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麋鹿(mí) 相缪(miù) 潜蛟(qián) 桂棹(zhào)
B. 扁舟(biǎn) 壬戌(xū) 酾酒(shī) 枕藉(jiè)
C. 嫠妇(lí) 扣舷(xuán) 愀然(qiǎo) 渔樵(qiáo)
D. 匏樽(páo) 横槊(shuò) 舳舻(zhú) 斗牛(dǒu)
2、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 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 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 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何厌之有?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而今安在哉
4、分别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A.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 风乎舞雩(yú) 浴乎沂(xīn)
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 三子者之撰(zhuàn) 铿尔(kēng)
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 饥馑(jǐn) 哂之(shěn)
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 以俟君子(sì) 舍瑟而作(s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第二段用倒叙方式简要交代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 |
B.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 |
C.李记等一群孩子拒绝了王详堂许诺的优厚报酬,相约无偿帮李茂收割,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 |
D.“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这句话既表现了李茂的失望和震惊,也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 |
E.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
(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李茂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段以李茂脑海里浮现的一幅画面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7、情景填空。
①“柳”在诗歌中一直被诗人作为“留”的谐音词,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也不例外,其中含“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樊哙在鸿门宴上勇闯项王军帐,怒斥项王,迫使项王“未有以应”。他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现了不愿曲意逢迎权贵的风骨。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典故,表达爱才之情的殷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中写出陶渊明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
(2)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师说》)
(4)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6)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孔子语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宏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
(1)“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作者少年、壮年、晚年听雨的不同的心情。
(3)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组文言,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B.而绝江河(绝:到达)
C.而闻者彰(彰:清楚)
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一)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笑是无声的音乐,传递着美好的情感;微笑是表意的绘画,展示着乐观的神态。顺境中,微笑是成功的嘉奖;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治疗;矛盾中,微笑是对嫌怨的化解……让我们用微笑的阳光,驱散忧愁的阴云。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