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刑人如恐不胜
B. 沛公军霸上
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交广市鲑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族而谋之曰 弃甲曳兵而走
B.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剖之以为瓢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D.则所用之异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科技进步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最适合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 高科技污染
B. 高科技垃圾
C. 高科技有形污染
D. 高科技无形污染。
【2】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
A. 防治难度大
B. 影响科技进步
C. 对人类危害大
D. 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 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 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 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D.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2)《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__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对比。
(4)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8)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庄子·逍遥游》中,说大舟好像无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厚方能航行。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表达了这一观点。
(10)《逍遥游》中,庄子用出行备粮的例子来反驳蜩与学鸠对鹏鸟的嘲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说明小事“所待”甚小。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杜甫《阁夜》中“_______________”写悲惨的战争现实,“_______________”写壮丽的自然景象,使得这一联营造了悲壮雄浑的意境之美。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写了江南水乡风景之美、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示世人如果不能够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而令人痛惜。
6、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5)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6)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7)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________________。(《论语》)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限制。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交代屈原是在寅年的寅月寅日出生的。
(3)李白《蜀道难》中,借飞禽走兽难越高山写出蜀道高耸险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李白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格。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其中3题)
(1)《沁园春·长沙》一诗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写蜀道奇险风光,水石激荡、山谷空鸣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兰亭集序》中,表现王羲之积极用世,否定士大夫们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钱起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的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朗的感受。
B.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的处境和感受。
C.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将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之情融于景物中。
D.全诗前六句的写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2】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 “授”“拜”“擢”都是任命的意思。“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 “释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 “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因忤旨将被罢免时,他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B.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C. 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D. 彭时严于律己,节俭自律。平时安居无懒惰的仪容,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南京的小学初中教育“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对于课外辅导的措施是“抵制课外辅导,(在学校)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对此,一些网友表示认同作者的说法,“减负”就是培养学渣。他们认为教育局给孩子“减负”有点矫正过头了,孩子都不用学习,成绩提不上去,着急的是家长。还有一些网友表示不认同这个说法,教育局给孩子“减负”是有理有据的。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请你以学生家长的身份,给南京市教育局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②请你以中学生代表的身份为会议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对“减负”的认识,并提出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