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1)我们不能( )别人的人格。
(2)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到许多无谓的( )和残暴的蹂躏!
(3)他这次考砸了,但没有人( )他。
2、给加点字注音。
高粱( ) 捶打( ) 骤雨( )
瞳仁( ) 舞蹈( ) 恬静( )
抒情( ) 土壤( ) 搏击( )
磅礴( ) 战栗( ) 辐射( )
渺远( ) 鸡啼( ) 戛然( )
犁尖( ) 蓦然( ) 束缚( )
羁绊( ) 风萧萧( )
3、填空。
1.《三国演义》是____代作者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小说。是我国古代____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_________。《三国演义》又叫________。
2.作者是_____,名_____,号______,_____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小说。
3.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_____;把奸诈的人骂做____;把量窄的人谓为____;把性烈的人叫作____;把忠厚的人称为____;把昏庸的人说是____。
4.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____________。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____,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__,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_____。
4、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 “野”:( ) 野,( )野, ( ) 野, ( ) 野。选取了独特的视角, 描绘了( )的美景, 表达了作者( ) 的心情。
5、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看到“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
3.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日记体小说是《________》。
4.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5.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
6、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色彩角度简要赏析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沙白的《秋》令人称奇,你最喜欢我国现代或当代诗人的哪首小诗?请说说原因。
8、请从下面的九宫格中识别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再完成练习。
【1】我识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所识别的诗句与《浪淘沙》(其一)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源远流长、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得出神入化。
【3】我还积累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芳草园。
五彩泉
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家乡高高的山顶上,(拨开 打开)茂密的花丛,细心倾听着从岩石缝儿里向外咝咝流淌的山泉。我长时间地观看着,望着它一路怎样跳过青石板,怎样绕过峻峭的山崖,又怎样穿过茂密的丛林和野花盛开的绿草地,然后又忽明忽暗地蜿蜒折回着,向山下悄悄地流去了。
四月,山上的桃花盛开了,此外,还有那漫山遍野如火的杜鹃,还有那如夏夜繁星般缤纷明亮的蒲公英,它们的花瓣儿落在山泉里,向山下漂流着。夕阳用它那修长而又微微颤抖的手(敲打 抚摸)着像彩霞一样的山泉,多美呀!此刻,谁能分清哪儿是泉水哪儿是花瓣呢?
六月,山泉从石板上跳过,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又钻进了茂密的树丛中,会同着夏日的雨水,变成了翻滚的小河。不过几日之后,河水就平静下来,日夜发出淙淙的响声,就像有一个无名的仙人在山谷里敲打着钢鼓弹奏着琵琶。这时,头上的片片绿云映在山泉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是碧绿的,绿得像流淌的翡翠一样,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不已。
八月,当山泉会同它的姊妹们手牵着手,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有鲜红的海棠、山楂,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梨子,还有那半红半绿的苹果,当山泉从树丛间钻出来时,天地间豁然开朗了。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那漫山坡燃烧成篝火般的枫叶,田野里连绵不断的青纱帐里醉红了脸的红高粱,立刻都投入了它的眼帘,此刻,山泉是五颜六色的……
啊,家乡的五彩泉,多像我家乡人民色彩缤纷的生活!
【1】用“√”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作者是按照 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四月的时候,泉水像 ;六月的时候,泉水又像是 ;走进八月,山泉是 的。
【3】画“ ”的句子意思是( )。
A.山泉被花瓣堵住了
B.阳光照射下,落满花瓣的山泉五彩缤纷
C.山泉映出了杜鹃的影子
D.山泉映出了山楂、海棠,五颜六色的
【4】当八月的山泉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此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为什么会闪现出五光十色?作者这样写,在表达效果上,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_________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10、训练3
橡树
花园里生长着一棵橡树。它一年比一年粗壮高大,一年比一年挺拔威武。它那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浓密的树荫挡住了它周围所有树木的阳光。随着身材的长高和枝叶的繁茂,橡树的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有一天,它居高监下,用轻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树木大声喊:
“快把这棵可怜的榛子树给我收拾掉!”于是那棵榛子树被砍倒在它的脚下。
“我不再愿意与这棵讨厌的无花果树为邻!看见它那副蠢样子我就恶心!”脾气越来越大的橡树又命令说。于是无花果树也遭到了厄运。
妄自尊大的橡树并没有就此罢休,它不可一世地摇晃着漂亮的枝叶,傲慢地说:
“把这些枯枝败叶的果树也统统从我身边清除掉!”于是这些树木也都成了木柴。
就这样,大吵大闹的橡树把它周围的树木都一棵棵斩尽了,成了花园里独一无二的主人,它的美貌使得其他的树木只留下一个个树墩。
可是有一天刮起了狂风。骄傲的橡树用强壮的粗根紧紧抓住土地,拼尽全身力气,迎着狂风挺立着。然而风遇不到一棵树阻拦,畅通无阻,径直朝橡树扑来,无情地撕扯着它的枝叶,吹弯了它的躯干。终于,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橡树经不住巨大的风力,随着一阵劈裂声倒在了地上。
【1】解释下列词语。
(1)遮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可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蔑——(______) 罢休——(_______) 傲慢——(______)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表现了橡树的骄傲?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橡树的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句中的一个“也”字交代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骄傲的橡树眼中,榛子树、无花果树都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橡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你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二)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按原文在第(一)段文字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
(2)这两段文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
动作、神态的不同,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加以说明: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
欢喜:
凄凉:
(4)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5)“我也说不出话”。“我”在当时没有说,当时“我”想说什么呢?请你联系课文写出来。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中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 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色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雕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所四道垂瘠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1】《故宫博物院》是一篇________文,文中运用大量的说明方法,请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说明方法。并所正确答案写在后面横线上。
①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________
②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________
③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________
④台基在三层,每层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________
【2】选段第二、三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来介绍太和殿,请找出其中的方位词。
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最有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词语,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太和殿。
【5】选段一共介绍了几个殿宇?分别是什么,其中,作者重点解说的是哪一座殿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___
yán__________续
黝__________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___ 粗壮——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绵纱来,养活她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
“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1】小说开头说鲁镇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了。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这样写的作用不是( )。
A.一个灯火辉煌的咸亨酒店,一个灯光昏暗的贫苦人家,相映相照,更显凄楚。
B.这灯光不仅透出一个贫苦人家的艰辛,看到她是何等的孤独,何等的凄凉。更透出邻里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对贫弱者的袖手旁观。
C.告诉我们鲁镇人的生活很幸福。
【2】短文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的方法。这几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单四嫂子前年守了寡,为了生存,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只能在深更半夜就开始张罗明天的生活。 (____)
(2)单四嫂子丈夫死后,她所有的寄托,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宝儿身上。宝儿已从仅是她的儿子变成了她活着的意义,她的“明天”。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所在。 (____)
(3)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那个黑暗的社会和冰冷的世界。 (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修改病句)
_____
(2)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3)静寂的草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句子)
安静的教室喧闹起来: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21、习作。
1、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做到语句通顺,有详有略,题目自拟。
2、课文《竹节人》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童心未泯的老师,请你也写一位教过你的老师,注意事例典型,能突出老师的特点,题目自拟。
请在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习作。