬了刘备能够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精神品格。

    C. 下联“老臣心”从品德和事业两方面,充分表明了诸葛亮开国、守成的耿耿忠心。

    D. 这一联由之前的写祠堂过渡到写诸葛亮一生功业,申述了诗人所以景仰他的缘由。

    E. 这一联叙议结合,议论饱含哲理,因此使整首诗的内涵更为丰富,形象更为饱满。

    2本诗尾联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诗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B.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C.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D.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起居注”指前者。

    B.两庑:是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又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供奉孔子门人及历代大儒,如汉代董仲舒、唐代韩愈、宋代朱熹、明代王守仁等。

    C.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时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D.姓氏: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分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自幼聪颖过人,记忆力超强。他博通《五经》,转益多师。他的两位老师柳贯、黄溍甚至都觉得学问在他之下,自愧不如。

    B.宋濂与刘基齐名,都兴起于东南。刘基豪迈,宋濂以儒者自命。宋濂虽才华横溢,却不能像刘基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

    C.宋濂敢于直言,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

    D.宋濂手不释卷,学问无所不通,文章醇厚精深。上门来求文章的士大夫摩肩接踵,国外的崇拜者甚至出重金来求购他的文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继“闪客”“播客”“拍客”“换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追溯“晒”的源头,有人认为“晒”是英文“share”的音译,意即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人分享;也有人认为,古有“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现在引申为“显摆”。

    无论是“分享”还是“显摆”,总之“晒客”便是选择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一切,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创意、资本、人、物品、生活方式等。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里,对于“晒”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