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信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丝织文明,这一伟大创造曾经沿着草原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广泛流传,途经阿尔泰山南麓再向北最终到达南西伯利亚。

    B. 我国在航天、医药、生物和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C. 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和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未因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强大的魅力。

    D. 中国明代的青花瓷,既继承了元代青花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西亚文化、希腊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硕果。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描述黑洞理论,霍金讲过一个故事:鲍勃和爱丽丝是一对情侣宇航员,在一次太空行走中,两人接近了一个黑洞。        。由于越接近视界,时间流逝得越慢,鲍勃看到,爱丽丝缓缓地转过头来,朝着他微笑。那笑容又慢慢凝固,定格成一张照片。而爱丽丝面临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引力的作用下,她飞向黑洞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被巨大的潮汐力(引力差)撕裂成基本粒子,消失在最深的黑暗中。这就是生死悖论。爱丽丝死了,可在鲍勃眼中,她永远活着。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起这段生死悖论,突然哽咽。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爱丽丝不是别人,正是霍金自己。          ,用尽力气微笑。

    ①突然间

    ②他转过头来

    ③他见过最深的黑暗

    ④依然怀有巨大的勇气

    ⑤经历过最彻底的绝望

    ⑥她被黑洞的引力吸引

    ⑦在万劫不复到来之前

    ⑧爱丽丝的助推器失控了

    ⑨飞向黑洞的边缘(视界)

    A. ①⑧⑥⑨③⑤④⑦②

    B. ⑦⑧⑥⑨②④③⑤①

    C. ⑧①⑥⑨⑦③④②⑤

    D. ⑧⑥①⑨⑦③④②⑤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现有物流通道的基础上,榆中县人民政府计划兴建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将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农业综合市场。

    B. “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将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方向,推广“人与生物圈”的核心理念和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相关产品在银行、机场等相对安全封闭的局域网环境下应用广泛。

    D. 广场舞是当下非常流行的健身运动,专家提醒老人们,过度跳广场舞也会损坏膝关节,老人运动最好以游泳散步骑车为宜。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1 月 4 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被该院查封其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12 月 24 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王思聪已还款 5 千万,涉 1.5 亿纠纷案和解。

    B.2019 年 9 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目前已经烧掉了相当于一个比利时大小的面积,外媒估计有近 5 亿只野生动物葬身火海。

    C.本届休博会上,专家们将结合国内外休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围绕休闲与美丽生活的话题展开研讨, 发布世界休闲理论的研究成果,倡导积极文明的休闲理念。

    D.《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借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招聘启事: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

    B. 锦旗:某患者为治好他多年顽疾的医生特地制作锦旗,写着“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C. 对联:高考前夕,某班在教室贴出一副“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的减压对联。

    D. 上诉状: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艺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了1500年。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道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演员化装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5)曲艺的文化功能和历史作用,较之其他的艺术样式,可以说尤为独特。这是由于曲艺在历史上不只是供人娱乐和精神审美的表演门类,即单一的“艺术之属”,同时还是“文化之舟”和“戏曲之母”。许多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在过去主要是依托曲艺化的口述表演来完成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式的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样式,也是直接“克隆”曲艺说书的产物;大部分戏曲剧种的形成,更是各式曲艺孕育脱胎的结果。这使曲艺在其“本体价值”之外,还有着十分特殊的“载体价值”和“母体价值

    (6)曲艺的历史曾经非常辉煌,曲艺的文化价值十分厚重多样。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曲艺的当代发展遇到空前挑战,曲艺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包括语言“植被”遭受极大破坏。比如人数较少的赫晢族,保护其濒危曲艺,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伊玛堪,也是对该民族已经基本退出日常生活的特有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曲艺类非遗的保护,其作用超出了本身,意义尤其重大。

    材料二

    (1)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以赫哲语表现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说唱内容包括赫哲族历史上的英雄故事、萨满求神、渔猎生活、风俗人情和爱情故事等,表现手法是说与唱相结合,无乐器伴奏。由于赫晢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伊玛堪成为赫哲族传承自身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的唯一形式,其价值不言而喻。

    (2)近年来,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伊玛堪推救、保护和传承的规   划,组织专家、研究员开展对伊玛堪数字化采集工作,采访了赫哲族老人、民间艺人共12人,采集视频总容量达130C、图片1500余张、文字2万余字。2017年创作的赫哲族歌舞剧《拉哈苏苏》向更多人宣传介绍了赫哲族伊玛堪,获得专家、观众的高度评价。

    (3)对于包括曲艺在内的诸多传统艺术来说,保持原汁原味不走样还是与时俱进向前走,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继承传统是重中之重,是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另一方面,“对于曲艺来讲,传承的应该是宝贵的技艺而不是刻板的模式,很多古老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依然好看、接地气,恰恰是其紧跟时代、大胆创新的结果。”曲艺理论家魏真柏的话,道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一曲艺传承要与时俱进。

    (4)京东大鼓名家崔继昌曾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等演出场所表演京东大鼓,用京东大鼓的曲调演唱英文字母歌。崔继昌说,这虽算不上什么创新发展,但至少意味着传统曲艺有可能通过开拓题材来求新求变、获得认可。

    (5)与时俱进既指作品,也指表演。河南坠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表演艺术家宋爱华认为,对当今观众来说,部分传统唱腔甩腔过多、过门儿太长,进行“短平快”的艺术处理后则更容易被当下年轻人接受。

    (6)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呼吁,非遗曲艺保护不能仅局限于保护传承人,应当建立稳定的全方位、常态化机制,从曲本创作、导演、表演到服装、音乐、舞美等,从人才培养保障到演出场地维护等,实施覆盖各个工种与环节的总体保护方案,在目前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曲艺生存发展的完整生态,催生出适宜曲艺保护传承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语句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色身份:指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不必非要化妆。

    B. 口头语言:指表演使用的是方言土语或民族的语言。

    C. 说唱叙述:指在舞台上演员“说着唱”或“唱着说”。

    D. 表演艺术:指演员运用表情、动作、身姿、意态表演。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荷马是曲艺艺人。

    B. 中国曲艺品类众多,常见的有京韵大鼓、评书、越剧和京剧。

    C. 中国曲艺演员的表演是以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

    D. 章回体长篇小说中的“且听下回分解”是对“曲艺说书”的克隆。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 “词话”“弹词”是以乐器演奏为主要表演形式的地方曲种。

    B. 比较其他艺术样式,曲艺的文化功能和历史作用是独特的。

    C. 濒临失传的伊玛堪,是赫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对象。

    D. 曲艺的历史很辉煌,但当下面临生存困境,急需大力保护。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对曲艺的传承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请说出理由。

    5根据材料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伊玛堪是用赫哲族语言表演的无伴奏说唱艺术。

    B. 伊玛堪是赫哲族传承民族历史与宗教信仰的唯一形式。

    C. 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伊玛堪成功地进行了数字化采集。

    D. 《拉哈苏苏》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赫哲族曲艺节目。

    6根据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曲艺的传承,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汁原味不走样。

    B. 崔继昌认为用京东大鼓的曲调演唱英文字母歌是个创新。

    C. 魏真柏认为曲艺的模式不是刻板的,而是要与时俱进的。

    D. 宋爱华认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经过“短平快”处理的唱腔。

    7请根据材料材料二,说说对曲艺的保护为什么应当建立“全方位、常态化机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升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况认为借助车马的即使脚走不快,也能“______”,又认为不能游泳的人借助船和桨,可以“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仔细看了徐公后得出结论“_________”,通过镜子看了自己再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写婚姻状况来衬托周瑜年轻有为、风采突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被贬黄州时多次畅游赤壁回忆英雄,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执长矛吟咏的句子是“________”,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儒者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比喻手法描写宫女早起梳理发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周敦颐所言“晋陶渊明独爱菊”。

  •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句。

    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天也,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4)嗟乎!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江南忆,________________:山寺月中寻桂子,________________。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郑谷(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 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 (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倦圃图记

    (清)朱彜尊

    ①倦圃距嘉兴府治西南一里,在范蠡湖之滨。宋管内劝农使岳珂倦翁尝留此著书,所谓金陀坊是也。地故有废园,户部侍郎曹先生洁躬治之,以为别业,聚文史其中,暇则与宾客浮觞乐饮。其以倦圃名者,□取倦翁之字以自寄。予尝数游焉,乐之而不能去于怀也。

    ②岁癸卯,先生左迁山西按察副使,治大同。越明年,予谒先生于塞上。时方九月,层冰在川,积雪照耀岩谷,弥望千里,勾萌尽枯,无方寸之木。相与语及倦圃,山泉之深沉,鱼鸟之游泳,蔬果花药之蓊郁,情景历历如目前事。先生抱膝低徊者久之。嗟夫!故乡之乐,人之梦寐在焉。以予暂游者。犹不能释于怀。况先生之寝处笑语其中者哉。

    ③先生之门人周君月如工绘事,为先生图之,为景二十。于是各系以诗,先生复命予记其事。

    ④予尝览前代园亭山水之胜,往往藉人以传,又必图绘之工,而后传之可久。若王维之辋川,顾瑛之玉山。百世而下,观其画图,不独想见两人之高,而其所与游,如裴迪、崔兴宗,下至袁华、于立之徒,览者亦希慕之不已。然则图绘之作,顾可少哉!

    ⑤今先生方欲任天下之重,援斯民于饥溺。虽欲遗章组之荣,息影江湖之上,以遂其所好,盖难几矣。是倦圃之所,有山泉鱼鸟、蔬果花药之乐,先生且不得而私,而予与周君翻得藉圃之图以传,为可乐也。

    ⑥周君名之恒,山东临清人,尝为江西参政,罢官后,遂移家江浦云。

    注释①岳珂:南宋文学家,岳飞之孙,曾知嘉兴府。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夫

    B.惟

    C.盖

    D.其

    【2】下列对第①段“倦圃”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倦圃位置在嘉兴城外的湖边

    B.有名人古迹,为岳珂著书处。

    C.由嘉兴人曹洁亲自修整重建

    D.因现主人倦翁的字号而得名。

    【3】从句式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

    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