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够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
B.学校后勤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校园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你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D.青年科学家,商界精英人士李林豪先生在个人爱好与专业选择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有一天,我在家打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运用夸张手法,强调老王身体僵直的病态,暗示他离大去之期不远了。
B.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这里指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我无比震惊和感动的心情。
C.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高大”:在年幼的小弗朗士心目中,对学生要求严格的韩麦尔先生当然会形象高大。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耀武扬威”:用拟人手法,写出斯科特到达南极之后看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时痛苦万分的心理。
3、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B.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C.为了防止水土不再流失,我们一定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D.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4、下列文化与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割昏晓”中“阴阳”分别指泰山的北面和南面。
B.“文化遗产从遥远的历史走来,遭遇现代商业的尴尬。”一句中“文化遗产”是并列短语。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助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川对班主任说:“这一次我考的不好,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有自满情绪,今后我要谦虚谨慎,努力学习。”
B. 这次中国女队在新加坡夺取了乒乓球团体冠军,凭得是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C. 有意见你就提出来吗,何必发那么大的火呢?伤了和气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D. 请你不要客气啦!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嘛,以后说不定我还要麻烦您呢!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骇(hái) 惧惮(dàn) 掳去(lǔ)
B. 伛身(yǔ) 凹凼(dàng) 颔之(hán)
C. 粗拙(zhuó) 愧怍(zuò) 自矜(jīn)
D. 疮疤(chuāng) 攥着(zuàn) 涎水(xián)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奠基(diàn) 校对(xiào) 鲜为人知(xiǎn) 锲而不舍(qiè)
B. 哺育(bǔ) 字帖(tiě) 深恶痛绝(wù) 忍俊不禁(jīn)
C. 诘问(jié) 愧怍(zuò) 悲天悯人(mǐn) 忧心忡忡(chōng)
D. 拖沓(tà) 颤抖(zhàn) 姗姗来迟(shān) 目不窥园(kuì)
8、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 竟不可得 竟:竟然
C. 转转不已 已:停止
D. 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B. 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C. 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D. 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B. 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
C. 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D. 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
9、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____________》)
(4)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7)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_________________,无案犊之劳形。(___________)《陋室铭》)
10、阅读《香椿的味道》,回答下列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哪些内容,请填写完整。
盼香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于本文理解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自然段写到“我”盼着自家房前屋后的香椿快点长,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B.第二自然段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我”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C.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扒香椿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声音,表现了“我”扒下香椿的欢喜。
D.第七自然段写到母亲总是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说明“我”不喜欢吃嫩香椿。
E.本文题目“香椿的味道”指香椿本身的味道,更象征着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碧艾香蒲,牵挂了谁的端午
王洁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个夏天的生机。随着夏日一起被唤醒的,还有渐渐临近的端午节。赶在雨季到来前,勤恳的人家早已采摘好了艾草和粽叶,将艾草成捆束好,挂在中堂一侧,以示庄重。而粽叶则晾在厨房案板上,只等白净的糯米躺上,包裹成软糯可口的粽子了。
屋外细雨飘飞,屋内把酒言欢,便是端午节的光景了。“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童谣一唱响,便意味着这一年走到了中间的当口,甜润可口的粽子似乎稍稍缓和了这半年来的忙碌,给人们小憩的机会。雨水滴檐,妇人们围坐在不大的厨房里,一边叙着家长里短,一边娴熟地将棕黄色的叶子团裹成瓷实的立体三角,用丝线绕上几匝……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
说来包粽子这件事,常常是母亲一手包揽。许是她孩提时代对这一节日寄托着深深的情感,以至于成家之后,依旧热衷于操办此类琐碎而庄严的事。端午来临的前夜,她就忙碌了,第一步便是将粽叶浸入水中,泡过后的粽叶会变得温软,第二天又在沸水中重新洗过。其次就是将糯米泡上一夜,时间加上水的作用,次日的糯米便颗粒分明,色泽饱满。母亲对待包粽子一事的认真,从此便可见一斑。屋顶上方升起的袅袅炊烟,粽叶在沸水中翻覆的声响,在鸡鸣日升的清晨,都让人期待而激动。
这种兴奋主要来自于母亲对我的宽容,允许幼年的我参与到包粽子这项神圣的工作中来。母亲说她同我一般年龄时早已能在厨房独当一面了,而那时的我却只能按图索骥,东施效颦,如今想来不免惭愧。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态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不仅如此,母亲还能在粽子上做出各种花样,精致的各类动物头像,妙趣横生。相比之下,我却是眼高手低的,糯米常常不听话地溜出粽叶,断掉的丝线,难以折叠的粽叶,都使我沮丧。这时候母亲就会一遍遍地耐心教导我,反复练习包粽子的动作……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所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午的暑气溜进闷热的厨房,母亲一边用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将落的汗水,一边在红彤彤的灶火前坐定。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长时间的水煮,我便在咕噜不停的水声中焦急等待。四五个小时之后,眼看着日落西山,在众人期待中出锅的粽子,自带着夏目的燥热。它要求每一个人耐心地剥开那厚重的衣衫,第一口先尝那糯米的软,深入进去,再细品豆沙、红枣的甜……
又是一年端午节,如今就着仲夏的初阳细说从头,不免感慨。想起去年还趁着端午节回了一趟老家,同叔叔婶婶们围坐少时的厨房里包粽子,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条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只觉岁月匆匆,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两代人对时令更迭的情分,更多的是母亲对我们这群游历在外的孩子们深沉的牵挂。每每端午过后离家,母亲总会精挑选塞一大包粽子让我带上,说是留着路上吃。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许是年岁的增长让我愈发煽情,但此生母女一场已是上苍恩赐,与其说我痴恋粽子的甜糯,不如说是痴恋故土,和母亲的疼爱。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撇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可只有记忆中的粽香飘远,带回到那片热土,让我感受久违的温情。
【1】“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你想起了哪一传说呢?
【2】下面语句在描写上有怎样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似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
【3】下面语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经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亲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一个夏天的生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季节的变化。
B. “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月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C. “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的希望。
D. “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包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仁夺眶而出的泪水”中,流出的是感动的泪,“没能控制”突出了情感的强烈。
E.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撤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岁月的流逝,人生的变迁,也淡化了怀念之情。
12、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为题,参照下列要求与表格中的写作小贴士,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字。
要求:(1)题目横线处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小贴士:写出人物的精神 | |||
抓住典型事例 | 借助写作手法 | 运用细节描写 | 多种表达方式 |
体现性格、气质、品质或精神等 |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特点等 | 描写为主,渗透抒情、议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