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将气体A、B置于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进行到
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
,C的物质的量为
,
内D的反应速率为
,则:
(1)用C表示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
(2)生成物D的化学计量数n为___________。
(3)末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4)若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生成C的速率分别如何变化?请填写表中空格。
编号 | 改变的条件 | 生成C的速率(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
① | 升高温度 | ___________ |
② | 增大B的物质的量 | ___________ |
③ | 扩大容器体积 | ___________ |
(5)反应进程中,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反应在c点处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或“<”)。
③若,反应物B的转化率:
段___________
段(填“>”或“=”或“<”)。
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末,以气体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反应开始时与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
(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X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⑤v(X):v(Y)=3:1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写出氨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氟化钙(CaF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表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 _________ |
除K层外,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 _________ |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 _________ |
倒数第3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 _________ |
第n层里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 _________ |
5、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CH2=CH﹣COOH和油酸( C17H33COOH)
B、12C60和石墨
C.和
D.35Cl和37Cl
E.乙醇和乙二醇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
(2)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
(5)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体,也不是同素异形体,但可看成是同一类物质的是_____
(6)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_____。
6、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____。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A.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B.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N的同时,生成1mol M
(4)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C.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D.使用催化剂
7、下列物质中:N2、H2O、Na2O2、Na2O、KOH、CaF2,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
8、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发生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__。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__g。
9、(1)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行。
①峰会部分场馆使用了新型环保墙面材料硅藻泥。硅藻泥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______(填字母,下同)。
a 有机高分子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金属材料
②峰会场馆空调使用CO2和水作制冷剂。不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的目的是______。
a 防治酸雨 b 降低温室效应 c 保护臭氧层
③央行发行了G20峰会金银合金纪念币。关于该纪念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以溶于盐酸 b 相比纯金币,熔点高 c 相比纯金币,硬度大
(2)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下表是100 g紫薯粉的营养成分含量表:
营养成分 | 含量(每100 g) | 营养成分 | 含量(每100 g) |
水分 | 9.9 g | 钙元素 | 23.00 mg |
脂肪 | 0.2 g | 铁元素 | 1.10 mg |
蛋白质 | 4.8 g | 硒元素 | 0.02 mg |
淀粉 | 82.5 g | 花青素 | 0.10 g |
纤维素 | 2.7 g | 其他 | …… |
①紫薯粉中的脂肪在人体内会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_______。
②紫薯中的花青素能消耗活性氧,具有_______性(选填“氧化”或“还原”),可用于抗衰老。
(3)防治环境污染,呵护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
①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x、SO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使CO、NOx转化为无害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CO和NO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2NOx2xCO2+N2
b 上述方法增加了空气中CO2的含量,加重了酸雨污染
c 在日光照射下,汽车尾气还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②通过水质检测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后,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例如向废水中通入臭氧,运用_____(填字母)除去其中含有的油类、氰化物。
A 中和法 b 沉淀法 c 氧化法
③用过的聚乙烯塑料食品袋要回收处理。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得来的,那么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④锂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可实现汽车低碳排放,锂电池属于_______电池(选填“一次”或“二次”)。
10、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所含官能团密切相关,按要求书写指定方程式。
(1)2—丁烯与氯化氢的反应:______;
(2)乙二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环状酯:______;
(3)苯甲醛()与新制Cu(OH)2共热:______;
(4)苦杏仁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______;
11、有下列物质:①与
;②
与
;③
与
;④
与
;⑤
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
(3)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1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1、2 mol·L-1、18.4 mol·L-1)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1的硫酸于试管中 | 反应速率Mg>Fe,Cu不反应 |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
②____________ |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二:已知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5)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丙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的影响。
(6)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钾 B.硫酸锰 C.二氯化锰 D.水
13、现有质量比为11:14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则该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14、化工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该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O与H2反应合成甲醇
Ⅱ.CO2与H2反应合成甲醇 CO2(g)+3H2(g)⇌CH3OH(g)+H2O(g)
(1)上述反应Ⅰ是原子经济性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在工业上,为了提高上述反应Ⅱ的反应速率,除了采用合适的催化剂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一项即可)。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下列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单位时间消耗nmolCO2的同时,消耗3n mol的H2
b.容器内CH3OH的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4)生成1mol CH3OH放出 a kJ的能量,反应Ⅰ中拆开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E)的相关数据如下:
化学键 | H—H | C—O | CO中的 C | H—O | C—H |
E(kJ) | m | n | E1 | x | y |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拆开1molCO所需的能量E1=______________kJ。
(5) H2还原CO2电化学法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通入H2 的一端是电池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通入CO2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5、钛很多重要的化合物。如TiO2、TiCl4、[Ti(OH)2(H2O)4]Cl2。如图为TiO2催化下,O3降解CH3CHO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1molCH3CHO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3)乙醛的沸点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乙醇的沸点,原因是_________。
(4)半夹心结构催化剂M能催化乙烯、丙烯、苯乙烯的聚合,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M中非金属元素O、C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_________。
②基态Cl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_形。
③M中不含(填代号)________。
a.π键 b.离子键 c.σ键 d.配位键
(5)根据等电子原理,可推断O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
(6)TiCl4的沸点为136.4℃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说明TiCl4属于_________晶体。
(7)钛原子(Ti)一定条件下和碳原子可形成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白球表示Ti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已知晶体TiO2的晶胞如图2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_________g•cm-3(列式表示),Ti与O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pm(列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