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30 年8月,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苏维埃土地法》。该法总结了中央苏区的斗争经验,重申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原则,坚持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即为国有,但没有禁止农民进行买卖,默认了土地的农民私有。该法的实施(     

    A.背离了土地革命的宗旨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临时总统制

    B.三权分立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立宪制

  • 3、茶叶最初在欧洲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普通民众一般消费不起。到17世纪末,荷兰的饮茶已较普遍,茶叶很少放在药店出售,而是放在杂货店售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荷兰垄断了亚欧间的海上贸易

    B.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C.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的发展

    D.欧洲医疗条件的改善

  • 4、近来,“中国高铁”成为不少外媒关注的词汇。被誉为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的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正式开通,中国与塞尔维亚签订高铁欧洲出口第一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多国表现出对中国高铁的兴趣。为这些信息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应是(     

    A.“中国高铁——闪耀世界的名片”

    B.“中国高铁——经济发展的引擎”

    C.“中国高铁——沟通中西的桥梁”

    D.“中国高铁——大众旅游的媒介”

  • 5、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 4 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

    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

    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 6、汤去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嗣君。据传,第四任商王太甲(汤之孙),“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将他放逐禁闭,自行摄政。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乃归政于他。上述现象表明(     

    A.王位世袭制尚未确立

    B.伊尹受儒家思想影响

    C.王权受到一定制约

    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 7、1985年,《农家历书》刊登《新式家具简介》一文,介绍了一种墙上挂架,其优势是“省钱省力、简单大方、利用空间”,挂架两侧对称悬挂着“政策落实千村暖,勤劳致富万户欢”书法作品。这表明(     

    A.改革开放民众认可

    B.党的政策使民生改善

    C.新式家具实用舒适

    D.农民的追求不断提高

  • 8、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掌握自己庄园法庭的司法权。由庄园主、管家、僧侣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受基督教会思想控制

    B.继承了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C.带有基层自治的色彩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的地位

  • 9、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古代曾经有过三次大的结构性变迁。分别是:一、封建社会,在周代获得完善,终结于秦政。终结此一均衡的技术进步,在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以及竹简的应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精神进入到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思想自由地奔流……二、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三、古代平民社会,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A.历史研究中的分期是一种人为主观的划分

    B.不同的史观、历史研究目的等造成分期的标准不同

    C.历史分期标准的确定有助于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D.历史分期有其适用范围也体现了相应的史学视角

  • 10、与1951年至1955年相比,苏联1961年至1965年的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副勤口70%以上。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赫鲁晓夫改革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美苏关系缓和

    D.斯大林模式的活力

  • 11、1941年9月,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陕甘宁边区盂县城关区副区长鲁忠才率领农民运输队运盐的经过。据统计,仅1941年,边区民众运公盘就达6万驮。此后,边区盐的出口年年增长,至1944年达到59亿元,占出口总值的64%。这(     

    A.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有利于根据地打破“囚笼政策”

    C.优化了解放区的经济结构

    D.旨在创新根据地治理的新模式

  • 1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选项中,与宋教仁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③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④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3、有学者指出,通过远征,亚历山大大帝“向四面八方播撒(古)希腊的公正与和平”,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而不是单边的、强制性的希腊帝国。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

    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明

    C.创立多元文化的国家

    D.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

  • 14、14世纪诗人乔叟选用伦敦方言作为诗歌媒介,创作出卓越的诗篇,成为英语和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后,经过诗人埃德蒙·斯潘塞、剧作家马洛到莎士比亚时代,英语臻于成熟,文学发展也达到高峰。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英语成熟促进文学水平提升

    B.文学兴盛体现民族意识觉醒

    C.王权强化导致文学形式革新

    D.伦敦方言成为文学创作媒介

  • 15、“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C.发明了新式交通工具

    D.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推动

  • 16、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

    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

    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17、棉花于____由印度传入中国(     

    A.魏晋

    B.汉代

    C.公元7世纪

    D.秦

  • 18、如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做的读书笔记。若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是(     

    ①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②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③甘著、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

    ④_________

    A.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普遍推广

    B.国家推行了均输平准干预民间贸易

    C.在西南地区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 19、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宪法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

    B.英国人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C.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D.大陆法系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 20、1972年中国正式确定“反霸一条线”外交政策,即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联合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的国际统一战线,携手合作,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核心即是“联美反苏”。这一现象(     

    A.推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遏制苏联对阿富汗侵略

    D.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 21、“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唐时期(     

    A.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

    B.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

    C.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

    D.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统一稳定

  • 22、1954年7月,教育部就甘肃临潭初中增设藏文课程问题批复西北教育局,民族学校必须设置民族语文课程,将来各种条件成熟时,更须逐步过渡到各学科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此举旨在(     

    A.改革民族地区教育制度

    B.统一少数民族文字

    C.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D.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 23、下图为1950年《晋察冀日报》出版的漫画《人驴》,描述了一个没有土地的长工是怎样变成“人驴”的:他活了五十八,就给地主拉了四十年的磨,走路总是团团转,头颈向地背高驼,地主们叫他是“人驴”。该漫画旨在(     

    A.说明全国农民仍受地主剥削

    B.营造一种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C.强调农村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D.动员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 24、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最符合的是(     

    A.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齐家: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2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 27、民族乐派

    (1)概况:19世纪在欧洲出现,中后期在俄国兴起。

    (2)特点:弘扬本民族特性。

    (3)代表:俄国柴可夫斯基的_______

  • 28、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29、提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了__________,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 30、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 31、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海禁和____________政策。

     

  • 32、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 33、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被医家誉为“________”。

  • 34、新古典主义美术

    时间:_____________,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代表作:法国:大卫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安格尔《泉》

    ①内容上:崇尚________和共性,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

    ②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遵循既有的规范和秩序,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创作带有更多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民主宪政与民权平等、民富国强与民生幸福”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奋斗不息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宣告中国结束屈辱历史、赢得民族独立?谈谈你对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2)民国初年带有一定的宪政色彩的法案是什么?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978年以来中国探索出的民族复兴道路是什么?

    (4)结合上述分析,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36、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 3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立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2)概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材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指的是什么?并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39、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