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郑九条”“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郑州市区房价趋于稳定,不少害怕涨价而四处看房的人也暂停了求田问舍。
B. 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邀请明星或音乐家等作为“经典传唱人”,用歌唱方式演绎经典诗词,让文化经典历久弥新,传唱不衰。
C. 在那流金铄石的危难岁月里,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拯救我们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不容调侃和侮辱。
D. 在2018年3月5日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寻梦环游记》,注定要成为国际电影史上有口皆碑的影片。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南辕北辙,企业的信誉怎么能 树立起来。
②本赛季总决赛前三场均负于对手的骑士队在第三场反戈一击,使对手原本唾手可得的冠军突然之间 化为过眼烟云。
③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广东省著名景点——长隆旅游度假区将迎来旅游高峰,有关人士说,该旅游 景点严阵以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④某些高校教师挖空心思搞课题、写论文,而教学沦为“副业”,致使个别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 削弱,高等教育质量滑坡。
⑤政府机关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要求发言人发言时间不可过长,发言内容要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 性强,不要出现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让她上法院解 决问题,她又找借口 不去。
②如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重视,可以在奥巴马的一番讲话中 。
③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 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④除夕之夜,辞旧迎新,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天哗”是守岁场面的写照,“ ”中也寄寓着古代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A. 推托 管窥一斑 美轮美奂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B. 推托 管窥蠡测 精妙绝伦 寒灯短烬方烧蜡, 画角残声已报春
C. 推脱 管窥一斑 精妙绝伦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D. 推脱 管窥蠡测 美轮美奂 寒灯短烬方烧蜡, 画角残声已报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方便高原艰苦地区军人铁路出行,青藏铁路公司途经拉萨站的所有车次,为高原军人预留六张硬卧票的优惠政策。
B. 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这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节目,赞不绝口,圈粉无数。
C.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央视网视频《家风传承》告诉我们要注重家教、注重家庭、注重家风。
D. 无论昨天的艰辛,还是今日的奋斗,只要持之以恒地坚守,坚持不懈地耕耘,中华文化定能化成春雨,滋润人类文明的疆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偕1.3万欠100余万》)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
材料三:
非法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兴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9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当代大学生都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都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3】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 “______,____”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出其不意袭击敌人,于苦寒中不惮危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直接描写剑阁险要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表现了古代仁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常存忧民忧君之意。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表明了君子的智慧、道德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自我反省的结果;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全文的中心论点,在议论文中此称之为开门见山。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屈原《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12、背诵默写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5)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1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 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 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敞。又上除蚕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铟;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忠以为临政之初,宜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来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阙还职。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声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摇,今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忠以久次,特为仆射。时帝教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国田体,上疏谏。忠意常在褒索大臣,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纠正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今,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奇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谳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他担任延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司徒刘铠举荐他,建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提出了废除残忍的宫刑、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硫劝谏;因为他的提议,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
(2)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答,辄切免公台。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人呈现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丝绸、瓷器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文明富足的象征;近些年,孔子学院、影片《红海行动》、旗袍唐装、中华美食等再度出海,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近日,抖音(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在海外平台上线新产品,通过制作纪录片,定制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等方式演绎中华文化。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