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有些人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所谓的“创新”,或把歌词改得面目全非,或用夸张的动作引人发笑,这实在是对经典的践踏。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喜得龙”曾是路人皆知的服装品牌,但是在电商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它未能与时俱进,最终破产了,真是令人遗憾。
⑤国民政府一遇旱捞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就下令各地酒厂严禁用粮制酒,即使是已经蒸馏进缸、入窖储藏的酒也不许出售。
⑥眼下的共享单车的确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但现在要做的是不能遏制其生长,更不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而是引导其健康生长。
A. ②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千乘之国/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风乎舞雩/技盖至此乎
D.将以求吾所大欲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6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拉开序幕,仅半天时间就有7458人报名,萁中最火爆的职位合肥团市委综合管理岗位,报名人数更是百里挑一。
②女生脚踝遭蚊子叮咬,本不以为然,没想到却因溃疡分枝杆菌造成传染性疾病,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并导致组织坏死。
③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也不胫而走。一些看起来“有鼻子有眼”的传言,混淆了视听。
④近日在朋友圈里,一篇名为“美国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因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在疯转,而中国专家辟遥:纯属危言耸听。
⑤咕咚是线上马拉松的始作俑者,早在2013年,咕咚就和知名运动品牌李宁共同开发了线上马拉松的前身—10公里虚拟路跑联赛。
⑥近日,一组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在网上公布,那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湖泊怪石,真是巧夺天工,宛如人间仙境。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季度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还是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难以望其项背。
②在全明星赛后,他改头换面,不再只想着传球,而是主动投篮,整体投篮命中率更是高达66.7%,完全找回了自信。
③在冰雹灾害到来之前,这个市的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④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处心积虑,营私舞弊,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⑤见孙本松这孩子真心喜欢和热爱武术,这人也不吝赐教,亲自示范各种动作,他就是日后成为孙本松师父的李宝岐。
⑥炫耀性消费,即人们通过财富、礼仪、服饰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消费,这也许就是人们对某些奢侈品趋之若鹜的原因吧。
A. ②③④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昨天上午9时,温州市消防部队的600余名消防官兵在同一时间内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衡阳“11·3”灭火抢险救援中临危授命的张晓成等20名烈士。
B. 《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C.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 近来交通事故和矿难不断出现,仅2月14日孙家湾矿难中就有200多人失去生命。交通事故和矿难此起彼伏,接连发生,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
余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行结发加冠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结发加笈礼,都必须取字,作为成年的标志。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荀子《劝学》中,以人出行千里打比方,从反面说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一致的。
(3)李煜《虞美人》中,“花”“月”之外,“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4)在《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仿佛遭遇冷水泼洒,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滴尽致地抒发了词人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
(2)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已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她眼里的菊花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在《师说》一文中,韩愈指出“______________”,然后运用孔子向多人学习的事实论据和“三人行”的理论论据论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 ,_____ _。
(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 _____ ,_____ 来批评。
(4)屈原在《离骚》中以其他女子嫉妒自己的美貌为喻,表达自己遭到小人诋毁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 。
(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歌台舞殿是互文的手法,台既可以舞,殿亦可以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歌台这边“________”,舞殿则是“________”。
(2)《六国论》写祖辈父辈创业艰辛,而他们的子孙却“________,________”,以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对赂秦行为的谴责。
(3)“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阳楼》“________”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均提及“舟”,并借它抒发孤独衰老之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和诗人轻松惬意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虽身处茅屋漏雨的困境,却仍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3)《诗经•氓》中借助比兴手法,以新鲜润泽的桑叶比喻女子年轻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__”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C.“野外罕人事”与“虚室绝尘想”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鸟①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②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鸟:指䴙䴘,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率纵私人扰商贾/ 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
作为青年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写议论文。③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