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 (1)(2)(3) B. (2)(3)(4)
C. (1)(2)(3)(4) D. (1)(2)(4)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B. 很多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甚至有的已经触到了成功的大门,但在即将迈进成功大门时,因太累太难为由放弃了,这些人总会在以后回想往事时扼腕叹息。
C.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 “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厘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1925年王国维发表《古史新证》,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央研究院”发掘殷墟开始,中国青铜器研究即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了现代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考古类型学被应用于青铜器研究。郭沫若在其名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与《考释》中,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标准器法”。1941年出版的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更在青铜器及纹饰的分类、定名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1935年唐兰出版了《古文字学导论》,提出了古文字考释的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促使古文字学脱离开传统金石学与小学的束缚。史学观念的进步也使金文更好地与传世历史文献相联系,使之成为研究古史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石刻研究亦渐纳入现代考古学与史学的研究范畴。二十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水平的提高成为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金石学的兴衰与金石研究的新生之历程,可以深切地感到,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术研究,其水平的高低是与时代所给予的政治环境、科学世界观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时代的历史需求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而且金石之学的实证研究色彩,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
B.清朝时期,始终未能厘清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也没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又受到传统史学观的局限,因而金石学研究进度不大。
C.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化传统,为将文字资料永久保存而将其刻于石上或铸于青铜器土。“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而“石”则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D.王国维倡导的“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郭沫若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青铜器研究的“标准器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代学者在金石学研究中,对石刻方面投入精力更多,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但此时青铜器等古器物仍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研究进展不大。
B.较之简帛,青铜器铭文和石刻保存的时间更为长久。在汉代时,保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所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显得特别珍贵。
C.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尤其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D.在北宋以前,青铜器铭文以及石刻文字等文献资料还不是很受学术界的重视,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出现后,这种状况才得到较大改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金石学因与小学密切相关,被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青铜器研究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了现代考古学的研究领域,石刻研究也逐渐被纳入现代考古学和史学的研究范畴。
C.金石学作为一门学问,属于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内涵,在20世纪初已停滞不前,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D.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0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使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5) ,斜光到晓穿朱户。
(6)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8)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起飞后只能“ ________________”飞得不高时便落在地上,所以他们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 ___”两句,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表明了友人所去之处。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比列子“御风而行”更高的境界是“ ___,____,_____”,什么也不需凭借,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涉及学与思关系的表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表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说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 , 。”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释)①“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②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2】请结合全词, 对“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一句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
【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凿户牖以为室 牖:窗
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C.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D.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2】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其无,有车之用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
C.凿户牖以为室 是以圣人欲不欲
D.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B.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脚。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有人说:“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