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仗的一项是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查看 (《寡人之于国也》)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寡人之于国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劝学》)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劝学》)
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过秦论》)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赢:赢氏,指秦朝统治者 (《过秦论》)
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攻击,攻占 (《师说》)
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师说》)
⑨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一下子 (《琵琶行》)
⑩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琵琶行》)
A. ①②⑤⑦⑧⑨ B. ②③④⑤⑧⑨
C. ①③④⑤⑥⑨ D. ②③⑤⑥⑨⑩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巴马发誓推行新政, ① 共和党不在乎他。共和党的决策是在2009年至2010年否决了奥巴马提出的所有议案,② 是小布什执政时就定下的决策也不行。但他们知道,③ 摆出协商姿态奥巴马就依然会过来协商。奥巴马保证他会和中产阶级在一起,④ 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但是中下阶级扔选择远离他。⑤ 他们发现,奥巴马所钟爱的新兴产业基本上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中上阶层才能从中牟利的,⑥ 奥巴马发的补贴是只有收入3万以下美元的真正穷人才能拿得到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大概 | 只要 | 而且 | 并且 | 可是 |
B | 但 | 哪怕 | 只要 | 并 | 因为 | 而 |
C | 因为 | 就算 | 也许 | 还 | / | 可是 |
D | 只有 | / | 只有 | 并 | 因为 | /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对各句划横线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亡秦之续耳 ② 吾得兄事之 ③沛公今事有急 ④共其乏困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又前而为歌曰 ⑦越国以鄙远
⑧函封之 ⑨邻之厚,君之薄也 ⑩刑人如恐不胜
A.① /②⑧ /③⑨/④/⑤⑦/⑥⑩ ⑩ B.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⑩/⑨
C.① /②/③④/⑤⑦/⑥⑧/⑨/⑩ D.①⑧/②/③⑤/④/⑥/⑦⑨/⑩
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
B.这篇小说用词精练、传神,如“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住”一词,运用比喻手法,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C.作者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
D.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反映台儿沟的贫穷、闭塞,表现姑娘们的爱美天性,同时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乙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出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车上,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上一夜再回台儿沟。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的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惊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媳妇给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破洞,这一举动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也表明了她突破了“又羞又怕”的心理。
B.甲乙两文通过青年人物形象来表现青春情怀,但情怀各有差异:甲文表现的是战争年代的革命青春,乙文表现的是改革开放时代追求上进、摆脱封闭的青春。
C.甲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所见所闻写小媳妇,主要采用对话、动作和神态描写;乙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多用心理描写展现香雪内心世界。
D.《百合花》《哦,香雪》善于运用典型细节,如甲文的“两个干硬的馒头”,主要目的是表现战争年代的艰苦;乙文香雪、女学生“红脸”,都写出少女的害羞心理。
【2】“百合花”和“铅笔盒”在《百合花》和《哦,香雪》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它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一文“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樊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刘邦做大事行大礼不要考虑太细。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婚后终日操劳、披星戴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苏轼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唐太宗要纳谏,不要被小人欺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对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表达国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荀子·劝学》中指出,锲而舍之,就会“_______”,锲而不舍,就会 “________”,形象地说明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里的语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写周瑜的外貌,“___________”一句写周瑜的儒者装束。
(3)古代诗歌中常写到猿啼,借这一典型意象抒发情感,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默写。
①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⑤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 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 “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2】请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奏,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栾城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咎:责备
B. 而蔽山东之诸侯 蔽:掩护
C. 委区区之韩、魏 委:托付
D.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完:保全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六国错误做法的一组是( )
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
③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④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⑥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3)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突出,叙事清楚,描写细致,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