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 。 , , 。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 ⑥⑤④①③② B. ⑥④⑤②①③ C. ③①④⑥⑤② D. ③④⑤①②⑥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俜 屡试不爽 青青子矜 雨雪霏霏
B.踯躅 屈心抑志 契阔谈䜩 信誓旦旦
C.葳蕤 总角之晏 忧心孔疚 置若罔闻
D.玳瑁 同心离居 白头携老 忍尤攘诟
3、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下列选项中,对各句的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贤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 舞幽壑之潜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孔雀东南飞 ⑥顺流而东也 ⑦死生亦大矣 ⑧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⑨有泉侧出 ⑩常在于险远
A. ①⑦⑩/②④/③/⑤⑨/⑥⑧ B. ①⑦⑩/②③④/⑤⑨/⑥⑧
C. ①⑦/②③/④⑩/⑤⑥⑨/⑧ D. ①⑩/②④/③⑤⑥⑨/⑦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此前那些依靠化石燃料设计的不良建筑将成为明日黄花,我想每个人都应该适应这一切。
D.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6、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小题。
地泉之灵
林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讯翱火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文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锦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宅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屯万斜泉源,港海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遂。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碗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个体经营者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 灵渠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B. 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 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D. 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E. “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萧索的氛围。
【2】第四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作者用“地泉之灵”为标题,请说说它“灵”在哪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一词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暗示作者忍受委屈和指责,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要以前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不会被假象迷惑的道理。
8、默写题。
(10)《琵琶行》中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音乐效果。
(1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女子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与氓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在上文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抒怀,触景生情,表现出词人作为革命家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气魄,并引出下文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律吕呦!”
(3)闻一多的《红烛》中抒发诗人对红烛深情的呼唤的诗句是:红烛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自己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结交的朋友都是有学问之人。
(2)《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编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1】请赏析“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的妙用。
【2】请结合具体句子赏析该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
材料三: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尊B不C至D于E帝F智G不H至I于J圣K而L欲M无N尊O师P奚Q由R至S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指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词义相同。
B.臣,动词,当作臣子看待,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的用法相同。
C.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与现在所说的“执业医师”中的“执业”意思不同。
D.贞观三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人也常用干支纪年,如“是月丁未”中的“丁未”。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认为圣人贤士无不尊敬老师,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圣,与曾经当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用以显示敬学与尊师。
B.汉明帝曾到太常府探望,让桓荣坐在东面主位,并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拜见,众位学生中有的让位,有的提出疑问。
C.太子少师李纲讲学理顺辞直,让听者不知疲倦。李纲也认为自己堪当大任,可以把幼小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
D.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太宗选择他来担任魏王李泰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深得当时舆论的好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
(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5】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请联系材料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巴黎市长宣布将拆除市区老书报亭,替换造型更现代、功能更完备的新报亭,并解释说,新报亭更像个小商店,能吸引更多顾客,推动报纸杂志销售,还可在这里出售景点门票、购买纪念品、投递信件、给手机充电、回收旧电池、甚至喝点咖啡。
此举措引来一片反对声。巴黎市民认为,老式书报亭诞生于1857年,有着古典的绿色穹顶,早已与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起,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