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一) |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
(二) |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
(三) |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B.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C.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
D.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
3、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载:“牛痘之方,英吉利蕃商多林文于嘉庆十年(1805年)携至粤东,其法刺牛膊小痘,剔取浆水,点小儿两膊之白夹穴……如其奏功,(痘)永不复出”作为直接证据,该材料可用于
A.证实中国最早的牛痘免疫疗法
B.研究清代外洋医术的引进与传播
C.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D.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4、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当选的政府委员会委员 18 名,其中共产党员7 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请求退出,得到了大会的同意。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尝试创建革命政权
B.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形式
C.促成中华民族空前觉醒
D.创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在雅典,军政大权由十将军委员会掌握,将军通过竞选产生,没有薪金;公民大会每十天召开一次,参加大会的公民每天得到的津贴仅够一人一天的伙食费。这一现象反映雅典民主政治( )
A.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发言权
B.降低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C.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D.在程序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6、如下图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
A.扩大了政府统治基础
B.确立了严密的选官程序
C.维护了门阀士族利益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7、部分国家侗铁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 俄国(苏联) | 德国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1910 年 | 3.3 | 13.1 | 26.5 | 6.6 | 3.4 |
1937 年 | 17.7 | 19.8 | 51.4 | 13.2 | 7.9 |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钢铁产量决定大国国际地位
B.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彰显体制优势
C.经济危机沉重打击西方世界
D.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8、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通过选举产生或政府首脑任命,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由此可推知( )
A.事务官忠于职守并随政党共进退
B.这类规定不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
C.事务官有不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10、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
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
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11、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材料说明了
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12、宋徽宗崇宁初年,宰相曾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此举( )
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
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
13、“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这段话描述的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14、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唐律疏议》云:“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於卑贱致死,依故杀法。”不属于唐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的是( )
A.食品安全问题得到统治者重视
B.强化法律手段维护食品安全
C.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儒学)的影响
D.禁止劣质商品进入流通市场
15、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于是染色便由染坊和踹坊来完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纺织业首先出现手工工场
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16、从铸造“半两”钱开始,货币主要以重量为名。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唐代的币制改革( )
A.推动了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B.反映了政府信用体系的发展
C.体现了国家铸币技术提升
D.适应了政府税制改革的需求
17、宋代乡约是在野士大夫实践政治理想的重要举措。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碎片化,熙宁九年(1076),吕大钧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建立起中国最早的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这说明了宋代(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乡约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C.士大夫具有家国情怀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8、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回顾人类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未来发展潜力的探讨上,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世俗之风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人文主义
A.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
B.倡导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
C.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需求
D.明确提出反对基督教的要求
19、某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是“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机构是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0、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 )
A.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
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1、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被我们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能够反映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特点,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下列标语口号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22、1919年,针对林琴南对北大的质疑,蔡元培回答:“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并认为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宁有铲之之理欤?”据此可知蔡元培( )
A.强调自由民主推动科学进步
B.肯定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兼容并包思想曾发生过动摇
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23、《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4、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25、现代主义
(1)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发展
a.一战后:美国①_________受到空前欢迎。
b.二战后:以②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c.50年代初:③_________________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巨大。
d.60年代:美国出现《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出现④___________乐队。
26、填空:
27、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________,他撰写的《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____在战后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29、康德的地位是近代____________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______________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0、有利条件
(1)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充斥。
31、相比于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新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
32、17﹣19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请将如图所示五国,按照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将字母填入下面时间轴。
从左往右依次填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近代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____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主导、融合____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4、蒸汽机的发明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瓦特完成了对__________蒸汽机的革新。
35、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6、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观察下面四幅历史遗址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文化特征是
A.农耕文化
B.海洋文化
C.草原文化
D.游牧文化
37、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请回答:
(1)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哪一年?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把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法定纪念日,你对此有何感想?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2)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9、材料一孔子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来看,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来巩固统治和防止贵族内部腐化,所以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另一方面,又因为孔子生当春秋末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扩大,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从前谭嗣同说过:“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摘编自苏渊雷著《读史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来源(背景按角度回答)
材料二(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只答三条)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