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曲解(qū)   通缉(jí) 忖度(duó)   谙习(yīn)

    B. 罪愆(qiān)   聒噪(guā)   鄱阳(pó) 糟粕(pò)

    C. 桎梏(gù)   针砭(biān) 菜畦(qí) 稽首(qǐ)

    D. 裨益(pí)   解剖(pōu)   颀长(qí) 遒劲(jìn)

  • 2、选出“以”字用法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A. ①②   B. ③⑥   C. ②⑤   D. ④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8年初,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炙手可热,几乎是一夜之间,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只面无表情但十分可爱的小青蛙刷屏了。

    ②毛泽东亲自下达干部团夺取金沙江皎平渡渡口的命令,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率全团倍道兼行,一昼夜急行军180里,飞临金沙江畔。

    ③我国著名的书法中,雄浑大气的颜体字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关联;张旭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与他旷达的性情相对应。

    ④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⑤这家酒店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尽快查实证据,并依法给予其重罚,以儆效尤,从而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

    ⑥著名导演贾樟柯说,文艺片观众“是需要唤醒的”,但不管呼吁多少次,绝大多数文艺片在中国依然面临大音希声的窘境。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人类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探求真知

    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养和气质

    蕴涵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人文方面的广泛内容

    经典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A. ①②⑥⑤③④   B. ①④③⑤⑥②   C. ⑤③④①②⑥   D. ⑤④③①⑥②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仲)”(《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斋有,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周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测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甚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对立,但相互补充、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

    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

    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就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出殊,壁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

    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

    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项(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自者不负戴道路矣。(《孟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幼》)

    D.唯天为人,唯尧则之。(《论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好的,改正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想要的以及厌恶的有比生死更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 8、名句名篇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沐浴祈雨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求得一夕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用正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的心情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比如,杜甫《客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敞开家门迎接朋友的喜悦;而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展现了老泪纵横的诗人形象,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2)侧面描写是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手法,比如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4)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将进酒》)

    (7)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8)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蜀相》)

    (9)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10)师者,_______________。(《师说》)

    (11)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师说》)

    (1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13)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14)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15)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1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17)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记》)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倾慕贤才、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饱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④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1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⑤、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过无锡

    文天祥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注]①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被扣留,押往大都,途经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哭声感天动地,文天祥感动而吟此诗明志。②金山:即京口,今镇江,二十年前文天祥从京口经无锡赴临安(杭州)殿试,高中状元。③程婴赵事: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盾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为救赵氏孤儿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无锡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细雨蒙蒙,水波荡漾,草木茂盛,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色,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

    B.颔联今昔对比,将自己二十年前参加殿试的情形与如今作为阶下囚的景况进行对比,突出一种物是人非、恍若隔世之感。

    C.颈联写到“英雄未死心先碎”,让人联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情景,而痛楚却更加深沉,令人动容。

    D.整首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质朴真挚,极富画面感,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再过无锡时复杂的情感。

    【2】尾联诗人“一回惆怅一沾巾”的原因何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下列小题:

    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烛治文书,或坐倦假寐,少顷,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佟某,汝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不任事若此!」辄以手批颊数四。侍者为之悚栗。

    中丞在豫,恩泽普及,豫人感其德,犹绘像祀之。

    ――改写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1“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句中“巡抚”二字的词性,与下列何者相同?

    A. 燃「烛」治文书   B. 皆汝「肩」之

    C. 辄以手批「颊」数四   D. 侍者「为」之悚栗

    2根据本文的叙述,可推知佟中丞的为人如何?

    A. 自许甚高,治事严谨   B. 嫉恶如仇,律下严厉

    C.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D. 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寒冬即将过去,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春天里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也许有明媚,也许有忧伤。

    请以“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要有景物描写;③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