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单句句子成分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木匠们干活)的工具

    B.[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每一位经历过旧社会的中国人用血泪凝成)的经验之谈

    C.(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饱>。

    D.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地震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百、十、千字在所不惜

    B. 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水推舟,轻松畅快。

    C.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

    D.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对的一组是

    A. 不思其(反省) 忧心孔(内疚)

    B. 怨灵修之浩荡(荒淫无度) 忍尤而攘诟(不堪侮辱)

    C. 枉用相存(问候对方)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

    D. 少无俗韵(享受)还望旧乡(顾念)

  •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设九宾于廷”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B. 《苏武传》中“位列将。爵通侯”的“列将”是对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是汉代最高一级的爵位名。

    C. 《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凤池”即风凰池。是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片神鸦社鼓”的“社鼓”指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社日。是古时祭祀谷神的日子。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三年困难时期,在我们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时,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等残渣回去喂包弟。

    B. 在波兰南方,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C. 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故事。

    D. 她们抢一般地一窝蜂地盛了一碗粥,歪着头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或门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图书馆

    王佐良

    ①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②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③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④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文华图书馆叫做“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幽雅。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奥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⑤“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⑥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⑦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全灭了。

    ⑧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⑨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⑩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西蒙·德·波伏瓦的话,表现了作者对图书馆的“钟情”,也引出其在图书馆读书学习成长的经历。

    B.本文作者在“公书林”阅读《中学生》杂志时,觉得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内容有趣,便对此人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

    C.文中“真实的世界却在黯淡下来”一句,意为在图书馆阅读让自己进入知识和情感上的新世界的时候,当时社会却形成了不追求学问的坏风气。

    D.第⑧段中,作者以“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表达了论文做完、口试通过、北平解放以及在包德林图书馆阅读之后的畅快感受。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清华大学“第三阅览室”比喻成给我的教益极多的“一大恩师”,饱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强烈的感激之情。

    B.文章将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的苦读情景与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的处境形成对比,为结局很圆满做了铺垫。

    C.文章后部通过介绍这里是马克思常去的地方和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赞美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D.作者把对图书馆的深深爱意寄寓在温和缓慢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尤其是细节描写,更增添了文章韵味。

    3文中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具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概括。

    4本文行文线索丰富多样,请加以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3)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借助设问突出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凉,表现苦闷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6)______________ ,悠悠我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与蚯蚓的专一形成对比,从反面强调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2)韩愈在《师说》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从师的目的是学道,向谁学与对方的年龄大小无关。

    (3)《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暮春时节,“____________”,成人和童子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吹风,然后“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中写到秦的奢靡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空缺部分的句子。(任选三句)

    (1)_______,子无良媒。   (《诗经·氓》)

    (2)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   (《离骚》)

    (3)_______,食野之苹。   (《短歌行》)

    (4)狗吠深巷中,_______。   (《归园田居》)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   (《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嘴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出兵伐夏,在多次战役中处于弱势。②嘴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曹操攻破荆州时壮志凌云,与《赤壁赋》中曹操“破荆州,下江陵”的气势相似。

    B.颔联中“安知”一词意在表明,曹操水军虽然规模宏大,但也会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

    C.后两联客观理性,从分析曹操的霸主地位入手,总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的原因。

    D.本诗由叙写重大历史事件转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议论,思路清晰,结构谨严,自然流畅。

    【2】这首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借赤壁之战怀古,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有什么风景、音乐、电影、书籍、人事……令你不禁流过眼泪,洗涤过你的心灵,并催促着你更进一步向着真善美走去。以此为内容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