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还有《资治通鉴》。
B.《荆轲刺秦王》中,“燕王拜送于庭”属于特殊句式中的状语后置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是判断句。
C.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鱼肉”是古今异义词,文中译为“鱼的肉”。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杂文集有《坟》《而已集》《华盖集》等。
2、下列各句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绝江河 绝:横渡
B. 若不阙秦 阙:亏损,削弱
C.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赞:赞赏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赵氏求救于齐
C.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朱自清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地抒发了他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讲述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B. 在郁达夫诞辰120周年之际,20个郁达夫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郁氏家属齐聚在郁达夫的故乡富阳,围绕郁达夫与现当代文学及纪念馆建设相关议题开展座谈。
C. 散文的生命,在于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可以读出永恒的价值。几十年前的《囚绿记》,放在今天的“文化地球”中,应该以全新的视角,赋予它全新的现代价值。
D.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5、下列诗词名句以及作者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北宋---苏轼
B.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
D.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李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是真正的大师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因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造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都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的责任太多、太重、太复杂了。四麻袋手稿和读书笔记,收藏的文物,全家的东西,都得要她亲手处置。这时的杨绛早已身心交瘁,连走路都要扶着墙壁。她要让自己伤痛的心静下来,要喘一口气,寻找一个使精神得以安宁的港湾。
1957年杨绛接到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徳》的翻译任务,并被告知用哪种文字转译都可以。杨绛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但待她找来五种英法文译本细细比对后觉得,译本始终代表不了原著。于是,年近六旬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文,至1961年,才开始动手翻译。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由人民文学岀版社岀版。杨绛《堂吉诃徳》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
此时,杨绛再次选择翻译书稿来平复内心的伤痛。从中外贤哲的书中,她终于选中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决定通过翻译这本书来忘掉自己。
2007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寸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风驰电掣的时代一处亘古不变的所在,一抹安静温润的慰籍。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杨绛接手过来,整理得井井有条,陆续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徳那首著名的诗,写下了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选白《文史参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钱钟书重病之际,80多岁的杨绛悉心照料,同时也不忘尽量保养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担心自己早于丈夫病倒,丈大照顾不好她。
B. 评论家称赞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这表明人生的坎坷并没有给杨绛的内心造成任何的影响。
C. 作者通过叙写杨绛的后半生经历回答了题目中“谁是真正的大师”这一问题,与现实中许多所谓大师相比,只有杨绛才是真正的大师。
D. 杨绛悉心照顾病中的钱钟书,钱钟书评价她为“最贤的妻”,他们相守一生的旷世爱情固然令人赞叹,但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有志同道合的人生追求。
【2】第2段写到杨绛的“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请结合全文简述其具体体现。
【3】作者在写90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斐多篇》之前插入她早年的翻译活动,具有怎样的作用?请概括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上》)
⑵吾师道也,___。(韩愈《师说》)
⑶瓦缝参差,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⑷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⑸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黄庭坚《登快阁》)
⑹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陆游《书愤》)
⑺陶潜在《归园田居》中,用两个比喻来表达被困官场时的不自由和对田园的向往,它们是,____ ,____。
⑻孔子认为可以终身行之的“恕道”,其具体做法,《论语十二章》中这样说:___,___ 。
8、名篇名句默写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 , ”慷慨赴秦。(《荆轲
刺秦王》)
(4)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 。(《鸿门宴》)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
刘和珍君》)
9、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韩愈指出,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将有限人生与无尽江水相比较,悲生命短暂慕江水无尽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至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的观点。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突出了琵琶女的演奏带来与被贬的地方音乐的不同感受。
(4)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过度到怀古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师说》中开头表明教师作用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
11、名篇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一再追问孔子,孔子才说出对子路“哂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
范成大①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描绘了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的情景。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化用《论语》中的典故“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和陶潜的《归去来兮辞》,暗示自己难遇明主想要归隐的心情。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而耻学于师
C.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 吾从而师之
【2】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夫晋,何厌之有?
D. 学于余
【3】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4】翻译句子。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在世,有喜有忧。有人忧时光飞逝,有人忧生离死别,有人忧学业艰苦,有人忧壮志难酬,有人忧家贫,有人忧貌丑……何以解忧?曹操有“杜康”,陶渊明有“田园”,苏轼有“豁达”,李白有“傲岸不羁”……生活中的你又有什么样的忧愁?又凭借什么来解忧的呢?
请把以下题目《何以解忧,我有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