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国一政客有很多雷人的政见,其中之一就是认为政府对医院的监管根本没必要,因为市场经济会迫使医院善待病人。这一政见的雷人之处在于( )
①无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②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缺乏常识性认知
③未看到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调节
④不知道关乎民生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十年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
A.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B.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C.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D.激励着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放飞梦想
3、近年来,我国以提高居民收入为支点撬动更多宏观政策,努力实现扩大有效需求、防范化解风险等政策目标,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进一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上述措施( )
①有助于增加中低收入群众按要素分配的收入
②通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④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含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体系( )
①三大支柱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③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合力共建
④将决定我国居民的人均寿命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②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③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百年前的中国,列强入侵、民不聊生。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然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上述救亡图存努力和尝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 )
①未能发挥好理论在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选择的道路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③没有把当时国情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④自己放弃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理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某市发改委新闻稿(节选)这样写道:“自改革开放以来,本市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最后一句可能的文字是( )
①非公有制经济一跃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③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完全平等
④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本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日渐凸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 )
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①意味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变化
②迫切要求生产关系进一步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③推动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党百年奋斗的新征程
④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货币供应量应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为此,需要国家( )
①执行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履行经济职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③执行财政政策来增强经济竞争力
④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明确表示,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体现了中国( )
①同“一带一路”成员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在“一带一路”及全球性经济增长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④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列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工业之都,东北明珠”是沈阳市的名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程中,沈阳市这座古老城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有了新担当新作为。下列对新沈阳的四个“新”解释正确的有( )
①新时代是指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时代
②新征程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③新担当是要为辽沈人民谋幸福、为东北工业谋振兴的新使命
④新作为是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复兴之路》展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及光辉历程。当时情况之下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 )
①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②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
③私有制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④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都是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封建的君主专制
C.封建的宗法制度
D.封建的等级制度
17、1953年,河北某县全县入社、入组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87%。毛泽东说,多数农民是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因为这是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做法。这说明农业合作化( )
①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具体途径
②促使我国农村逐步建立起集体所有制经济
③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人进一步迈向星辰大海;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越来越多“国之重器”成为中流砥柱;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历史无数次证明,中国社会的各项事业,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积跬步至千里干出来的。由此可见(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中国梦是世界人民梦想的组成部分
④进行伟大斗争对实现中国梦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安排部署(节选):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
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
上述措施有利于( )
①坚持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②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振兴
③推动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④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特别国债指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的国债。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增发特别国债( )
①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
②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③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④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思路,主要强调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列做法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是( )
①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高质量产品进口
②推动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居民税负
③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④弘扬工匠精神,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下图是某班同学围绕新中国的重大变革史绘制的时间尺。A、B、C、D处标注不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们党作出的这个重大历史结论和重要政治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全部的农产品、80%的电、50%的天然气、90%的民航旅客运输价格由市场形成,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中央定价项目累计缩减约85%,地方定价项目缩减约70%。这说明( )
①“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我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③我国政府能够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④我国不断简政放权,价格全部由市场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今年以来,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入。国产大飞机成功商业化运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前5个月,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9%和33%。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 )
①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代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②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挥中高端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2023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新资本主义执行计划”。该计划试图在振兴日本经济的同时,通过持续涨薪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顽疾”。围绕该计划,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该计划能从根源上解决日本社会的矛盾
②乙:该计划有助于缓解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③丙: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④丁:该计划的施行能提高日本工人的社会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2023年7月14日,为更好发挥中央储备调节作用,稳定市场预期,维护猪肉市场平稳运行。我国开展2023年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是基于( )
①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供求的变化会影响猪肉的价格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也需要完整的生产要素市场。下列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①土地市场
②劳动力市场
③批发市场
④金融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应该( )
①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研究,加强政策储备
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③既要加强创新,也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大力推进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四个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四个自信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④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某中学举行了一次社区居民消费状况调查,下表是李先生三口之家近几年的消费情况:
项目 | 1998年 | 2006年 | 2016年 | |||
细目 | 金额 | 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 金额 | 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 金额 | 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
食品消费 | 3000元 | 50% | 16000元 | 40% | 30000元 | 30% |
服饰消费 | 1800元 | 30% | 10000元 | 25% | 20000元 | 20% |
教育消费 | 600元 | 10% | 6000元 | 15% | 20000元 | 20% |
旅游消费 | 0元 | 0 | 2000元 | 5% | 10000元 | 10% |
服务消费 | 600元 | 10% | 6000元 | 15% | 20000元 | 20% |
结余 | 1000元 |
| 5000元 |
| 50000元 |
|
注:1998年李先生从某国有企业下岗,靠打零工营生。2005年夫妻俩开始个体经营,目前雇工一人,未来经营前景较好。
(1)根据材料,指出李先生家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角度,分析李先生家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3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告诉我们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3、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某市猪肉价格一直在每公斤22元附近徘徊,今年7月开始上涨,8月、9月在32元附近浮动。
以下是几个不同时段关于猪肉价格问题的新闻标题,请你在阅读后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标题一:生猪货源不足,猪肉价格上扬。
标题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标题三: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上扬。
标题四:肉价上涨激发农民养猪热情。
(1)请根据标题一、二的信息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2)请根据标题三、四的信息分别分析出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影响。
34、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做理智的消费者,我们该坚持哪些正确的原则?
35、全国人大代表鲍家科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建议,对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犯罪行为,可以适用死刑。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要依法严厉打击食品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