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堰河多么渴望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②王阿姨一生默默地奉献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③四个人听了慰安妇的诉说后无不怒发冲冠,怒骂日本人的兽行。
④他虽然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⑤八路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雄赳赳,气昂昂地挺进大别山。
⑥有一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坦胸露乳、披头散发,意气风发,其行为真让人不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使使以闻大王
B.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C. 太子迟之 其人居远未来
D. 晋军函陵 又前而为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葡萄酒高端产品消费中,购买者并不一定是饮用者,很大部分不是出于礼尚往来的需要,而是送给其他有地位和身份的群体的。
B.装修也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外表的冠冕堂皇未必就不会出现有害因素,如甲醛超标。
C.俄民航总局给他发了一些购物赠券,他们一家就靠机场售货亭施舍给他们的残羹冷炙勉强地填饱肚子。
D.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一改过去闭关自守的政策,既引进外资又展开自我经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距关,毋内诸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饮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令将军与臣有郤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到达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大姐
D.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 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堆苹果
李立泰
四大嘴好早起晨练,顺着小公路,边走边打拳,也没啥套路,就是活动活动筋骨,出身汗,痛快!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
其实早没打过谷子了,就轧轧麦子,这两年麦子也不轧了,都用收割机了,到地头吐麦粒儿。但场里还有麦秸垛。
老远四大嘴就看着场里多了堆东西,黎明前天还挺黑的,看不清。他快步走到近前,哇!一堆苹果。这就有点儿意思了,一夜间多出堆苹果,蹊跷。
他蹑手蹑脚躲到麦秸垛窟窿里,观察动静。等到天亮,也没来个人毛儿。四大嘴从麦垛窟窿出来,整整衣服,拍打拍打麦草,庄重地查看苹果现场。
四轮从小公路来到场里把苹果卸下,大部分是散装,有几个塑料袋子装了苹果,围在边上。没袋子的地方用树枝画了圈儿。
还写了几个大字:各位乡亲,因有急事,先把苹果卸下。谢谢!
噢,原来如此。
四大嘴有数了,要帮助老乡看好苹果,不能在咱这儿丢了一个苹果。他回家告诉老婆子新发现,老婆子说,憨家伙,还不拉到家来,你先看见的。
他大嘴一撇到了耳门子:娘们儿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是咱的东西,能往家拉吗?现在什么社会了?和谐社会!唉──人家遇到急事了,咱火上浇油?
那你学雷锋?憨头!
对!我去看着,咱也不是思想高学雷锋。应该。他搬了凳子,提了水,来到场里,坐到苹果堆旁边喝水吸烟。
人们陆续出村,见四大嘴在场里坐镇,当了掌柜,哈哈!鸟枪换炮了,四儿!二大牙先走进四大嘴的视野,此时四大嘴眯缝着眼不看来人。
二大牙开腔,四哥,发财了倒腾苹果?说着伸手摸个大苹果,在褂子上蹭蹭,张嘴想吃。
四大嘴伸手抢过来,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不能吃。
这里还没平息五大巴子也来了,伸手捡大苹果。青瓜梨枣见面就咬。吃个尝尝,先尝后买知道好歹。
老五,这不是我的,别吃。俩弟兄弄了个窝脖儿,四大嘴跟他们告诉了事情的原委。
嗨!不知哪儿的,分了龟孙算了。二大牙说,四哥你先见的,你要大半,俺见得晚,俺少要。五大巴子也附和,是啊,这样吧,你百分之六十怎样?俺每人百分之二十。行吧?
四大嘴身子一拧,说,不行。咱都不能要。人家有急事,走了,咱不能坏良心。
二大牙说,四哥,良心多少钱一斤?见好的就该抢是不是?
四大嘴说,兄弟们,我不管你们讲不讲良心,现在,我有发言权,别叫我生气,咱还喝酒还是好兄弟。二大牙、五大巴子说,四哥,俺知道了,你是想吃独的。好,俺不沾你光了。二人悻悻地离去。
天色将晚,四大嘴回家抱来被子,晚上睡在苹果旁。第二天还搭了个简易窝棚,吃住在场里。
四大嘴看主人三天没来,报告村主任。村主任表扬四大嘴做得对,没丢咱村的人,我看再等几天不来,要想法处理,不然果子坏了咋办?是啊,现在就有快烂的了。
两天后村主任跟四大嘴决定把苹果卖了,发动村民自愿买。大喇叭一喊,村民蜂拥出村,带包、带篮子的来到村北场里。
苹果是红富士,这成色的果子市场价5元一斤,村主任讲明道理,咱按公道价,不能乘人之危。
四大嘴过秤记录,村民自觉把钱往酒箱子里放。
二大牙、五大巴子见村主任到场,没出歪点子,还都买了苹果。他俩抽着烟,帮四大嘴整理苹果。不到中午一堆苹果卖完了。
他们帮点钱,把百元、五十、二十……的分类,共卖了15680元。苹果共3136斤。
村主任在斤数、钱数的条子上签了字。好,午饭我请客,去“兔子炖鸡”。
行,俺把苹果钱送回家,马上到。
四大嘴喊住他俩,说,兄弟,你俩知道我为啥帮人家?那年,我去黄河南驮地瓜秧子,遭了大雨,没法骑车子,邓龙村民给我派车套驴拉回来。谁没个三灾八难的?
二大牙、五大巴子笑了,四哥做得对。
四大嘴临走,把酒箱拆了,弄个牌子,写上“拉苹果老乡,村头儿第三门找我”挂到了树上。
——摘自《广西文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叙写“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自然引出了下文四大嘴发现一堆苹果的情节。
B.文中的四大嘴具有善良正直、诚实守信、嫉恶如仇、知恩图报等一系列的优良品质,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C.作为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本文展现了在市场经济时代大潮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令人深思。
D.小说叙写了“黄河南驮地瓜秧子”的情节,对主要故事情节做了必要的补充,使整篇小说结构更完整合理,内容更加充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堆苹果”为线索,通过这一线索将不同的人物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B.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小说的结尾表现了四大嘴的善良细心,丰富人物形象;同时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设置了悬念。
D.本文语言运用富有地方色彩,为了表现乡村风格,贴合人物形象,大量使用了俗语和口语,如“鸟枪换炮了”“谁没个三灾八难的”等。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村主任”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4】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并作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想象所思之人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经常在诗中以“东风”比喻季节的轮替,时光的逝去等,请试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3)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4)鹫翎金仆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卢纶《塞下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7)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它。
(2)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送给朋友的原因。
(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离骚》中“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两句,表现了屈原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深深同情,并因此流泪叹息。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独坐空堂上
阮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①。
(注释)①晤言:对坐而谈,自写:自我排解忧愁。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就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营造出“悠悠”意境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
【2】陆时雍在《古诗镜》评论:“起语兴情慨慨,结语寄意殷殷,如此首尾盘礴,自是阮公家数。”请谈谈本诗中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
1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B.而耻学于师 耻,羞耻
C.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D.惑而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作者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以“省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必有师”三个字把古代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学习的结果。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分别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
C.第(2)段作者通过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的对比,有力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且批判的力度逐渐加重,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D.在文段(2)中,作者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猛烈抨击了“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然而受社会等级观念的局限,在批判的同时,也无意中流露出了他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微写作: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辉煌灿烂的仙境、《登高》中登楼所望的飘飞落叶。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句诗描绘成一幅画面, 150 字左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今年入冬以来,京城已有几场小雪降临,带给人们不少惊喜。雪后的附中校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更带给我们一段美好的记忆。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段雪中或雪后(雪未化时)校园内课间休息时的场面,15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