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吕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B.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C. 以地秦,犹抱薪救火

    D. 能守其土,不赂秦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当,反而会贻笑大方

    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下里巴人

    在南海问题上,我们奉劝菲律宾尽早回到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也奉劝域外势力及时收手,不要试图浑水摸鱼

    日前,美国游泳队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选拔赛在美国奥马哈闭幕,美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参赛阵容水落石出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 3、下列各项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还是忍住了没发火。

    B.即使很多天没下雨,大地也很干旱。

    C.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

    D.主动打扫宿舍这件事,不是懒惰的扎西做的,而是勤快的米玛做的。

  • 4、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

    B.《望江亭》

    C.《红楼梦》

    D.《窦娥冤》

  •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杀人,臣之 安能豪杰之流

    B. 常以身蔽沛公 吾得事之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C. 发尽指冠 若入为寿 沛公已去,至军

    D. 越国以鄙远 太子之 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4)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不禁提出了“___________”的问题。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裕统率大军横扫敌兵的英勇气概。

    (3)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踮起脚后跟极目远望,也“_____”。

    (4)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5)《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采芣苢,薄言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芣苢》)

    (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苏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做饭备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表现出对外孙辛劳的疼爱之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描绘激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对仗工整,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引用秦国开发蜀地“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登高》一诗,浸透着杜甫人生遭际之悲,其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诗人漂泊天涯、老病孤愁之凄凉况味。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君子)“ 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整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建安五年,策薨,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文段二: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死有命,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摘编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注】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受汉封为讨逆将军。②威灵:国家(或帝王、祖先)的神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在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瑜往省之”与“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两个“省”含义不同。

    C.权,即孙权,孙策的弟弟,也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孙仲谋”。

    D.“为汉家除残去秽”与“因为长句”中的两个“为”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之后,弹奏者有差错,他也能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

    B.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东吴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C.周瑜的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用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D.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②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5】文段二为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请概括其中主要表达了哪三点内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这样称赞“手撕钢”。从2010年建厂之初连0.3m加厚度的不锈钢都轧不出来,到2016年成功研发出0.02m加的“手撕钢”,再到如今0.015m加的厚度,每一次难题的攻克,都是一次质的飞越。历经700多次失败,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在“手撕钢”领域,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进入了“无人区”。

    以上材料对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都有诸多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