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2、清小华写的读书笔记时隔已久难以辨认篇目,请你判断下面情节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是( )
①孤身困荒岛,野人常相伴 ②火山阻道路,友人葬火海
③冰山困不住,危机见生机 ④珊瑚成墓园,海底埋尸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②多读书、读好书,高等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更重要。
④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
⑤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⑤③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B.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C. 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
D.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5、(题文)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累赘 臂如 如释重负
B. 朦胧 简陋 晶莹惕透
C. 竹篾 修茸 悲天悯人
D. 锲约 循环 颠沛流离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抱歉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B. 抹杀 目不窥园 燕然勒功
C. 谣言 潜心贯注 鞠躬尽瘁
D. 暑名 迥乎不同 妇儒皆知
7、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朝花夕拾》等。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尼摩船长和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两万里深的“诺第留斯号”潜艇里的故事。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逆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河干:河岸
【选项B】棹数小舟 棹:划(船)
【选项C】曳铁钯 曳:摇曳
【选项D】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选项A】求二石兽于水中 尝射于家圃
【选项B】以为顺流下矣 蒙辞以军中多务
【选项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选项D】一老河兵闻之 无 丝竹之乱耳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选项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选项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选项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选项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A】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考虑不周,被讲学家嘲笑“不能究物理”。
【选项B】《河中石兽》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这是作者的兴趣所在。
【选项C】文章以“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石兽的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语言简洁平易,又很生动。
【选项D】作者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悟出天下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9、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10、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被人瞄上了,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 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⑪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最后一段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
B.父亲在帮助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时,偷父亲钱的那个小偷肯定就在旁边。
C.父亲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是不想节外生枝,怕人家误会他在撒谎。
D.本文尽管没有对父亲进行外貌描写,但读完全文,父亲质朴、善良、高大的形象呼之欲出。
【2】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画线语句内容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的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3】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守城的日子
秦文君
①以往每年春节,总会想方设法弃城,从上海跑出去。今年也不例外,原计划大年夜、初一、初二在上海守在老母亲身边,和亲友团拜、聚会,初三起和先生外出远足,度过真正自在的新春佳节。年前早早完成票务,订了一个周边美食众多的宾馆。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披露情势严峻的疫情,和先生一商议,当晚退票,决定守城,哪里也不去。
②新年里,号称不夜城的上海没有喧闹和浪漫,隔窗望着淮海路,整日里冷清如子夜一般,人流极其稀少,恍然觉得仿佛回到当年山村的知青点,过年时同伴们回去了,留下少数几个留守在寂静的山中。眼下空城一般,好在城市的肌理健康,井井有条,一切在平安运转。新春佳节,我尝试在网上买药品等物,快递小哥飞快地送来了。
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和人隔离开,亲人们不能相见,不能握手拥抱、聚餐,可彼此的牵挂更深了,相互叮嘱每天量体温的有,邮寄口罩或医疗用品的也有。我已多年不给老母亲写信——她住在离我一条街的小区。89岁的老母亲听力差,不用手机,说话和动作也艰难。非常时期,送菜的阿姨回乡去了,除安排母亲的餐食,我便给她写信、留条子,每次把字写得格外大,便于她不但听我口述,在我不在身边的时候还能反复读。大字版的信会分析疫情,说服她万万不要出门,说的明明是实情,读起来却好像带一点小小的恐吓。母亲之前经常抱怨有些人对老者有不信任心理,这次我逗她说:“老年人扬眉吐气了,你的同龄人钟南山太牛了。”
④一起困在家里,为把病毒闷死,其实也不容易,整日被海量的信息包围,难免会产生焦虑。朋友之间诚挚的各道珍重,那些坦诚交流如一道道阳光,化解可能有的尖锐的不安,大家还相互分享:我们能做些什么?
⑤沉下心后,我想: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疫情当前,很难整天埋头书斋,但对于作家而言,讴歌疫情中的人性之光,整理社会形态的痕迹,留下一些思想碰撞完整的记忆,何尝不是做自己该做的,又何尝不是在其位呢。
⑥至于能做的,限于专业,大多数人难以横刀立马,去前方抗击疫情,救人性命,能做的就是共同承担,尽己所能作些贡献,周围的朋友各自忙,或声援前方,或捐款、捐物,尽菲薄之力,并不留名声张。守城的日子,这样的事做成一件,陡然添了久违的亮光。
⑦我在你身边,我们都在守城!守城的日子里一些极小的承担,也让我感动,我在少儿读物促进会的年轻同事,在居家隔离14天期间,始终不停地为小香咕大讲堂的公众号写稿,推送一些在非常时期符合儿童天性、帮助小孩缓解内心焦虑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个儿童工作者,深知对于天真懵懂的小孩子来说,大人不恐惧了,小孩才能安心。重要的不仅是小孩被教育得守规矩,更要形成给小孩健康成长、美丽洗礼的大环境。
⑧守城的日子不出门,却和城里城外的每个人密切相通,有病毒感染者去世在一米宽的医用小铁床上了,会触发很多人的隐痛。有病毒感染者康复出院,必有很多人为之振奋,这个时期,算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在非常时期守城,内心也在守诚,这“诚”字格外大,格外亮,敬仰无畏的英雄,尊敬说真话者,赞赏那些真诚规矩、和我一起守城的人,感恩无私为他人的医护人员,感恩为我们守城人默默服务的人们。记得守城之初,有人来电话,建议我们多囤积吃的用的,先生酷爱户外生活,每天忍不住要出去走一次,但每次去市场,他只买一两天的必需品。在特大城市里,能做到超市里什么都有,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如真有困难,我们就带头过极简生活。
⑩相信天佑中华,相信守城的日子很快会过去。疫情过后,相信我们能守住真诚,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未来会更崇尚科学,激发良知,更加大气,也更加理性。
(选自2020年2月12日《文艺报》)
【1】守城的日子里,作者写了哪些生活上的变化?
【2】疫情当前,第⑤段作者说“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作者认为作家该做些什么呢?
【3】第⑧段作者说“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说说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材料一)
新冠肺炎的肆虐扩散不分地域不分国界不分制度,侵害对象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贫富,很快成为一个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4月6日,中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83005例,境外有208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1250292例。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伊朗、英国等国已经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疫情重灾国。
(材料二)
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7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表达慰问与支持;多国政要“逆行”访华;“巴铁”以倾国之力驰援物资;日韩“风月同天”的真情流露……而在眼下世界多国面临严峻疫情的艰难时刻,中国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迄今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同各国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疗经验,派出专家团队支援他国……
【4】结尾作者为什么说“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未来会更崇尚科学,激发良知,更加大气,也更加理性”?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章以及疫情中例子进行解释。
【5】文章的标题“守城的日子”能否改为“居家的日子”?
12、题目:谢谢你,陪伴我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