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B.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C.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
D.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只要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遒劲(qiú) 遏止(è) 凌侮(wǔ) 情不自禁(jìn)
B.冰屑(xuè) 颓圮(pǐ) 斑斓(lán) 沁人心脾(qìn)
C.青荇(xìng) 沉淀(diàn) 忸怩(niǔ) 长歌当哭(dàng)
D.火钵(bō) 瞋目(chēng) 攒射(cuán) 屏息以待(bǐng)
3、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
B.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
C.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 240 年的历史,共 33 篇。
D. 徐志摩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笔名有南湖、诗哲等。他的《再别康桥》体现了现代新诗的基本要求: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以为期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⑤以望复关
⑥挟飞仙以遨游⑦楚人伐宋以救郑⑧制芰荷以为衣兮
A. 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B. 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C. ①⑤⑧/②⑥⑦/③④ D.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5、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魁梧(wǔ) 腼腆(tiǎn) 消遣 无懈可击
B.阔绰(chuò) 强悍(hàn) 摔垮 无精打彩
C.间(jiàn)或 名讳(huì) 卷帙 不屑置辩
D.同僚(1iáo) 俯瞰(gān) 营生 离经叛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烧火工
刘慈欣
萨沙站在极东岛上看着帆船在海天连线处消失,知道自己被扔在世界尽头了。
一个细高的老头,干瘦黝黑,像一段从煤层中挖出来的枯树根,精疲力尽地坐在地上,靠着小矿车车轮,喘息着。
“我来找你,我来求你。”萨沙说,他不用问这人是谁,肯定是他要找的,极东岛上只住着这一个人。
“我有什么好求的,一个烧火的,一辈子吃苦受累的命。”老人摆摆手说。
“人们说你能让得绝症的人活下去。”
“我自己都活不了多久了,老了。”烧火工长叹一声。
“你有一本大书,能从里面查出每个人的星星在什么地方,你还能登上天,把出毛病的星星修好。”
“你病了?”“我爱的女孩病了,绝症。如果你修好她的星星,我为你做什么都行,我为你去死都行!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死在这岛上,没有她我活不下去。”
“这就是爱了?”老烧火工抬头看看萨沙,老眼发散的目光费力地聚焦在他脸上,略带嘲讽地笑着,但似乎对他有了些兴趣。萨沙没再说话,默默地跪在烧火工旁边。“你不用去死,接我的班吧。”
“好的,我接您的班,在这岛上当一辈子烧火工!”
老烧火工不动声色地看了萨沙一会儿,突然摇着头笑了起来:“呵呵呵,以前来的那些人也都这么说,等我把他们让我修的那些星星修好,他们都走了。”
“我不会走的,我会接您的班,我发誓!”
烧火工吃力地站起身,捶着腰说:“那就试试吧,我只能每次都试试,我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
首先要造火药,用硝、硫磺和炭配制。硝和硫磺都能从矿井中采到,岛上却没有烧木炭的树木,烧火工用鲸骨代替。烧火工干得磨磨蹭蹭漫不经心,萨沙心急如焚,他催烧火工快些,因为在大洋那边遥远的大陆上,在家乡的小镇中,冰儿的病正在一天天加重。
“快有什么用,”烧火工指指天空不耐烦地说,“离上弦月出来还有好几天呢,没有上弦月,怎么登天?”这些天烧火工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他的活儿包括采煤、猎鲸和炼鲸油。萨沙帮着干,发现烧火工的工作极其繁重,像他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烧火,每天的烧火时间是凌晨,这时萨沙都睡得很死,烧火工没带他去过。只是有一两次,在后半夜最黑暗的时刻,萨沙在睡意朦胧中隐约知道烧火工驾着小帆船出海了,他回来时太阳已高高升出海面。
上弦月终于出现了,细弯的月牙与上方的两颗星星组成了一个银色的笑脸。烧火工说他们必须尽快登天,等月牙盈起来后就不好用了
……
终于,萨沙伸手可以触到月面了,他以前以为月亮是坚硬光滑的,像一大块发出银光的玉石,这时惊奇地发现月面很柔软,他想,月亮不断地盈亏,当然不可能很坚硬。月面摸上去细腻光滑,像冰儿的肌肤,这让萨沙心里一动。
“你那个女孩的全名叫什么来着?”烧火工问道,同时翻开了那本大书,大书除目录外的每一页都是星图,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星座,萨沙完全看不懂,但烧火工只扫了两眼,就确定了他们要去的方位。星星不时碰到航行中的月亮上,发出悠扬清脆的叮铃声。月牙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烧火工停止了划桨,拿起大书,把那一页的星座模样与周围的对照,然后宣布他们到了。
“我们来的不晚,她还活着,星星上落了灰尘,擦擦就行了。”
烧火工拿出一块柔软的海绵,老人很细心,还带来一小瓶清水,撒了一些到海绵上,然后递给萨沙。萨沙仔细地擦拭着冰儿的星星,随着灰尘的拭去,星星迅速亮了起来并开始闪烁,萨沙沐浴在她的银光中。“你放心,那女孩的病明天就会好的。”烧火工说着操起了帆桨,“该回去了,还有活儿要干,误了烧火可是大事。”以后的日子里,萨沙只有等待,等待从大洋那边传来冰儿的消息。他每天都帮烧火工干活,他们一起猎鲸、采煤和炼鲸油,但烧火工仍然一次也没有带萨沙去烧火。
四十天后,终于有一艘帆船经过极东岛,舰长给萨沙捎来了一封信,那信像小太阳一样使萨沙的世界由阴转晴,那是冰儿的信,说她的病在一夜间突然就好了,以后虚弱了一段时间就完全恢复健康,她盼着他回去。烧火工疲惫地坐在旁边铁锈色的岛岩上,他已经猜到了信的内容,无力地对萨沙挥挥手:“走吧,回去吧,我知道会这样的,以前都这样。”
“不,我发过誓,我要接你的班。”萨沙说,小心地把信叠好装起来,“我是个守信的人。”
“不不,这和信用没关系,”老烧火工脸上现出神秘的庄重,“你懂得爱。”
“孩子,今天后半夜里我带你去烧火。”
这天夜里没有月亮,在后半夜微弱的星光下,烧火工和萨沙把两大木桶鲸油搬到小船上,然后扬帆出海。海面上一片黑暗,只能看到浪沫的白色。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烧火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一定要准时烧火,不要早也不要晚,否则会乱了时令的。”烧火工说。
海面上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小岛,借着海空的背景,萨沙看出岛的形状是一个弧形,那弧形十分完美,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萨沙当然知道这只是一个巨球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不用问了,他知道这就是太阳。他们把两桶油均匀地撒在太阳表面,沉默地站在这熄灭的太阳上,海风中充满了鲸油的味道,远处的海面上,小船上的火炬仍在燃烧,脚下的太阳漆黑一片,像夜的精华。
“烧火的时间到了。”烧火工说,带着萨沙走下太阳,登上小船。烧火工从船上取下燃烧的火炬,犹豫了一下,把火炬递给萨沙,萨沙把火炬扔向太阳,火炬在空中翻滚着,火焰在海风中呜呜作响,然后落在那漆黑的表面上,点燃了鲸油,黑色球面上腾起一片蓝色的火焰。
天空由漆黑变成瓦蓝,白云变成金色的朝霞,周围的一切在朝阳中清晰起来:大海,还有远处的极东岛。小船划到了安全的距离,烧火工指着初升太阳说:“它升到高空,被那里的强风向西吹,到西边后风小了,太阳就降到海里,被水浸灭了,然后被海下的暗流带向东方,凌晨时到达这里并浮起来,我们再点燃它。这就是烧火工的工作,要有责任心,不能出差错,每天凌晨如果我们不烧火,黑夜就不会结束。”
太阳越升越高,世界从黑夜中复苏,海面上有飞鱼腾起,一群雪白的海鸥向日出的地方飞去……
萨沙,年轻的烧火工,伸出双手抚弄着阳光。让他最感欣慰的是,这阳光也有冰儿一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老烧火工登上星空,修好冰儿的星星,以此来治好冰儿的绝症。这些饱含幻想的设定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不由对作者笔下的世界产生好奇。
B.星空的景象在作者描绘下呈现出瑰丽又奇幻的特征,同时也让小说展现出极强的画面感,能够让读者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C.登天需要使用火药,火药需要硫磺、硝及碳来配制,这些细节把现实世界的元素融合到科幻想象中,展现出严谨的叙事风格,彰显了作者非凡的创作能力。
D.在《烧火工》中,作者以温和的笔调,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性美与温情的世界,小说在充满温情的基调中,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不由令人展开遐想。
【2】小说中多次写到太阳,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烧火工》中的太阳并没有像其它幻想小说里写的带来世界性的灾难,而是呈现出一种平静温和的特征,这与《烧火工》整体的叙事风格保持一致。
B.小说快结束时,交待了烧火工的工作是点燃熄灭的太阳,为世界带来光明。其实关于烧火工的工作内容,之前有多处伏笔。
C.“太阳”有深刻的意味,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日复一日地按时升起的太阳,象征了烧火工代代相传的坚韧意志与精神。
D.小说结尾有关朝阳的描写,极具色彩感,画面壮丽,富于震撼效果,有力地烘托了烧火工工作的伟大不平凡。
【3】通过作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人性美。试结合老烧火工的形象加以分析。
【4】作家所处的大环境下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是幻想文学社会文化价值发挥的主要依据:幻想文学中,家国关怀、人类关怀等价值观往往是特别强调的内容。《烧火工》这部幻想小说重点讴歌了少年萨沙爱的升华,强调了关怀精神,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他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了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
(3)“月”是古典诗词常要的意象,或借景抒情,或寄寓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明证。
8、默写
(1)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自古有之,在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渔业治理原则上。
(2)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例,论证学习贵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女主人公和氓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情景。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箫声的余音悠长,“_______”一句又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蛟龙起舞写出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里孟子用“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庖丁解牛》中庖丁一是靠感官去感觉牛,二是凭内在精神去接触牛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
漫感①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 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 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剑和箫,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表明诗人希望用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
E.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2】“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規,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搗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频河并且黄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遗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滩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嘉佑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宋代始为常制。
C.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颖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5】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
14、请以“遗憾”为题目,记叙一段或几段令你刻骨铭心的学习生活经历与体验,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